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作为教师,要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且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
一、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加强直观操作
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具体材料,使学生通过操作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做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学具,并用学具装一装沙子或大米一类的东西,还可以让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学具凑在一起拼一拼“1立方分米”,用米尺利用墙角实际体会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感知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常用体积单位的大小、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象“1立方千米”究竟有多大,引导学生独立概括出“体积”、“体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这是一种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概括抽象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2、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协调性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维、正确地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离不开语言的支持。指导学生用语言有顺序、有条理地阐述数学问题、表达自己的思维程序,是发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训练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然后借助于适当的数学活动,如:动手操作或观察教师的实际操作,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数学问题或数学原理,使学生能够达到语言和思维的一致。
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指导学生逐步地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之后,要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清楚地认识,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观察已学平面图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以梯形为参照图形,你能把它转化为已学的其它图形吗?你能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其它图形的面积公式吗?通过这些转化你有什么收获吗?这些问题促使学生认真动脑筋去寻找各图形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知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激活了思维,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4、适时的指导和总结
适时的指导和总结,使学生自觉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小数乘法是怎样转化成整数乘法的计算的,在提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否也可以运用转化的方法呢?转化成什么图形?再组织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再逐步推导出计算公式。以此类推,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或概念时,都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借助已有的数学知识来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长期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
2、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例如:在教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后,让学生试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困难自然会动脑筋思考,会努力联想前面学过的知识,再由教师引导着解决问题。
三、组织生动的内容,采用适当的学法
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数学学习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基本过程。
一、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加强直观操作
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具体材料,使学生通过操作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做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学具,并用学具装一装沙子或大米一类的东西,还可以让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学具凑在一起拼一拼“1立方分米”,用米尺利用墙角实际体会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感知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常用体积单位的大小、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象“1立方千米”究竟有多大,引导学生独立概括出“体积”、“体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这是一种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概括抽象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2、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协调性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维、正确地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离不开语言的支持。指导学生用语言有顺序、有条理地阐述数学问题、表达自己的思维程序,是发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训练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然后借助于适当的数学活动,如:动手操作或观察教师的实际操作,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数学问题或数学原理,使学生能够达到语言和思维的一致。
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指导学生逐步地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之后,要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清楚地认识,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观察已学平面图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以梯形为参照图形,你能把它转化为已学的其它图形吗?你能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其它图形的面积公式吗?通过这些转化你有什么收获吗?这些问题促使学生认真动脑筋去寻找各图形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知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激活了思维,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4、适时的指导和总结
适时的指导和总结,使学生自觉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小数乘法是怎样转化成整数乘法的计算的,在提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否也可以运用转化的方法呢?转化成什么图形?再组织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再逐步推导出计算公式。以此类推,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或概念时,都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借助已有的数学知识来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长期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
2、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例如:在教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后,让学生试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困难自然会动脑筋思考,会努力联想前面学过的知识,再由教师引导着解决问题。
三、组织生动的内容,采用适当的学法
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数学学习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基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