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以学生为本位,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本人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差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以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扶、放结合。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最好不讲。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a、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不可以也运用平移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b、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你认为可以吗?c、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d、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并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2的道理。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该放则放的原则。
2、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的知识。教师可先复习:每份分得同样多便是平均分。然后出示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提问: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只在这里给学生讲解:每人分得的苹果不能用整数表示。要用分数表示。如图: 然后结合实际讲解分数的含义,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自学,分数各部分名称。这样的新授课就不是老师在“教”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如除数是整数的数除法复习时,可让学生思考:a、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b、还有什么不懂?c、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表现。“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学生学得就很愉快了。
4、建构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铺垫:复习旧知,引向新知;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四、教师要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解计算题时教师要自觉地认真审题按步分析,认真验算。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老师是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示范中领悟方法。
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每解一道题或一个内容,都让学生比比谁的方法好,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满怀激情地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逐渐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联通:025358内蒙古赤峰市克旗同兴镇总校)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差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以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扶、放结合。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最好不讲。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a、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不可以也运用平移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b、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你认为可以吗?c、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d、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并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2的道理。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该放则放的原则。
2、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的知识。教师可先复习:每份分得同样多便是平均分。然后出示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提问: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只在这里给学生讲解:每人分得的苹果不能用整数表示。要用分数表示。如图: 然后结合实际讲解分数的含义,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自学,分数各部分名称。这样的新授课就不是老师在“教”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如除数是整数的数除法复习时,可让学生思考:a、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b、还有什么不懂?c、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表现。“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学生学得就很愉快了。
4、建构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铺垫:复习旧知,引向新知;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四、教师要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解计算题时教师要自觉地认真审题按步分析,认真验算。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老师是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示范中领悟方法。
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每解一道题或一个内容,都让学生比比谁的方法好,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满怀激情地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逐渐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联通:025358内蒙古赤峰市克旗同兴镇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