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而学生有效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有效预习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设计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易于操作的预习任务,通过一定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使预习有效,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真正事半功倍。
一、 从学生思想着手,树立预习意识,培养预习兴趣
摸清学生预习情况,表扬鼓励优秀者、积极者。搜集论述预习重要的名言文章介绍给学生。进行预习与不预习的对比测试,并开展预习好处多大讨论。给学生提供预习作业的展示平台,开展进行预习经验的交流总结会,评选预习小明星。通过各种方法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树立强烈的预习意识,设计形式丰富多样的预习,体验到预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产生预习的兴趣。再次,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督促,使他们也能产生预习的成功喜悦。对他们,我坚持的原则是“三多一少”,即多示范、多指导、多表扬、少批评。
二、 引领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要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行之有效,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上预习指导课,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另一方面要在平时课堂上渗透学法指导。教学时要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预习情况要落实到预习作业中,要检查、督促、总结。
1. 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预习方法
(1) 读通课文。预习中经常提出: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指导他们注意随手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而后整体感知,才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 带着问题读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启迪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带着问题,学生边读边思,问题解决了,课文内容也就理解了。
(3) 精妙处多读。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章节,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有自己的感悟,并把它写下来。
2.为学生设计、提供丰富多彩的预习形式
(1) 收集资料型预习,拓宽学生视野。如学习《学会采访》之前,我交给学生一个特殊的预习任务——从报纸上收集一则自己感兴趣的采访记录或者观看电视网络上的新闻采访(如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这么做使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去接触采访这种特殊的文体,了解它的一般特点。到教学时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收集的资料,很快地掌握了采访的有关知识。这样的预习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有更深的感悟,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表格型预习,让学生自主掌握课文要点。利用表格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课文,它能培养学生自己抓住重点,去细心阅读体味的能力。如在教学《夜晚的实验》时,我设计了下面的预习表格:
云层特征预示天气的情况
云层类型 卷
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卷层云 高积云 雨层云 积雨云 晕 华 虹 霞
预示天气
(3) 广泛阅读,提高认识。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选自名著,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这些作品的精妙,我在教学之前激励学生去大量阅览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文章。如《负荆请罪》教学之前,我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通过课外的阅读,学生对人物的特点、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会留下一些印象。到老师上课分析时,学生便会投入进去,教师一点拨,原先模糊的印象就会渐渐清晰,对人物的认识就更深刻了。
(4) 归类式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或者是同一个作家的作品,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比如学习介绍名胜古迹的文章《埃及的金字塔》《莫高窟》《秦兵马俑》等,不妨尝试从“本文介绍了什么,着重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等几步来展开预习。当然,此类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还可以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
(5) 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有一个不变的问题就是:从这篇文章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在预习时提出,可以使学生大胆地去思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我也经常要求、鼓励学生在预习完后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6) 开放式预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如图书馆、展览馆、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常见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都可作为预习的材料使用。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根据课文实际,我们还可以设计出更多形式的预习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学习诗歌《长江之歌》课前可以让学生去读读、看看(看《话说长江》的纪录片)、唱唱(《长江之歌》这首歌歌);学习古诗《村居》时可以让学生想想、说说、画画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学习《姥姥的剪纸》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在学校里学习刻纸的经历来谈谈体会、收获,动手剪剪自己喜欢的花草动物。
教给学生方法,不可能“一次性”,不可能一劳永逸就解决了预习问题。要让学生在预习中反复练习,要经常间隔一定时间进行预习方法的强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在相同或相似的学习情景出现时熟练使用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教会了学生预习方法,还必须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预习方法的交流总结,取其合理因素,从而领悟到适合实际的有效的预习方法,使预习真正成为学生自我的学习活动。
三、 在预习中培养合作创新精神
在预习中要注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尤其是学生较熟练的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要重视学习小组的作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切磋、商讨、交流预习所得及所存在的疑难问题,便于老师迅速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
在预习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要发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敢于创新,读出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创见,鼓励学生善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际和需要选择预习方法、预习内容。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因为它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预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都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的作用在于正确导向,可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交往合作能力。
由于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中的知识障碍,预先进行一些能力的培养或技能的尝试,所以使得作为学习中心环节的课堂学习状况发生了变化,从而改变了学习的被动局面,减少了因听不懂而浪费的课堂学习时间;上课听懂了,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也大大节省。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法、常抓不懈,学生一定会从中尝到甜头,获得成就感。当学生学会了预习、爱上了预习,高效课堂不再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作者单位:金坛市社头小学)
一、 从学生思想着手,树立预习意识,培养预习兴趣
摸清学生预习情况,表扬鼓励优秀者、积极者。搜集论述预习重要的名言文章介绍给学生。进行预习与不预习的对比测试,并开展预习好处多大讨论。给学生提供预习作业的展示平台,开展进行预习经验的交流总结会,评选预习小明星。通过各种方法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树立强烈的预习意识,设计形式丰富多样的预习,体验到预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产生预习的兴趣。再次,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督促,使他们也能产生预习的成功喜悦。对他们,我坚持的原则是“三多一少”,即多示范、多指导、多表扬、少批评。
二、 引领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要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行之有效,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上预习指导课,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另一方面要在平时课堂上渗透学法指导。教学时要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预习情况要落实到预习作业中,要检查、督促、总结。
1. 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预习方法
(1) 读通课文。预习中经常提出: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指导他们注意随手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而后整体感知,才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 带着问题读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能启迪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带着问题,学生边读边思,问题解决了,课文内容也就理解了。
(3) 精妙处多读。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章节,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有自己的感悟,并把它写下来。
2.为学生设计、提供丰富多彩的预习形式
(1) 收集资料型预习,拓宽学生视野。如学习《学会采访》之前,我交给学生一个特殊的预习任务——从报纸上收集一则自己感兴趣的采访记录或者观看电视网络上的新闻采访(如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这么做使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去接触采访这种特殊的文体,了解它的一般特点。到教学时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收集的资料,很快地掌握了采访的有关知识。这样的预习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有更深的感悟,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表格型预习,让学生自主掌握课文要点。利用表格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课文,它能培养学生自己抓住重点,去细心阅读体味的能力。如在教学《夜晚的实验》时,我设计了下面的预习表格:
云层特征预示天气的情况
云层类型 卷
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卷层云 高积云 雨层云 积雨云 晕 华 虹 霞
预示天气
(3) 广泛阅读,提高认识。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选自名著,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这些作品的精妙,我在教学之前激励学生去大量阅览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文章。如《负荆请罪》教学之前,我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通过课外的阅读,学生对人物的特点、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会留下一些印象。到老师上课分析时,学生便会投入进去,教师一点拨,原先模糊的印象就会渐渐清晰,对人物的认识就更深刻了。
(4) 归类式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或者是同一个作家的作品,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比如学习介绍名胜古迹的文章《埃及的金字塔》《莫高窟》《秦兵马俑》等,不妨尝试从“本文介绍了什么,着重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等几步来展开预习。当然,此类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还可以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
(5) 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有一个不变的问题就是:从这篇文章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在预习时提出,可以使学生大胆地去思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我也经常要求、鼓励学生在预习完后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6) 开放式预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如图书馆、展览馆、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常见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都可作为预习的材料使用。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根据课文实际,我们还可以设计出更多形式的预习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学习诗歌《长江之歌》课前可以让学生去读读、看看(看《话说长江》的纪录片)、唱唱(《长江之歌》这首歌歌);学习古诗《村居》时可以让学生想想、说说、画画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学习《姥姥的剪纸》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在学校里学习刻纸的经历来谈谈体会、收获,动手剪剪自己喜欢的花草动物。
教给学生方法,不可能“一次性”,不可能一劳永逸就解决了预习问题。要让学生在预习中反复练习,要经常间隔一定时间进行预习方法的强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在相同或相似的学习情景出现时熟练使用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教会了学生预习方法,还必须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预习方法的交流总结,取其合理因素,从而领悟到适合实际的有效的预习方法,使预习真正成为学生自我的学习活动。
三、 在预习中培养合作创新精神
在预习中要注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尤其是学生较熟练的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要重视学习小组的作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切磋、商讨、交流预习所得及所存在的疑难问题,便于老师迅速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
在预习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要发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敢于创新,读出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创见,鼓励学生善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际和需要选择预习方法、预习内容。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因为它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预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都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的作用在于正确导向,可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交往合作能力。
由于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中的知识障碍,预先进行一些能力的培养或技能的尝试,所以使得作为学习中心环节的课堂学习状况发生了变化,从而改变了学习的被动局面,减少了因听不懂而浪费的课堂学习时间;上课听懂了,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也大大节省。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法、常抓不懈,学生一定会从中尝到甜头,获得成就感。当学生学会了预习、爱上了预习,高效课堂不再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作者单位:金坛市社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