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美术的本质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ku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师,在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现代的教育观念和传统的教育观念、新的和旧的教学设计以及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劣评价等,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头脑中颠来倒去,彼此间论“是”论“非”,较“长”比“短”。在“自我”与“超我”的交锋、碰撞中,一些新的体验和感悟在心中油然而生;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困惑和追问,免不了出现这样、那样有悖于课堂教学常规的现象。
  在新课程的视野下,美术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目标三维化、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使原先较为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呈现出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学科间相互融合的欣欣向荣之态势。回眸美术新课程改革,当前的美术教学有些脱离了传统美术教学的优势,部分美术教师不再把美术知识与技能大量地呈现在美术课上,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把课堂教学行为变成了游离于美术文本之外的“花招”,偏离了美术学科的本位。新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格式化”,也不是全盘“拷贝”,而是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但审视现今的美术课,在课堂开始变得热闹起来的同时,课堂上的“美术味”越来越淡:要么是精美的FLASH动画,让人眼花缭乱;要么是娓娓煽情的文学语言,给人以矫揉造作的感觉;导致了美术课从有“术”无“美”走向有“美”无“术”。大量的非“美术”现象充斥着美术课堂,使美术教学逐渐空泛和虚化,学生的美术素养正在逐渐缺失。
  一、重知识,轻技术
  过分对教材中常识性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科学课倾向的非“美术”现象。随着美术新课程的全面推进,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正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教学内容也由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向综合化的人文性知识转变。落实到美术课堂教学上,要求美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促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把握美术的特征、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认识美术发展规律与趋势。知识传授的综合化在学科之间架起了桥梁,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出现了美术课知识传授出现偏差的现象。
  对策: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要想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轻松、快乐、高效的学习,首先必须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有丰富的专业底蕴,胸有成竹的把握一节课。它既包括课堂总体构想,如由几部分组成,时间如何分配,又包括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如何链接等等。当然,一堂好课不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前预设就可以完事的。在课堂中,我们通常会碰到一些出乎意料的状况,教师要做到心里有底,或者随着学生的“动态”,“生成”新的教学。
  二、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
  过分在美术教学中依赖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课倾向的非“美术”现象。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好处。但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已,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讲解。如果教师过多地应用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必要的技巧演示步骤和制作过程就会被一张张冷冰冰的画面所取代;就会忽视美术课不仅需要大量的范画赏析,还需要教师对绘画、制作方法进行演示这一特性。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把电脑当作一种“高级板书演示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代替黑板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地方评价一堂美术课的优劣,把教师是否运用多媒体作为一项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来进行操作,却不管运用得是否适时、适量、适度。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片面、浮浅的理解,给美术教师形成一种误导:不使用多媒体,就不是一堂好课。如果哪位美术教师不会运用电脑课件辅助教学,则是一件怪事。由于过多依赖多媒体,使美术教师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一节课下来,原先在黑板上漂亮的粉笔字板书没有了,精彩的范画也不画了。这样一来,不但掩盖了教师美术基本功的不足,而且不利于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由于过多地采用“电灌”,使教师对问题引领与讲解的意识逐渐缺失;过多的人机对话,使师生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
  对策:优化课件
  多媒体技术的到来为我们美术老师带来了福音,老师不必为准备范画伤脑筋,更不必为没有教学挂图而犯愁,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通过它带给学生更加直观、更加丰富、更加真实的画面,不仅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还为我们老师节省了许多时间。但是,许多老师在制作课件时,过度依赖多媒体,唯恐学生对新授内容感受不深,每一个环节都选择了很多的图片,花时间讲解让学生逐一欣赏,殊不知多余的图片既剥夺了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更何况什么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所以不能将美术课堂变成展示课件的舞台,运用课件一定要经过筛选,用到点上即可,这样既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也可以留给学生以想象发挥的空间。
  想起了闻一多先生曾对诗歌的比喻:诗歌本来是自由美妙的内心流淌,可是因为有了诗体形式的限制,诗歌就成了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套用闻一多先生对诗歌的比喻,笔者认为我们的美术教学也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因为美术之所以是美术,在于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规则。忽视了这个规则,不戴着美术这副“镣铐”跳舞,美术课也就不是美术课了。另外,诚如题目描述的那样,本文只是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非“美术”现象的叙述和思考。
  作者简介:
  戴黎黎,浙江省永嘉县桥下镇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2005年,《无限挑战》节目的第一期在韩国MBC电视台开播,它标志着真人秀节目作为独立形态在韩国首次出现。截止到2014年韩国真人秀《无限挑战》已经走过第十个年头,其创作、生产、发行与收益的良性循环等等这些都依赖于电视真人秀节目所具有的独特的品牌建设能力。品牌作为一座桥梁将电视真人秀的本体与市场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关键词:无限挑战;韩国真人秀;品牌意识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本文以运用“太极”涵义或“太极图”为设计元素的标志为研究主题,主要围绕太极图的构成涵义,对太极标志的视觉构成形式进行论述,试图从设计原理、视觉表现等方面来分析“太极标志”设计的造型特点。  关键词:太极图;标志设计;太极标志;造型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43-2  太极图以圆心为中心点旋转对称,图形简洁,构图巧妙,是遵循对称法则
期刊
摘要:浮世,源自佛教用语, 意指繁华放任、却又虚无短暂的尘世。因为这些版画的题材所表现的多是歌舞妓与茶社的生活场景, 处处流露出“人生苦短, 需及时行乐”的思想,故此被称为“浮世绘”。在当时的日本,独特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人们独特的审美趣味, 而独特的审美趣味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美人画不仅仅是“春宫图”那么简单,其中包含着画师精湛的画技,以及对当时社会淋漓尽致的描述。  关键词:浮世绘;
期刊
摘要:当代传播语境下,议程设置与拟态环境建构对电视节目的宣传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10月份开播的《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位居同时段播出节目收视率榜首,随之该节目的主题曲传遍大街小巷,与之同系列的市场商品应运而生,以该节目为主体的“外延”效益不胜枚举,这样出奇的宣传效果为以后的电视节目运用议程设置做宣传提供了一个经典范本。因此,积极运用议程设置,构建良好的媒介传播环境,是电视栏目定位与发展的有效手
期刊
摘要:品牌设计是凝聚文化与美的浓缩品,透过良好的设计,人们可以传达出自身的生活态度和美学价值观,借以更好的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本文致力于透过对品牌设计中从“有形的生产消费”到“无形的生活价值”之间的转变,借以表现生活元素对于优秀品牌设计的重要性,无形中可以拉近人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唤起人们对生活品味的重视,从而更好地懂生活、爱生活、爱设计。  关键词:品牌设计;有形;生产消费;无形;生活价值  中图
期刊
摘要:系统研究设计以外的一个艺术门类对设计语言的形成本身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舞蹈、音乐、文学、电影、戏剧等艺术门类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设计中的视觉与空间形式进行转化,这种跨领域的学科交叉,使设计的研究更加具有实验性与前瞻性。此篇论文从舞蹈艺术出发,在设计基础研究中,探讨设计语言如何借鉴舞蹈艺术中的图谱、语汇、行为、造型、空间等理论与实践,从而形成新的研究方式与研究课题。  关键词:舞蹈;视觉语言;
期刊
摘要:染发是发型设计中极为重要,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纵观国际时尚趋势,渐进色和对比色在染发设计造型中都是时下的主流,将色环中排列在60度之内的色彩统称为渐进色,把成110度至180度的色彩统称为对比色。渐进色的搭配有一种柔和、秩序、和谐的感觉,对比色的色彩搭配形成视觉冲击力较强。无论渐进色或对比色,期间都离不开色彩的搭配,对比。在染发设计的实际运用中对比色相对来讲运用的范围较窄,但是极具创意性,受
期刊
摘要:《舒伯特与研究》①是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朱斌新出的一本理论著作,全书通过对两部作品详细研究,为当下研究舒伯特《即兴曲》与《音乐瞬间》这两种体裁提供参考;为研究舒伯特其他方面的音乐创作,提供可资可鉴的重要理论材料;为舒伯特《即兴曲》与《音乐瞬间》的教学带来诸多的益处。  关键词:舒伯特;即兴曲;音乐瞬间;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65
期刊
相信听过《阿根廷舞曲》的人,都会被这套组曲所震撼:指尖在琴键的疯狂敲击,好似狂暴密集的雨点落入干涸已久的大地;不同调式构成极度不和谐的旋律,却适得其反地碰撞出美妙动听的生效;古典与现代在组曲中完美融合。《阿根廷舞曲》是阿根廷作曲家阿尔伯特·吉纳斯特拉于20世纪创作的一首极富南美民族色彩的钢琴组曲,由三首优美的阿根廷风格舞曲组成,分别是《老牧羊人之舞》《可爱的少女之舞》《热情的牧人舞》。要谈这首作品
期刊
摘要:通过阅读《人民音乐》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末的关于声乐艺术的文献,我对这半个世纪的声乐艺术发展脉络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看到了当时先辈们对声乐教育的摸索与探究,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出的宝贵经验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即是对这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脉络作一个综述。  关键词:中国;声乐;发展;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