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是否会让真理越辩越明

来源 :青春期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方观点 辩论会让真理越辩越明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所谓“辩”是以一定的逻辑基础为规则,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与不同的观点交流、交锋,而“明”即为明晰。人类的历史是追求真理,探索真理,传播真理,进而摆脱蒙昧、无知、愚笨的历史。人们热爱真理,敬仰真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然而,认识真理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它是一個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辩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人们为了寻求真理,要同无知辩,同偏见辩,向未知挑战,与荒谬斗争,同强权抗衡。
  第一,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辩可以使认识由片面到全面,由含混到清晰,由肤浅到深刻。大千世界万物运行,无数规律隐藏在表象的背后,需要人们去探索、去检验。然而,人们的认识水平是有限的,正所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是,人们用辩来分明真假,用辩来裁决真理和谬误。在辩的过程中,真理逐渐由萌芽走向成熟。
  第二,在发展真理的过程中,辩是使真理发展的动力之一。任何客观科学真理的存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心雕龙》中曾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辩论给人们集思广益提供了一个充分的条件,特别是在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原有知识的疑难和缺陷,从而促使人们进一步去思考问题,更加深入地去探讨问题,使原有的认识逐渐正确、精深与完善。
  第三,在传播真理的过程中,辩可以让真理为大多数人所掌握。真知灼见产生之时,习惯与偏见早已站在它的面前,它们的力量非常强大,以至于真理最初只被少数人掌握。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如古罗马历史学家提图斯·李维所言:“真理之火有时会变得暗淡,但它永远不会熄灭。”真理与谬误的争辩终将以真理的胜利而告终,而真理之光必将照亮整个人类。

反方观点 辩论不会让真理越辩越明


  培根说:“研究真理,认识真理和相信真理,那是人最崇高的美德。”真理通常被定义为与事实或实在相一致,它又可分为主观与客观真理。辩论确实可以让人活跃思维,锻炼口才,可是它和真理之间并无关系。因为真理是宇宙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客观逻辑和基本规律,真理的明或者不明不能通过辩解决,也不是通过辩解决。
  首先,真正使真理明朗化要靠经验累积,实践领悟,而辩则是独立于人类寻找真理的整个过程之外。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场合,让人们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思想可以发表出来。但是辩本身是不具备生产性的,辩所带出的思想并不能让真理更加明晰。譬如战国时期,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可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人们争论了上千年至今也没有定论,因此靠辩是不能确定何者为真理的,更遑论越辩越明呢?
  其次,辩的媒介是语言,而语言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就产生了狡辩和诡辩。从古希腊诡辩家芝诺的“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的逻辑,到我国古代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再到康熙年间任克浦今日无税的佳话。语言的局限,使得辩有时不仅不能使真理明,反而让谬误占了上风。
  最后,真理只有在双方遵守辩论规范、同抱着一颗求真求实的心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越辩越明。但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意识形态辩论、议会辩论、网络中针对某一议题的辩论,都与这一理想状况相距甚远。这些辩论的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利益的、心理的、胜负的缘由夹杂在其中,因这些缘由,辩论者往往会陷入诡辩、为辩论而辩论的泥沼中。而要拨开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得到结论,显然是极困难的。如果能,那也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智慧,而且在这样的努力下,很容易让人怀疑究竟是辩论带来的意见交锋产生了结果,还是因某人的智慧而产生了结果。

总结陈词


  每个时代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人们的想法也带有时代的标记。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任何真理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一旦条件发生了变化,那么真理也将随之而改变。辩论这一人为行动在没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单独说“真理越辩越明”并不严谨。不可否认的是,辩论所产生的智慧交锋的确可以推动真理的发展,但我们的认识解放来源于实践水平的突破,生产力的发展,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编辑 鲍琦
其他文献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9页的教学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中例1是这样的: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如下图)。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面对教材,教研组教师一致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备课后,就进行了第一次执教。  第一次执教:  (出示题目和情境图)  师:从情境图中,我们
一个七月的前沿,一支瘦笔牵引青春的思想,深入历史厚实的胸膛。  一叶古典的游船,绘出一幅精彩绝伦的画卷,镌刻在青史的深处。  夜色深沉,这是中国最深刻的一夜。一群在刺刀叢中采撷真理的先辈,将手紧紧握在一起,共同谱写一部中华民族的慷慨悲歌。  这是一部用鲜血铸就的黄钟大吕般的历史华章,每一章都是血染的,每一曲都是红色的,——党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在民族危亡中诞生,是在血泊里爬起,一次又
冻豆腐,是我国传统豆制品中的一个素食品种,为生豆腐经冰冻后制成,其成品呈蜂窝状,类似考麸,具有孔隙多、弹性好的特点。用它可以烹制成各种荤肴素馔,不仅营养丰富,有益人体健康,而且味道鲜美、柔软,适口性强,是人们普遍喜爱和别有风味的美食。  湖北武当山制作的冻豆腐,更是以其质优味美、独具一格的特色,驰名于省内外。它是在零下20摄氏度的温度下,采用武当山豆腐沟的水浸磨制成。由于对温度、工艺要求严格,特别
青春期健康杂志社的编辑记者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份共同的事业相聚于此。又到春节,这些编辑记者们也同很多人一样,各自踏上回家的路程。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回到故乡,这些长年在外、工作常与文字打交道的媒体人是否有不同于常人的感受呢?  根据各自的回乡见闻,杂志社的同事们写下以我们为代表的一批媒体人回乡的见闻,表达对故乡的深切关注,并且以媒体人之笔抒写下另一种乡愁,同时表达了对于时代冲击下故乡变迁的反思
央视财经频道新闻剧本展示  “我现在可是精通上百种手法和拥有不在场证明的强者,你们可千万别挑战我。”这不是什么阴谋论者的把戏,而是剧本杀爱好者的调侃,当然这些手法和桥段都是来自剧本游戏里的设计。《拄灯人》玩家合影  近期,央视财经频道的《正点财经》节目里,向观众介绍了游戏新宠“剧本杀”。在此之前,中国新闻网及人民日报评论的官方账号均发布过普及和推广剧本杀的文章,借此,剧本游戏以及相关从业者从小众的
正方观点 保护坏境应以人为本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自然的长子,也是自然的一个奇迹。自古以来,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以人为“本”,这个“本”在这里不止是一个起源问题,还是一个归宿问题,如果解决不了人类的生存问题,何谈整个自然的发展?因此,我方认为,保护环境应该以人为本。  第一,以人为本的环境保护对环保行动有更强的促进作用。相比以环境为本,以人为本把人类的利益和发展放在了首要位
“既要重视学习知识的结果,更要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一教育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中实践着这一理念,努力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存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探究、获取并应用知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我在教学中也不断地进行这样的尝试,下面是在苏教版第十一册“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例5、例6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出示课本101页复习题:收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批评教师独霸讲坛的文章铺天盖地,而呼吁教师“当讲则讲”的文章也并不鲜见。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还该不该讲?又应如何讲呢?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也只有在“讲”与“不讲”的夹缝中摸索着前行。下面结合教学案例,谈谈数学课堂的“讲”与“不讲”。    一、讲“精”不讲“少”    【案例】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分数应用题例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只数是
在英国,预备学校可以被理解为专门为顶级名校输送优秀学生的私立小学,办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英國顶尖中学的入学考试和面试中脱颖而出,其为学生提供的高质量教学一直深受家长欢迎。可以说,正是因为优秀的预备小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更注重将传统课程与科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个人禀赋,使得学生的个人能力与身体素质都准备充分,才能离顶级公学更近一步。严格的年龄管控  英国对学生的年龄管控比较严
所谓“导学题”,顾名思义,应该具有“导学”功能,即引导学生去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会学习。我认为“导学题”的设计与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导学题”    “导学题”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运用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其作用也不尽相同。如在设计“圆”这节课时,我特别注重它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即根据每个教学环节,设计不同的“导学题”。  在课堂引入这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