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则天称帝后的十余年中,对支持李唐政权、反对自己称帝的宰相权臣或杀或贬,为巩固自己的帝位可算是无所不用其极。然而只有一个人,虽然明确地支持李唐政权,却仍旧得到武则天的喜爱与信任。在他死后,武则天垂泪感叹:“朝堂空也!”他就是著名的宰相狄仁杰。
狄仁杰在为官时因政绩出色,嫉恨的同僚偷偷向武则天上书,说他的坏话。武则天将狄仁杰叫来对他说:“你的政绩很好,然而有人向我进言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是谁干的吗?”狄仁杰想都没想就谢绝了,他说:“如果您认为我有错,那我会改正;如果您认为我没错,那就是我的幸运了。至于是谁告的状,我不想知道。”武则天对他的态度十分佩服,连赞其有长者之风。
其实武则天在问狄仁杰的时候,心里是否对他起了怀疑,谁也不能确定。但是狄仁杰用自己坦荡的态度,以及将决定权交于武则天的行为,让武则天打消了怀疑他的念头。与此同时,还巧妙地拍了武则天的马屁,暗示武则天“英明”决断,让武则天非常有面子。要知道,对于一个特立独行的女皇来说,有什么比自己的皇权得到认可更值得高兴的呢?
也正是由于掌握了武则天这种心态,狄仁杰才能在立太子的问题上说服武则天,还政于武则天的儿子李显,恢复李唐皇室。当时人心分散,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等多次请求武则天立自己为太子,武则天难以决断。狄仁杰这时也来见武则天,告诉她自古只有儿子会把母亲供在祠堂里,没有侄儿会把姑姑供奉在宗庙里。只有立自己的亲生儿子为接班人,才可以永保自己得供奉,自己的子孙永远继承自己的事业——这才是为自己所设的最长远的规划。武则天听了深感有理,决定听取狄仁杰的意见。
武则天虽然也是一个女人,但她更是一个帝王,她对于天下的执着已经超过了一切。因为狄仁杰很好地掌握了这点,才能和武则天这样善变多疑的女人成为知己。
除了朝堂权臣,更多能够看透人心的高手出现在战场之上。三国时期就有一批优秀的“心理学家”在战场上指点江山,将人心把玩于股掌之间。我们暂且不提“多智近乎妖”的诸葛亮,这里就来说说后来归顺曹操的贾诩。
贾诩自幼便有着一颗七巧玲珑心。在他年轻时,一次因病辞官回家,在路上被一群氐人抓了。同行的所有人都被他们杀了,贾诩灵机一动,骗这些人说:“我是太尉段公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里人会赎我回去的。”段公是当时很厉害的一位边城名将,氐人被吓唬住了,果然不敢伤害他,还和他盟誓后送他回家。
后来贾诩投靠将军段煨,由于贾诩的威望比段煨高得多,段煨怕贾诩夺他兵权,因此虽然表面以礼待他,但实际却处处戒备。贾诩便转而投奔了南阳的张绣。有人不明白,问贾诩为什么好好的要换主人,段将军明明非常优待他。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他忌惮我,因此迟早会除去我。我离开正好合了他的心意,而我此去投靠张绣,对他来说是在外联合了盟友,他必然会善待我的妻子儿女。而张绣那正愁没有谋士,我去了他肯定会好好待我,这样我和我全家都有了保障。
后来,张绣用贾诩的计策,两次大败曹操,曹操的长子曹昂也死在战役之中。然而在官渡之战前,贾诩却劝张绣归降曹操。张绣不明所以,觉得这样简直就是自寻死路。但是贾诩却解释说,曹操现在势弱,我们投靠他,他一定非常高兴。曹操这个人有大志,不会将私怨放在大义之前,而袁绍连自己的亲兄弟都容不下,更何况我们了。张绣觉得有理,于是投降了曹操。曹操果然大喜过望,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
贾诩对人心的掌握可谓是炉火纯青,怪不得他是三国时期唯一能够得以善终的谋士。
不过,善于揣摩人心也并不是只有这些有着经纬之才的能人才能做到,有时一些没有什么真本事,被后人称为“马屁精”的小人,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功力。
我们就以和珅和中堂为例,来看看这位大家看来一无是处的“小人”是怎样看透人心的。众所周知,和珅并不是出自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也没有经天纬地之才,却长期得到乾隆皇帝的垂青,这与他能设身处地为乾隆着想是绝对分不开的。
在乾隆做太上皇时,有一次同时召见了和珅与嘉庆帝。当两人走进房间时,看到乾隆正闭目而坐,嘴中念念有词,却是完全听不懂的语言。过了良久,乾隆睁开眼问:“这些人什么姓名?”嘉庆被这突如其来的问话问得一头雾水,和珅却应声而答:“高天德、苟文明。”乾隆听后,缓缓点头。后来嘉庆私下问和珅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和珅说,乾隆帝当时念诵的是西域密咒。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可诅咒恶人遭祸或是死亡,因此他猜乾隆问的是白莲教匪首之名。
像和中堂这样,不仅能够时时注意君王的心思,还要结合当时国内外形势,想君王之所想,急君王之所急,才能真正做到看透人心。
虽然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但是对于人心的揣测,古人似乎还要比我们略胜一筹,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这与古代的等级制度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更强调的是“合作”,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其实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因此我们没有什么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揣测别人的心理,只需要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足够了。
而在古代,君臣之间、臣子与臣子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都是有着严格的等級区别的,如果下级不能正确地猜测上级的意思,上级就有权力对下级施以惩戒。这样一来,下级不得不用尽一切方法来揣测上级的心理,从而使自己能够迎合上级的喜好,避免碰触上级的“禁忌”。而正是因为如此,下级说的很多话由于要迎合上级,因此并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就要求上级必须具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从下级真假参半的话中,找出对方的真意。
(摘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狄仁杰在为官时因政绩出色,嫉恨的同僚偷偷向武则天上书,说他的坏话。武则天将狄仁杰叫来对他说:“你的政绩很好,然而有人向我进言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是谁干的吗?”狄仁杰想都没想就谢绝了,他说:“如果您认为我有错,那我会改正;如果您认为我没错,那就是我的幸运了。至于是谁告的状,我不想知道。”武则天对他的态度十分佩服,连赞其有长者之风。
其实武则天在问狄仁杰的时候,心里是否对他起了怀疑,谁也不能确定。但是狄仁杰用自己坦荡的态度,以及将决定权交于武则天的行为,让武则天打消了怀疑他的念头。与此同时,还巧妙地拍了武则天的马屁,暗示武则天“英明”决断,让武则天非常有面子。要知道,对于一个特立独行的女皇来说,有什么比自己的皇权得到认可更值得高兴的呢?
也正是由于掌握了武则天这种心态,狄仁杰才能在立太子的问题上说服武则天,还政于武则天的儿子李显,恢复李唐皇室。当时人心分散,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等多次请求武则天立自己为太子,武则天难以决断。狄仁杰这时也来见武则天,告诉她自古只有儿子会把母亲供在祠堂里,没有侄儿会把姑姑供奉在宗庙里。只有立自己的亲生儿子为接班人,才可以永保自己得供奉,自己的子孙永远继承自己的事业——这才是为自己所设的最长远的规划。武则天听了深感有理,决定听取狄仁杰的意见。
武则天虽然也是一个女人,但她更是一个帝王,她对于天下的执着已经超过了一切。因为狄仁杰很好地掌握了这点,才能和武则天这样善变多疑的女人成为知己。
除了朝堂权臣,更多能够看透人心的高手出现在战场之上。三国时期就有一批优秀的“心理学家”在战场上指点江山,将人心把玩于股掌之间。我们暂且不提“多智近乎妖”的诸葛亮,这里就来说说后来归顺曹操的贾诩。
贾诩自幼便有着一颗七巧玲珑心。在他年轻时,一次因病辞官回家,在路上被一群氐人抓了。同行的所有人都被他们杀了,贾诩灵机一动,骗这些人说:“我是太尉段公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里人会赎我回去的。”段公是当时很厉害的一位边城名将,氐人被吓唬住了,果然不敢伤害他,还和他盟誓后送他回家。
后来贾诩投靠将军段煨,由于贾诩的威望比段煨高得多,段煨怕贾诩夺他兵权,因此虽然表面以礼待他,但实际却处处戒备。贾诩便转而投奔了南阳的张绣。有人不明白,问贾诩为什么好好的要换主人,段将军明明非常优待他。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他忌惮我,因此迟早会除去我。我离开正好合了他的心意,而我此去投靠张绣,对他来说是在外联合了盟友,他必然会善待我的妻子儿女。而张绣那正愁没有谋士,我去了他肯定会好好待我,这样我和我全家都有了保障。
后来,张绣用贾诩的计策,两次大败曹操,曹操的长子曹昂也死在战役之中。然而在官渡之战前,贾诩却劝张绣归降曹操。张绣不明所以,觉得这样简直就是自寻死路。但是贾诩却解释说,曹操现在势弱,我们投靠他,他一定非常高兴。曹操这个人有大志,不会将私怨放在大义之前,而袁绍连自己的亲兄弟都容不下,更何况我们了。张绣觉得有理,于是投降了曹操。曹操果然大喜过望,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
贾诩对人心的掌握可谓是炉火纯青,怪不得他是三国时期唯一能够得以善终的谋士。
不过,善于揣摩人心也并不是只有这些有着经纬之才的能人才能做到,有时一些没有什么真本事,被后人称为“马屁精”的小人,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功力。
我们就以和珅和中堂为例,来看看这位大家看来一无是处的“小人”是怎样看透人心的。众所周知,和珅并不是出自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也没有经天纬地之才,却长期得到乾隆皇帝的垂青,这与他能设身处地为乾隆着想是绝对分不开的。
在乾隆做太上皇时,有一次同时召见了和珅与嘉庆帝。当两人走进房间时,看到乾隆正闭目而坐,嘴中念念有词,却是完全听不懂的语言。过了良久,乾隆睁开眼问:“这些人什么姓名?”嘉庆被这突如其来的问话问得一头雾水,和珅却应声而答:“高天德、苟文明。”乾隆听后,缓缓点头。后来嘉庆私下问和珅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和珅说,乾隆帝当时念诵的是西域密咒。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可诅咒恶人遭祸或是死亡,因此他猜乾隆问的是白莲教匪首之名。
像和中堂这样,不仅能够时时注意君王的心思,还要结合当时国内外形势,想君王之所想,急君王之所急,才能真正做到看透人心。
虽然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但是对于人心的揣测,古人似乎还要比我们略胜一筹,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这与古代的等级制度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更强调的是“合作”,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其实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因此我们没有什么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揣测别人的心理,只需要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足够了。
而在古代,君臣之间、臣子与臣子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都是有着严格的等級区别的,如果下级不能正确地猜测上级的意思,上级就有权力对下级施以惩戒。这样一来,下级不得不用尽一切方法来揣测上级的心理,从而使自己能够迎合上级的喜好,避免碰触上级的“禁忌”。而正是因为如此,下级说的很多话由于要迎合上级,因此并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就要求上级必须具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从下级真假参半的话中,找出对方的真意。
(摘自《大科技·百科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