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进构建道德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现在的课堂教学在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服务的同时,还要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提高能力,对于高中物理这门学科来说尤其重要。能力,从物理学的发展,物理学科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物理学科内部逻辑结构的建立、优秀物理学家的成长过程来看都是至关重要的。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自己在大学所学的很多物理知识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淡忘了。那么,学习物理对人的一生来说,会有多大影响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物理更多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如何严谨、周密地思考问题,如何进行正确的推理、判断,等等。所以物理学习能使学生“聪明”起来。当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相当复杂的过程,不能只靠老师的灌输。以前老师上课,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从头讲到尾,但现在教师需要转变这种观念,从以老师为主体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由启发式教学为主体转化为以探究教学为主体。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那么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多种,大体可分四步进行:设定情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那么在每步中怎样渗透学生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多结合生活实例
我国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曾说:“物理、物理,就是要研究物理现象的道理,要讲清楚它的道理,必须就物说理。”我们一定要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的物,仅凭语言、板书来讲授物理,表达物理,学生学到的只能是口头上、字面上的物理。其结果必然是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认识很模糊、理解不深刻。在讲解分力和合力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在教室的门窗的横梁上,让一个学生用双手吊在上面,并让学生改变两手之间的距离体验两只手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呢?这些例子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以找到。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多收集一些资料,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这些简单的现象阐述存在的物理知识,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看到这些现象有所启发。善于发现问题也是一种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思考,仔细观察,从而培养观察能力和积极思考能力。
2.重视培养物理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根据已知的规律或理论经过推导论证,得出新形式的定理或推论,或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给出的物理事实与条件进行逻辑推理,或应用必要的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推导,得出新的结论或公式并对其做出判断。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培养。物理学中的推理要以物理理论和事实为依据,思维过程一定要合乎逻辑,绝不能凭空臆造或不合逻辑地推理。在提出问题以后一定要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就像前面所提到的为什么两只手在距离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感觉呢?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人所处的状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进行分析,而不同的地方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找出不同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距离不同,两只手的夹角变化了。从而提出新的问题:是不是在合力不变的情况下分力的大小与两分力的夹角有关呢?再让学生试一试,看看究竟在合力一定的情况下,分力与夹角有什么样的关系,是随分力增大而增大,还是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对一些独特的假设,我们一定要肯定,不要打击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从分析简单的物理问题开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简单问题的分析打下较好的基础,进而才能分析较为复杂的问题。
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有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这就要求有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要把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理解透彻,把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这样,处理问题时才会有较大的“自由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解。并且在碰到复杂问题时,引导学生善于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综合解决问题。
3.充分展开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的功能需要拓展新的内涵,倡导探究实验,不仅提高未来的物理工作者的动手意识,强化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因此为学生的现时发展和终身学习而重视探究实验是新课程实验教学的本质取向。按照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在实验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的能力,设计方案、探究实践的能力,以及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
现在的教材中几乎每一节当中都有一些实验,这就要求教师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而不是“纸上谈兵”,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到实验室去做一做。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仪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教育学生对每一次实验,都要认真弄懂实验目的和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能简单地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的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对演示实验,学生要注意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分析,并理解得出的结论。只有这样实验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师还可以在教完一些相关的内容时要求学生运用一些简单的仪器设计实验。
4.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实验验证结论以后,一定要让学生好好回味这一探究过程,总结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那些错误或实验失误;有哪些问题在分析的时候不是很全面;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还做得不够。每一节课教师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供学生归纳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独立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优秀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多种,大体可分四步进行:设定情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那么在每步中怎样渗透学生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多结合生活实例
我国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曾说:“物理、物理,就是要研究物理现象的道理,要讲清楚它的道理,必须就物说理。”我们一定要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的物,仅凭语言、板书来讲授物理,表达物理,学生学到的只能是口头上、字面上的物理。其结果必然是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认识很模糊、理解不深刻。在讲解分力和合力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在教室的门窗的横梁上,让一个学生用双手吊在上面,并让学生改变两手之间的距离体验两只手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呢?这些例子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以找到。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多收集一些资料,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这些简单的现象阐述存在的物理知识,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看到这些现象有所启发。善于发现问题也是一种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思考,仔细观察,从而培养观察能力和积极思考能力。
2.重视培养物理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根据已知的规律或理论经过推导论证,得出新形式的定理或推论,或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给出的物理事实与条件进行逻辑推理,或应用必要的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推导,得出新的结论或公式并对其做出判断。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培养。物理学中的推理要以物理理论和事实为依据,思维过程一定要合乎逻辑,绝不能凭空臆造或不合逻辑地推理。在提出问题以后一定要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就像前面所提到的为什么两只手在距离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感觉呢?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人所处的状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进行分析,而不同的地方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找出不同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距离不同,两只手的夹角变化了。从而提出新的问题:是不是在合力不变的情况下分力的大小与两分力的夹角有关呢?再让学生试一试,看看究竟在合力一定的情况下,分力与夹角有什么样的关系,是随分力增大而增大,还是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对一些独特的假设,我们一定要肯定,不要打击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从分析简单的物理问题开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简单问题的分析打下较好的基础,进而才能分析较为复杂的问题。
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有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这就要求有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要把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理解透彻,把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这样,处理问题时才会有较大的“自由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解。并且在碰到复杂问题时,引导学生善于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综合解决问题。
3.充分展开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的功能需要拓展新的内涵,倡导探究实验,不仅提高未来的物理工作者的动手意识,强化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因此为学生的现时发展和终身学习而重视探究实验是新课程实验教学的本质取向。按照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在实验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的能力,设计方案、探究实践的能力,以及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
现在的教材中几乎每一节当中都有一些实验,这就要求教师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而不是“纸上谈兵”,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到实验室去做一做。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仪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教育学生对每一次实验,都要认真弄懂实验目的和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能简单地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的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对演示实验,学生要注意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分析,并理解得出的结论。只有这样实验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师还可以在教完一些相关的内容时要求学生运用一些简单的仪器设计实验。
4.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实验验证结论以后,一定要让学生好好回味这一探究过程,总结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那些错误或实验失误;有哪些问题在分析的时候不是很全面;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还做得不够。每一节课教师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供学生归纳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独立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优秀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