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提倡用研究课代替示范课、用个案诊断代替观摩教学、用议课代替评课、用学案代替教案,反对形式主义、过度包装、教得越多越好、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化、不考试不考核的错误倾向。
【关键词】课堂教学 提倡 反对
今年是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年。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彻底变革,我们要注重“四个提倡”:
一是提倡用研究课代替示范课。过去我们常这样说:年纪大的老师上示范课,中年教师上观摩课,年轻教师上汇报课。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切实际的。课还没有上,怎么知道就一定是示范课呢?再说年纪大的老师上的课都全是示范课吗?中年教师上的课就一定是观摩课吗?年轻教师上的课就一定是汇报课吗?事实证明,未必如此。任何一节课它都是有得有失的,只不过有的课得的多一点,有的课失的多一点,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讨。既然都是有得有失,我们怎么能把这种有缺陷的课称之为“示范课”呢?更何况“金无足赤,课无完课”,我们不能把有缺陷的课当作示范课来宣传来推广。只有冲破这些禁锢,大胆地研究、大胆地创新,才能使我们的课越上越好,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地走上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台阶。
二是提倡用个案诊断代替观摩教学。我们知道,过去的观摩教学是指某个教研部门或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在事先约定的时间里去观摩某位教师的课,这种课一般是执教者经过了较长时间精心准备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观摩教学带有很大的虚假,这种方法我们不再提倡。我们主张用个案诊断的方法代替观摩教学,即以小组为单位,不打招呼、不定时间地随班或随堂听课、说课、议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进行全程录像,然后与执教者一起讨论、研究、分析、交流,这样做有利于对教学进行真实的指导。
三是提倡用议课代替评课。过去的评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评课者以指导者自居对上课教师指手画脚;另一种是评课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不是轻描淡写就是连连吹捧。这都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新课程改革主张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新课程评价的目标追求学生、教师共同提高。因此,用议课代替评课,就意味着议课成员可以进行多向的讨论、反思和交流,甚至可以展开辩论,以此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是提倡用学案代替教案。写学案的主要目的是怎样使学生学好。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因而教是为学服务的。但传统的写教案的主要目的是怎样使教师教好,教案往往是教师预先设计的程序或路径,学生只能循着教师预先设计的这些程序或路径亦步亦趋,学生根本没有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空间。而要真正实现“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要使学生更好地学,教师就必须从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即用 “学案”代替“教案”。
与此同时,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还要注重“五个反对”:
一是反对形式主义。实现课堂教学方式彻底变革,需要一定的形式,但形式只是教学改革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是为内容服务的,为形式而搞形式,那就是本末倒置了,是毫无效果的,必须予以坚决的反对。我曾听一位校长说,某某教师的课上得很好,但学生就是考不好。我问是什么原因呢?校长想了很久回答说:原因还是只关注了少部分学生,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得到关注。未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怎么能说课上得很好呢?学生的成绩得不到提高,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二是反对过度“包装”。所谓过度“包装”,即教师事先到班上演练,甚至练到让学生能背诵的程度。这种“包装”过的教学,我们姑且称之为“包装教学”。“包装教学”不仅无实际意义,谈不上什么示范、推广的作用,而且害生害己。
三是反对“教得越多越好”的思想。在今天,我们都知道田里秧插得太多了意味着什么,炒菜油放太多了意味着什么。那么,上课时如果我们教得太多了又会意味着什么呢?所以,每天我们都要反思这么一个问题:今天,我是不是教得太多了?
四是反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化。任何改革都没有模式可循,只有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进步。课堂教学改革同样如此。可以肯定地说,课堂教学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试图建立起一种可供遵循的模式,那就意味着课堂教学改革的终结。这种模式也就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新的桎梏。所以,我们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但我们反对将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模式化。
五是反对不考试不考核的错误倾向。有的教师认为考试和考核制约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任何时候,只要有教育就一定有考试,只要有教育就一定有考核。问题是我们考什么和怎么考,以什么为依据来进行考核。上一学年,我们在考试和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改革,目的就是要通过考试和评价的改革,来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彻底变革。今后,我们不是要取消考试和考核,而是要不断地改革考试和考核的不合理成分,建立起一种新的考试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要求[OL].于都二中刘成海初中思品工作室,2012,5.
[2]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OL].学习体会_范文家,2011,5.
作者简介:梅杰,江西省大余县教育局,邮编:341500
吴金花,江西省大余县东门小学,邮编:341500
【关键词】课堂教学 提倡 反对
今年是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年。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彻底变革,我们要注重“四个提倡”:
一是提倡用研究课代替示范课。过去我们常这样说:年纪大的老师上示范课,中年教师上观摩课,年轻教师上汇报课。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切实际的。课还没有上,怎么知道就一定是示范课呢?再说年纪大的老师上的课都全是示范课吗?中年教师上的课就一定是观摩课吗?年轻教师上的课就一定是汇报课吗?事实证明,未必如此。任何一节课它都是有得有失的,只不过有的课得的多一点,有的课失的多一点,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讨。既然都是有得有失,我们怎么能把这种有缺陷的课称之为“示范课”呢?更何况“金无足赤,课无完课”,我们不能把有缺陷的课当作示范课来宣传来推广。只有冲破这些禁锢,大胆地研究、大胆地创新,才能使我们的课越上越好,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地走上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台阶。
二是提倡用个案诊断代替观摩教学。我们知道,过去的观摩教学是指某个教研部门或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在事先约定的时间里去观摩某位教师的课,这种课一般是执教者经过了较长时间精心准备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观摩教学带有很大的虚假,这种方法我们不再提倡。我们主张用个案诊断的方法代替观摩教学,即以小组为单位,不打招呼、不定时间地随班或随堂听课、说课、议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进行全程录像,然后与执教者一起讨论、研究、分析、交流,这样做有利于对教学进行真实的指导。
三是提倡用议课代替评课。过去的评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评课者以指导者自居对上课教师指手画脚;另一种是评课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不是轻描淡写就是连连吹捧。这都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新课程改革主张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新课程评价的目标追求学生、教师共同提高。因此,用议课代替评课,就意味着议课成员可以进行多向的讨论、反思和交流,甚至可以展开辩论,以此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是提倡用学案代替教案。写学案的主要目的是怎样使学生学好。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因而教是为学服务的。但传统的写教案的主要目的是怎样使教师教好,教案往往是教师预先设计的程序或路径,学生只能循着教师预先设计的这些程序或路径亦步亦趋,学生根本没有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空间。而要真正实现“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要使学生更好地学,教师就必须从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即用 “学案”代替“教案”。
与此同时,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还要注重“五个反对”:
一是反对形式主义。实现课堂教学方式彻底变革,需要一定的形式,但形式只是教学改革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是为内容服务的,为形式而搞形式,那就是本末倒置了,是毫无效果的,必须予以坚决的反对。我曾听一位校长说,某某教师的课上得很好,但学生就是考不好。我问是什么原因呢?校长想了很久回答说:原因还是只关注了少部分学生,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得到关注。未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怎么能说课上得很好呢?学生的成绩得不到提高,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二是反对过度“包装”。所谓过度“包装”,即教师事先到班上演练,甚至练到让学生能背诵的程度。这种“包装”过的教学,我们姑且称之为“包装教学”。“包装教学”不仅无实际意义,谈不上什么示范、推广的作用,而且害生害己。
三是反对“教得越多越好”的思想。在今天,我们都知道田里秧插得太多了意味着什么,炒菜油放太多了意味着什么。那么,上课时如果我们教得太多了又会意味着什么呢?所以,每天我们都要反思这么一个问题:今天,我是不是教得太多了?
四是反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化。任何改革都没有模式可循,只有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进步。课堂教学改革同样如此。可以肯定地说,课堂教学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试图建立起一种可供遵循的模式,那就意味着课堂教学改革的终结。这种模式也就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新的桎梏。所以,我们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但我们反对将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模式化。
五是反对不考试不考核的错误倾向。有的教师认为考试和考核制约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任何时候,只要有教育就一定有考试,只要有教育就一定有考核。问题是我们考什么和怎么考,以什么为依据来进行考核。上一学年,我们在考试和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改革,目的就是要通过考试和评价的改革,来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彻底变革。今后,我们不是要取消考试和考核,而是要不断地改革考试和考核的不合理成分,建立起一种新的考试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要求[OL].于都二中刘成海初中思品工作室,2012,5.
[2]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OL].学习体会_范文家,2011,5.
作者简介:梅杰,江西省大余县教育局,邮编:341500
吴金花,江西省大余县东门小学,邮编:3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