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孩子的直觉思维,增强思维的流畅性;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和解决问题,训练发散性思维;要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本》中说:“能力的长进得靠训练,能力的保持得靠熟悉,其间都有个条理、步骤,不能马马虎虎一读了之。”贝斯特在《教育的荒地》中指出:“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经过训练的智慧乃是力量的源泉。学校的存在总要教些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思维的能力。”思维能力在智力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制约着各种能力的发展及运用。所以,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才会将知识学得深,学得牢,学得灵,并进而转化为各种能力。
一、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学习数学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推动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获得知识,这是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例如,我在教统计时,预先制作了课件(多媒体动画演示),大象的生日到了,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它过生日。你听,它们一起为大象唱起了生日歌(播放音乐)大家跟着一起唱吧!创设“大家过生日”这一儿童熟悉的情境,再配以鲜明的色彩,精美的动画,悦耳的音乐,立即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问题: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想知道些什么?来大象家的客人坐得比较乱,不容易看出来有多少,用什么办法能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多少呢?我适时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策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而且也积极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二、 鼓励孩子的直觉思维,增强思维的流畅性
直觉思想是指没有经过具体、详尽的思考过程,迅速地对问题作出合理判断的思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初级的直觉思维,如提出怪问题,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猜题,设想出解题的多种方案,提出玩游戏的新规则和新方法等。对于这种种表现,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评价其合理成分,启发和诱导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判断。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判断能力的高低主要取決于直觉思维能力的高低。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训练不但有助于学生寻找解题的途径、选择解题方法,而且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在教学中采取下列措施来加强学生的直觉思维的培养:1. 扎实基础是产生直觉思维的源泉。2. 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数学哲学观点及审美观念。3. 重视学生观察技巧的培养。(1)观察要有目的性。(2)观察要有选择性。(3)观察要有顺序性。4. 重视解题类型多样化训练。5. 设置直觉思维的意境和动机诱导。
三、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和解决问题,训练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老师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学生想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意见越新颖,越独特,越富有创造性,越多变化越佳。这种方法的指导思想在于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每位学生因受到其他学生提出意见的刺激,彼此互相激励,发生连锁反应,以引导出更多的创见来。如在教学行程应用题“甲乙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全程的2/5,照这样计算,还需要多少小时才能达到乙城?”时,通过学生间相互激励和教师引导想出方法达七种之多。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起点、过程以及结论都具有思维的变通性。
四、 要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学中,常常看到教师为了让学生急于获得知识的结果,而用简单的方式,或似是引导实为灌输的方法,使学生沿着教师设计的“问题”通道到达知识的彼岸,用牺牲学生的思维强度来获取所谓的教学效率。试想,如果这个问题不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而是教师给予“启发”“点拨”,学生只知道“噢!原来是这样”,那么还谈得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吗?学生思维的发展,就是从“想不出”到“想出来”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越是对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学生的思维活动越是积极,一旦问题解决,他们的思维也就得到了一种令人惊喜的发展。当然,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留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只有今天给学生留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今后才会有更大的收获和发展。
作者简介:
朱晓福,四川省宜宾市,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城西学校同心村小。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本》中说:“能力的长进得靠训练,能力的保持得靠熟悉,其间都有个条理、步骤,不能马马虎虎一读了之。”贝斯特在《教育的荒地》中指出:“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经过训练的智慧乃是力量的源泉。学校的存在总要教些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思维的能力。”思维能力在智力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制约着各种能力的发展及运用。所以,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才会将知识学得深,学得牢,学得灵,并进而转化为各种能力。
一、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学习数学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推动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获得知识,这是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例如,我在教统计时,预先制作了课件(多媒体动画演示),大象的生日到了,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它过生日。你听,它们一起为大象唱起了生日歌(播放音乐)大家跟着一起唱吧!创设“大家过生日”这一儿童熟悉的情境,再配以鲜明的色彩,精美的动画,悦耳的音乐,立即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问题: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想知道些什么?来大象家的客人坐得比较乱,不容易看出来有多少,用什么办法能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多少呢?我适时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策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而且也积极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二、 鼓励孩子的直觉思维,增强思维的流畅性
直觉思想是指没有经过具体、详尽的思考过程,迅速地对问题作出合理判断的思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初级的直觉思维,如提出怪问题,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猜题,设想出解题的多种方案,提出玩游戏的新规则和新方法等。对于这种种表现,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评价其合理成分,启发和诱导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判断。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判断能力的高低主要取決于直觉思维能力的高低。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训练不但有助于学生寻找解题的途径、选择解题方法,而且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在教学中采取下列措施来加强学生的直觉思维的培养:1. 扎实基础是产生直觉思维的源泉。2. 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数学哲学观点及审美观念。3. 重视学生观察技巧的培养。(1)观察要有目的性。(2)观察要有选择性。(3)观察要有顺序性。4. 重视解题类型多样化训练。5. 设置直觉思维的意境和动机诱导。
三、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和解决问题,训练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老师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学生想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意见越新颖,越独特,越富有创造性,越多变化越佳。这种方法的指导思想在于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每位学生因受到其他学生提出意见的刺激,彼此互相激励,发生连锁反应,以引导出更多的创见来。如在教学行程应用题“甲乙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全程的2/5,照这样计算,还需要多少小时才能达到乙城?”时,通过学生间相互激励和教师引导想出方法达七种之多。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起点、过程以及结论都具有思维的变通性。
四、 要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学中,常常看到教师为了让学生急于获得知识的结果,而用简单的方式,或似是引导实为灌输的方法,使学生沿着教师设计的“问题”通道到达知识的彼岸,用牺牲学生的思维强度来获取所谓的教学效率。试想,如果这个问题不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而是教师给予“启发”“点拨”,学生只知道“噢!原来是这样”,那么还谈得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吗?学生思维的发展,就是从“想不出”到“想出来”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越是对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学生的思维活动越是积极,一旦问题解决,他们的思维也就得到了一种令人惊喜的发展。当然,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留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只有今天给学生留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今后才会有更大的收获和发展。
作者简介:
朱晓福,四川省宜宾市,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城西学校同心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