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立体的、可视性的实像的探究报告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hos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633.7
  大家对凸透镜成像并不陌生,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实际上是折射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我们都用光屏来承接,这时你会发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烛焰的像是在一个范围内都可以接收到的,而在这个范围内都很清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烛焰这个物体沿着主光轴方向是具有一定的“厚度”的,也就是说对应不同厚度的物点有着不同的物距,当然不同的物点在另一侧的成像的位置要有所不同,即像距不同,所以我们会在不同的位置(在一定的范围内)接收到烛焰的像。但是你仔细观察或思考就会发觉:在不同位置的像实际上只是烛焰所成的完整的立体的像的一部分,是烛焰所成像的一个垂直于主光轴的截面图(若光屏垂直于主光轴),而不是完整的烛焰的像。那么,如何去呈现完整的烛焰的像呢?如何使不同的角度的学生同时观察到烛焰的立体的完整的像呢?带着这种想法,我着手去进行了实验设计。这次的实验与以往的实验有所不同,以往的实验中像只是呈现在平面上,而这次我的目的是力图将像呈现的与原来的物体的形状相同,即得到一个立体的像,而且在不同的角度都可以观察到这个像。那么,这个立体的像用什么去承接呢?这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于是我做了如下的探究:
  方案一、用一个与主光轴方向垂直但可以沿着主光轴方向振动的普通光屏去承接。
  这个想法的思路是:既然不同物距的物点成像的像距不同,便可以通过将光屏分别放置于距离凸透镜远近不同的位置就可以接收到不同位置的像了,通过对振动频率的调节和视觉的暂留特点,我们便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完整的像。要让光屏沿着主光轴方向振动并不难办到,可以利用电推子的原理,但这个方案只是做了一下思考,并没有付之于行动。原因其一是: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视觉暂留是有一定的时间的,当振动着的光屏,在不同的位置承接到烛焰的像时,时间间隔太大,就会造成不同位置的像在不同的时刻展现,达不到立体的效果;如果时间间隔太短,由于视觉暂留,我们的视觉还停留在前面的影像时,而后面的影像已经呈现在光屏上了,这会造成像无清晰的边界,最后只看到中间位置的像,无法看到最大像距和最小像距时的像。原因之二是:反射面的光屏的反射的方向是有限的,这会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范围才可以看到像,其他的方向不能看到像。于是这一想法只是停留在用手实现模拟振动,并没有制作振动光屏。
  方案二、用与主光轴垂直但可以沿着主光轴方向做弧线运动的光屏承接像。想法同方案一,又由于方案一的原因,搁浅。不过初步试验,发现效果比方案一要好一些。
  方案三、用滚动光屏来承接像。
  想法基于方案三,用一个安置在主光轴上的滚动光屏来承接成在不同位置的像,适当调节光屏的转动速度,可以接收到近似立体的像,但是可以观察到像的范围较小。
  方案四、用烟室承接(或掺有少许牛奶的水来承接)。
  这个方案的想法很完美,光可以在烟室中的不同位置会聚而成像,又因为光在小的颗粒上会发生散射,能使不同位置的学生同时看到散射的光,便可以从不同的观察位置看到像了。不同像距的位置均可以接收折射光线,所以物体的不同物距的物点同时可以成像在不同像距的位置,看来这个方案很好,可以很好地解决物体在不同位置同时成像和在不同位置同时观察的难题。但是实际效果真的如人所愿吗?非也,通过实验发现实际上并没有形成烛焰的立体的像,只是成像的位置的光变强,光线在烟室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着的两个圆锥形。这是什么原因呢?分析如下:光線在烟室中,会聚到成像点之后,并没有截止到成像点位置,而是还在继续传播,这样便成了两个相对的圆锥的形状光带,没有形成立体的烛焰的像。尽管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观察到光,但是光所成的像的轮廓不清晰,看不到立体的烛焰的像。(利用带有少许牛奶的水所做的实验与烟室实验相似,不再赘述)
  虽然这次凸透镜成立体的可以多方向观察到的像的实验没有成功,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的思考很是令人欣慰,围绕如何呈现立体的像,如何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像来思考、设计不同的接收装置,然后做测试,最后还要理性地进行优缺点的分析,无疑体现了物理人的实验和探索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新的构想会再次形成,新的验证会再次实现。改革实验的现状、不断地追求完美,我要身体力行,同时希望能给有幸读到我这篇文章的人一个勇于创新的激励。
其他文献
昆士兰大学的研究者们正在研究一种提高设备寿命的新方法,从而可使澳大利亚矿业节省数百万美元。该大学采矿和选矿工程系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采用耐磨空气淬硬铸钢衬板,以延
G633.3  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该昆虫之名除蟋蟀外,还有蛬、吟蛬、蛩(吟蛩、寒蛩、斗蛩)、促织、趣织(趋织)、蜻蛚、蚟孙等,俗名也称蛐蛐儿。古往今来,世人对蟋蟀似乎有着独特的情感寄托,它总是和我们的生活有着万缕千丝的关系,在蟋蟀的身上融入了无数文人的文化情怀。  一、蟋蟀——从自然界中的昆虫走向审美意象  “蟋蟀”最早出现在《诗经
师:同学们平常怎样学习古代诗词的?  生:朗读、背诵。(众人答)  师:噢,是好方法!今天老师教给你们一种新的学习古代诗歌的方法:挖掘法。就像种树前先用铲把泥块铲开一样,你们对有些诗词可以这样处理:先把你認为不是主干的“泥块”部分铲掉,看看去掉这些“泥块”后效果如何,再考虑考虑要不要把“泥块”填回去。  现在我们请出元朝马致远写的词《秋思》。  师板书: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目的调查广州部分公共场所环境物体表面葡萄球菌污染情况,揭示其耐药谱及分子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公共场所葡萄球菌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调查地铁、火车站、汽车站和医院候诊大厅葡萄球菌污染状况;应用一系列标准的微生物实验方法进行菌株的分离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所有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使用PCR技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PVL基因和qac基因携带情况,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多位点测序
鱼藤酮(rotenone)是由醉鱼科植物毛鱼藤(derris)的胶状液汁提取的化学物质,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被视为安全有效的杀虫剂而广泛应用于农业除害。但是近年来发现,这个既往被认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是用文字描述的数学问题,在解题时将其中一个未知数用字母符号做假设,并将其他需用的未知数用已假设的字母符号表示出来,根据题意建立适当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得到答案。本文简要分析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答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答的教学措施及其策略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答;问题;措施;策略  G633.6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是初中数
目的:了解在钢铁生产企业环境工作和生活人群变应性鼻炎的患病情况;阐释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规律,探讨空气污染与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的关系;找出空气污染物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规律,为
单纯的阅读和纯粹的关注形式都不是最完善的阅读教学.只有将文本的理解和语用的训练高度融合,才能真正发挥教材文本应有的价值.因此本文提出要在文本理解的准确中促进言语表
散文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因此被誉为“美文”,徜徉在散文的世界里,那真是一种享受.怎么让散文教学充满语文味呢?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需要深思与探索的课题.教学要想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