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松滋是我的第一故乡,我在那里工作了20年。两年前,我因为家庭的原因调入湖南澧县澧澹乡中学,继续教育生涯,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非常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参加“2011国培计划”——湖南省校本研修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有幸再一次聆听了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姜瑛俐老师的主题报告《如何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感慨良多:教育叙事研究的确是一种在农村中小学切实可行的、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和学校发展的教学研究活动,我亲眼见证了它的魅力。
1998年,我所工作的湖北省松滋市西斋小学在当年的全市小学毕业班统考中名列倒数第二名。责难、质疑纷至沓来,学校陷入窘迫与困境。怎样找到学校发展的突破口?新上任的陈才凤校长决定从教育科研着手研究和探索。她力排众议,亲自带队参加湖北省教育科研会议,先后参加了湖北省教科所组织的“创新教育”的宏观研究、“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校本教研”的微观研究等。跟着专家的脚步,我们眼前的迷雾逐渐散开。
2004年,我在湖北省教科研讨会上第一次聆听了年轻的姜瑛俐博士的《如何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学术报告,思绪豁然开朗。在以前的学校教研工作中常常布置老师们写论文、写案例。由于农村教师理论储备的欠缺,交上来的论文往往只有几个骨干教师是自己写的,大多数老师就是“复制粘贴”,东拼西凑,校长也无可奈何。姜老师说:“教育叙事就是讲述自己解决教育问题的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或者阐明某种教育思想和意义。”“它要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特别事件,寻找有意义的细节,表达自己的观点,改进我们的教育生活。”科学的这种研究与表达在国外历史悠久,譬如教育学永恒的经典《爱的教育》就是由一篇篇小故事组成,不仅老师爱读,学生和家长也爱读。哲学名著《忏悔录》《爱弥儿》不也是叙述生活中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吗?
教育叙事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可以将研究和工作结合在一起。好的叙事=生动的故事 精彩的内心活动。如果老师们每天记录一点点,思考一点点,集腋成裘,滴水藏海,天长日久,不也是我校的“爱的教育”吗?
回到学校,我立即做了一次《如何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模拟”讲座,上了一节课,提供一次教学叙事研究的实例。西斋小学对外出学习笔记有严格要求:凡参加课堂教学观摩的老师要记教学实录,回学校给老师传阅,要让他们如临其境,如坐课堂;凡参加理论培训的要记下专家的实操案例,回学校要办讲座,尽量让老师们听到的就像是专家的“录音”。外出学习就要取经传经。所有外出学习的老师回校要完成“三个一”:写一篇汇报材料,作一次专题讲座,上一堂示范课。否则不予报销出差费用。研究初期,我们是连专家、老师的“口水话”都记下来了,生怕回学校做不好培训。
老师们提出,没有时间写东西。的确老师们的日常工作很忙,备、教、批、辅,哪个环节可以改进呢?西斋小学的老师最少三个备课本,比如语文老师要兼音乐、思想品德和活动课,每天就是抄备课资料上的“成品课”也要几个小时。我们何不把这微效的体力劳动变为高效的脑力劳动呢?于是,我们着手教案的改革。我们商定,任教本学科十年以下的老师写详案(第三年重复授课某学科的不在列);中高职称的老师实行教案免检,但要带徒弟。其他的老师提供教案菜单供选择:一是眉批式,即“本上提纲流程 书上批注圈点”;二是活页式,即下载复印名家教案 改用措施;三是共享式,一人主研形成教案 小组讨论完善细节 一人主笔形成纸质共享。而后所有的老师每天完成100字教育日记,一月完成一篇教育叙事。文稿提供的事件必须真实,抒写教育的理解与感悟须鲜活,不得抄袭,校长会回访学生。假期,学校布置老师们修改并整理自己的文章,上交“我最得意的”一篇评奖。开学第一个星期举办“教师论坛”——我的教育故事会,由获得一等奖的10名教师演讲,校长点评,发奖。讲稿结集供大家欣赏。直到今天,我仍记得一些优秀叙事的题目:《给点阳光他就灿烂》《雪化了是春天》《和学生一起成长》……
慢慢的,大家由不会写到会写,后写得越来越好。演讲的内容由不限专题到有专题,研究由肤浅到细致深入。教育叙事研究最大的魅力就是促进老师养成思考的习惯,从每天的教育生活中撷取浪花——或发现自己的不足,或欣赏自己的成功——感受自己教学的成长、快乐与幸福。
如今,西斋小学已成为松滋市教育科研的样板校,荆州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他们的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已经蜚声全国。可谓“十年磨一剑”“一鸣鹤冲天”。我为他们高兴并送上祝福。
如果一个学校的老师每天都在观察和思考教育问题,那么这个学校也就有了思想和灵魂;如果老师的行为和表现受到自己和别人的质疑,那么学校也就有了思考和研究的方向——这就是教育叙事研究的魅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澧县澧澹乡中学)
1998年,我所工作的湖北省松滋市西斋小学在当年的全市小学毕业班统考中名列倒数第二名。责难、质疑纷至沓来,学校陷入窘迫与困境。怎样找到学校发展的突破口?新上任的陈才凤校长决定从教育科研着手研究和探索。她力排众议,亲自带队参加湖北省教育科研会议,先后参加了湖北省教科所组织的“创新教育”的宏观研究、“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校本教研”的微观研究等。跟着专家的脚步,我们眼前的迷雾逐渐散开。
2004年,我在湖北省教科研讨会上第一次聆听了年轻的姜瑛俐博士的《如何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学术报告,思绪豁然开朗。在以前的学校教研工作中常常布置老师们写论文、写案例。由于农村教师理论储备的欠缺,交上来的论文往往只有几个骨干教师是自己写的,大多数老师就是“复制粘贴”,东拼西凑,校长也无可奈何。姜老师说:“教育叙事就是讲述自己解决教育问题的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或者阐明某种教育思想和意义。”“它要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特别事件,寻找有意义的细节,表达自己的观点,改进我们的教育生活。”科学的这种研究与表达在国外历史悠久,譬如教育学永恒的经典《爱的教育》就是由一篇篇小故事组成,不仅老师爱读,学生和家长也爱读。哲学名著《忏悔录》《爱弥儿》不也是叙述生活中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吗?
教育叙事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可以将研究和工作结合在一起。好的叙事=生动的故事 精彩的内心活动。如果老师们每天记录一点点,思考一点点,集腋成裘,滴水藏海,天长日久,不也是我校的“爱的教育”吗?
回到学校,我立即做了一次《如何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模拟”讲座,上了一节课,提供一次教学叙事研究的实例。西斋小学对外出学习笔记有严格要求:凡参加课堂教学观摩的老师要记教学实录,回学校给老师传阅,要让他们如临其境,如坐课堂;凡参加理论培训的要记下专家的实操案例,回学校要办讲座,尽量让老师们听到的就像是专家的“录音”。外出学习就要取经传经。所有外出学习的老师回校要完成“三个一”:写一篇汇报材料,作一次专题讲座,上一堂示范课。否则不予报销出差费用。研究初期,我们是连专家、老师的“口水话”都记下来了,生怕回学校做不好培训。
老师们提出,没有时间写东西。的确老师们的日常工作很忙,备、教、批、辅,哪个环节可以改进呢?西斋小学的老师最少三个备课本,比如语文老师要兼音乐、思想品德和活动课,每天就是抄备课资料上的“成品课”也要几个小时。我们何不把这微效的体力劳动变为高效的脑力劳动呢?于是,我们着手教案的改革。我们商定,任教本学科十年以下的老师写详案(第三年重复授课某学科的不在列);中高职称的老师实行教案免检,但要带徒弟。其他的老师提供教案菜单供选择:一是眉批式,即“本上提纲流程 书上批注圈点”;二是活页式,即下载复印名家教案 改用措施;三是共享式,一人主研形成教案 小组讨论完善细节 一人主笔形成纸质共享。而后所有的老师每天完成100字教育日记,一月完成一篇教育叙事。文稿提供的事件必须真实,抒写教育的理解与感悟须鲜活,不得抄袭,校长会回访学生。假期,学校布置老师们修改并整理自己的文章,上交“我最得意的”一篇评奖。开学第一个星期举办“教师论坛”——我的教育故事会,由获得一等奖的10名教师演讲,校长点评,发奖。讲稿结集供大家欣赏。直到今天,我仍记得一些优秀叙事的题目:《给点阳光他就灿烂》《雪化了是春天》《和学生一起成长》……
慢慢的,大家由不会写到会写,后写得越来越好。演讲的内容由不限专题到有专题,研究由肤浅到细致深入。教育叙事研究最大的魅力就是促进老师养成思考的习惯,从每天的教育生活中撷取浪花——或发现自己的不足,或欣赏自己的成功——感受自己教学的成长、快乐与幸福。
如今,西斋小学已成为松滋市教育科研的样板校,荆州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他们的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已经蜚声全国。可谓“十年磨一剑”“一鸣鹤冲天”。我为他们高兴并送上祝福。
如果一个学校的老师每天都在观察和思考教育问题,那么这个学校也就有了思想和灵魂;如果老师的行为和表现受到自己和别人的质疑,那么学校也就有了思考和研究的方向——这就是教育叙事研究的魅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澧县澧澹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