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尤显重要。没有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本文就如何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提问进行论述。
关键词: 思想品德 课堂提问 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活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对于教师把握课堂质疑具有深刻的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提问随意性,无针对性,缺乏公平性,不痛不痒,没有灵活性,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兴趣,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课堂气氛,最终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要想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解决好课堂提问的优化问题。那么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注意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借鉴一些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我就思想品德课堂的提问谈一些认识。
一、课堂提问必须把握好问题难易的度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能力,因此教学中涉及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好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即提出的问题不能让学生觉得太深奥难懂,也不能让学生无需动脑,立马可得,而是必须让学生经过大脑的积极思维后得到相应的解答,让学生“跳起来摘得到”。如果问题设计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如果问题设计过大、过深、过难,学生谁也回答不了,这样的课堂提问就像花瓶一样只是一种摆设,只能成为教师的“个人专利”,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丧失信心,不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据有经验的老教师传授,课堂提问的难易度应当以全班1/3到2/3的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上来为宜。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一方面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口头表达、思维等),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致偏难或偏易。如此,学生在思考、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中必然充分体验成功的快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提问必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要求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部分教师为了求证完美的答案,达到预想的效果,总是面向少数几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演绎一场又一场独角戏,而忽略甚至剥夺绝大部分学生的想说欲望和表达机会。结果,提问或回答成了优生的专利,其他各层次的学生只是观众,久而久之,便形成学生有問题不敢问,有观点不想说的局面,不利于师生的心理沟通和信息共享。因此,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平等的机会,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三、课堂提问必须有针对性切中要害
对于每一个教学内容,不见得都能提出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如果非要提出那么几个问题,则问题必有难有易、有大有小,而难难易易、大大小小的问题凑在一起必然会把主要问题淹没,就只会起到混淆教学重点、模糊学生认识的作用。因此我们提问时要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切中要害,否则一堂课就会支离破碎,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框后,学生对于“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等概念产生模糊和混淆。对此,我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总体小康的特点是什么,它什么时候实现?全面小康的特点是什么,它什么时候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点是什么,它什么时候实现?目前我国已实现了三者中的哪些?哪些还没有实现,需要我们继续奋斗?这一连串有针对性的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三个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课堂提问必须追问深问,升华提问
追问是师生之间的思维活动,可以进一步澄清和坚定现有的想法,从而全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更深入地发现问题的背景和前景,否定或修正现有的认识,达到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目的,升华提问的价值。
如,在学习《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一课时,我提问:“同学们,你学当汽车驾驶员,现在要考驾驶执照。汽车启动了,突然,你的前面同时出现了一个人和一条狗,你是……?”话音未落,几个学生马上接过来:“撞狗。”并纷纷说出大堆理由。我没有立即表态,几个抢答学生瞪着眼睛看着我,希望得到我的认同。我笑了笑问他们:“真的只能这样吗?”学生顿时安静下来,进入沉思之中。突然,一个学生大声地说:“不对,应该刹车!”大伙在一片笑声中恍然大悟,频频点头表示赞同。这样的提问、追问、深问,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会在孩子们的大脑中形成一个“警戒点”,以后他们就不会轻易伤害其他生命。所以,课堂提问中的追问深问,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让学生明其理,而且要导其行。
五、课堂提问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我们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上所需注重的。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启发性。学生新课程标准强调一定要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因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思想品德的学习,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二是要有时代性。新教材所选择的是对现实社会具有一定影响或借鉴意义,并有利于思想品德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知识。因此,课堂提问要加强教科书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使学生面对现实社会和生活问题时明辨是非,做到正确地判断与选择。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尤显重要。课堂提问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威慑,而是交流;不是教条,而是艺术。没有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一个优秀的思品课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掌握提问艺术,“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问”出学生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严先元.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6.
[2]陈大伟.教师怎样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6.
[3]刘旭.听课、说课、上课.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7.
关键词: 思想品德 课堂提问 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活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对于教师把握课堂质疑具有深刻的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提问随意性,无针对性,缺乏公平性,不痛不痒,没有灵活性,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兴趣,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课堂气氛,最终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要想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解决好课堂提问的优化问题。那么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注意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借鉴一些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我就思想品德课堂的提问谈一些认识。
一、课堂提问必须把握好问题难易的度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能力,因此教学中涉及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好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即提出的问题不能让学生觉得太深奥难懂,也不能让学生无需动脑,立马可得,而是必须让学生经过大脑的积极思维后得到相应的解答,让学生“跳起来摘得到”。如果问题设计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如果问题设计过大、过深、过难,学生谁也回答不了,这样的课堂提问就像花瓶一样只是一种摆设,只能成为教师的“个人专利”,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丧失信心,不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据有经验的老教师传授,课堂提问的难易度应当以全班1/3到2/3的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上来为宜。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一方面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口头表达、思维等),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致偏难或偏易。如此,学生在思考、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中必然充分体验成功的快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提问必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要求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部分教师为了求证完美的答案,达到预想的效果,总是面向少数几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演绎一场又一场独角戏,而忽略甚至剥夺绝大部分学生的想说欲望和表达机会。结果,提问或回答成了优生的专利,其他各层次的学生只是观众,久而久之,便形成学生有問题不敢问,有观点不想说的局面,不利于师生的心理沟通和信息共享。因此,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平等的机会,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三、课堂提问必须有针对性切中要害
对于每一个教学内容,不见得都能提出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如果非要提出那么几个问题,则问题必有难有易、有大有小,而难难易易、大大小小的问题凑在一起必然会把主要问题淹没,就只会起到混淆教学重点、模糊学生认识的作用。因此我们提问时要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切中要害,否则一堂课就会支离破碎,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框后,学生对于“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等概念产生模糊和混淆。对此,我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总体小康的特点是什么,它什么时候实现?全面小康的特点是什么,它什么时候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点是什么,它什么时候实现?目前我国已实现了三者中的哪些?哪些还没有实现,需要我们继续奋斗?这一连串有针对性的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三个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课堂提问必须追问深问,升华提问
追问是师生之间的思维活动,可以进一步澄清和坚定现有的想法,从而全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更深入地发现问题的背景和前景,否定或修正现有的认识,达到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目的,升华提问的价值。
如,在学习《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一课时,我提问:“同学们,你学当汽车驾驶员,现在要考驾驶执照。汽车启动了,突然,你的前面同时出现了一个人和一条狗,你是……?”话音未落,几个学生马上接过来:“撞狗。”并纷纷说出大堆理由。我没有立即表态,几个抢答学生瞪着眼睛看着我,希望得到我的认同。我笑了笑问他们:“真的只能这样吗?”学生顿时安静下来,进入沉思之中。突然,一个学生大声地说:“不对,应该刹车!”大伙在一片笑声中恍然大悟,频频点头表示赞同。这样的提问、追问、深问,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会在孩子们的大脑中形成一个“警戒点”,以后他们就不会轻易伤害其他生命。所以,课堂提问中的追问深问,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让学生明其理,而且要导其行。
五、课堂提问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我们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上所需注重的。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启发性。学生新课程标准强调一定要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因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思想品德的学习,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二是要有时代性。新教材所选择的是对现实社会具有一定影响或借鉴意义,并有利于思想品德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知识。因此,课堂提问要加强教科书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使学生面对现实社会和生活问题时明辨是非,做到正确地判断与选择。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尤显重要。课堂提问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威慑,而是交流;不是教条,而是艺术。没有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一个优秀的思品课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掌握提问艺术,“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问”出学生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严先元.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6.
[2]陈大伟.教师怎样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6.
[3]刘旭.听课、说课、上课.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