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君磊 (Jeffrey Yang)
1974年生于美国加州,著有诗集<<渐褪的线>>及<<水族馆>>。他还翻译了苏轼的<<东坡>>、唐宋诗集以及<<千家诗>>。此外,他也是<<纽约书评>>的编辑,协助创办<<纽约书评>>诗人系列。
在苏格兰做交换生时,杨君磊在一个很小的诗歌图书馆里发现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印有一首英译版的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尽管他没能找到这位令他惊艳的译者,却在那之后收集了不少苏轼的诗词,并陆续翻译了苏轼的诗集《东坡》、唐宋诗集及《千家诗》。
杨君磊认为,翻译中国古诗最困难的地方在于,中文在韵律、语调、格式等方面有如此多规则,既要传达诗的意义,还要让英语适应中国古诗的音乐性,他试着让这些中国古诗听起来更悦耳,不至于生硬古板、与时代不相衬。“我不想严格按照古英文的规则翻译中国古诗,不同的语言听起来是如此不同,我努力做的就是打破不同语言的壁障,让音乐性贯通中英文。”
杨君磊生在美国加州,父亲是杭州人,母亲是上海人。在翻译中国文学之外,他也用英语进行诗歌创作,出版了诗集《渐褪的线》和《水族馆》,这两部作品都由Graywolf出版社出版,其中《水族馆》获得2008年“国际笔会乔依斯·奥斯特韦尔诗歌奖”。2012年,《水族馆》经Berenberg Verlag出版社在德国再版,由艾略特·温伯格亲自撰写序言。他的诗作曾被翻译成7种语言。此外,他还是《纽约书评》的编辑,协助创办了《纽约书评》诗人系列。
2000年起,杨君磊开始在New Directions 出版社担任编辑,创办人James Laughlin在出版社成立之初,曾拿着诗集找到美国意象派代表诗人埃兹拉·庞德,希望得到对方指点。庞德认真阅读后,想了很久才回答:读完大学,做重要的事。New Directions与庞德渊源之深多少也影响了杨君磊,他将庞德视为自己在诗歌世界里的导师。
“20世纪初以来,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成为美国的一种风潮,在庞德之前,也有很多翻译家,但是庞德改变了整个翻译生态。他第一次发表自己翻译的中国古诗,大概是1915年,他有一本笔记本,原本属于一个叫Ernest Fernellossa的人,里面记录了很多中国古诗,还附带自己的解读。庞德在翻译的时候拿到了这个笔记本,作为对自己翻译的注释。”
“他的翻译融入了情感与创造,而他创作的时候又会用到翻译时学到的知识,他甚至还用纳西语。他发现了19世纪在丽江生活过的约瑟夫·洛克的作品,洛克学过当地方言,也试着翻译过一些。庞德发现了那些素材后,把它们变成了自己的语言。他的翻译彻底震惊了英语世界,相比传统的翻译方式,他更加自由,细节更多。当然他也有一些小错误,但那些错误看起来却是那么有趣、可爱。”
杨君磊曾引用过庞德的《诗章》第36章中的片段,通过对精彩片段的拼贴来测试语言和历史的弦外之音,这种弦外之音也是庞德所探索的有关这个世界神圣的本质。杨君磊写道,“哲学的影子:诗歌。诗歌的/影子:哲学。”
这是他的诗作《时间》里的句子,收录在他2008年的诗集《水族馆》里。整本诗集由55首诗组成,每首诗分别写一种海洋生物,这个概念源自杨君磊大学期间在水族馆工作的经历。他对海洋生物非常着迷,甚至产生过一个奇特的想法:政治家们站在道德的这一头,而人类的基因近邻海豚和海牛站在另一头。这些诗歌从海洋生物说起,追根溯源至远古神话,再引述艺术、宗教史的精彩片段,最后回到生物学的遗传信息编码,内容庞杂,跨度之大令人惊叹,诗集中还穿插了《湘夫人》、《谷歌》这样的篇章,杨君磊解释,这是人站在水族馆里看到和幻想的世界,大海足够广博,广博到存有太多未知,新生事物不断冒出来,就像宇宙一样。
“在《时间》里我试着描述我们站在现在看过去。你会看到我们如何思考、怎样回忆过去的模式,在某个历史时期,哲学在思想系统中占主导地位,而诗的影响力比哲学小;另一个时期可能正好相反。诗歌的语言是很强烈的。有一首德语诗里的某个词的词根是压缩,我觉得这就是在描述诗。写诗是对世界的感知,我很欣赏屈原的《天问》,它提出很多问题,我很有兴趣。”
不久前,杨君磊以诗人身份来到中国,参加“第三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和“诗歌来到美术馆”两个活动。他会说一点点中文,读过一部分中国现当代诗人的诗歌,还是北岛英文图书的编辑。在“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的几场讨论中,诗歌与现实、与政治的关系被多次提到,杨君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艺术和诗歌如何被创造出来,取决于我们如何生活,发生了什么。政治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的诗也有关于政治的东西。艺术不是为政治服务的,更没有和政治紧紧联系在一起,但艺术表现生活,政治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也被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