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9年到2017年,中国在达沃斯,从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到“中国力量”牵引全球目光,这既是一部达沃斯自我提升、摆脱“富人俱乐部”命运的嬗变史,也是中国逐步掌握全球治理话语权的观察窗和舞台。
如果没有“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瑞士小镇,隐居在阿尔卑斯山的怀抱里,山道崎岖,五谷不出,总人口才一万多。
它最早被世人所青睐,靠的是好空气。就像有些北京人,雾霾一来就喜欢躲去海拔一两千米的“雪都”崇礼一样,在缺少肺结核有效治疗药物的19-20世纪,达沃斯也是因为海拔高、空气清新,成为了著名的疗养胜地。
而如今的达沃斯,不仅户外运动盛行,更成为全球每平方公里亿万富翁人数最多的地方,一份热狗能卖到40美元(约270多元人民币),广告册上投放的内容都是“如何帮您管理私人飞机”之类。还有人开玩笑说,捏一团雪扔出去,能砸到三个总统。
但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经济论坛的“大年会”,早已超越经济领域,成為“全球事务风向标”——2003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达沃斯“隔空喊话”:美国即使未获得安理会通过新决议授权,也至少有十二国支持美国向伊拉克开战。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明白美国要打伊拉克了;2017年初,世界局势乱云飞渡,“逆全球化”水涨船高,以反建制、反精英、反全球化为核心的“特朗普阴影”搅动着全世界的不安情绪。
未来会如何? 2017年的达沃斯论坛会释放出什么信号?在这个历史性的十字关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参加达沃斯论坛,且率领的是中国参会以来规模最大的代表团,“中国举动”和其释放出的信号,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达沃斯的“超级场”
为什么达沃斯能从一个小镇,仅用了47年,便发展到像今天这样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
这首先要从创办者的“基因”说起。无论在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还是极权主义土壤里,都不可能诞出形神俱备的“达沃斯”之花。
达沃斯的创始人施瓦布是一位哈佛毕业的德裔瑞士人。瑞士人的特点,用他们自己的话:“瑞士之所以成为瑞士,是因为有些德意志人不愿做德国人;有些法兰西人不愿做法国人;有些意大利人不愿做意大利人 。”于是这些人一起成了瑞士人。瑞士居民中操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罗曼斯语的分别 占了65%、18%、12%、1%,还有4%操其他语言。他们和谐地生活在一个国度里。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了瑞士为“永久中立国”,瑞士迄今也不是联合国会员国,但其积极参加联合国所属的一些专门机构的活动。所以这种拥有多元化视野、保持中立却又左右逢源的风格,是深植在施瓦布的基因之中,也令达沃斯论坛“年逾四十而不惑”。
施瓦布曾明确表示,达沃斯不会给出答案,世界经济论坛的初衷也并非找到解决方案,而是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一个看似“务虚”的地方,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日理万机的大boss亲自赴会?
这至少要从达沃斯的四大“功能”来说:
1. 超级风向标
达沃斯论坛以商界为主,政治色彩不浓。为了让会议更加务实、有效率,每年都要确定一个主题,聚焦当前全球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更容易出现大量前瞻性的建设性探讨,凝聚共识,对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舆论具有重要影响,总给人以天下大势、尽在掌握之感。
已故的前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曾认为,1992年、1998年的达沃斯论坛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甚至对国外的大规模投资起了决定性作用。1992年,达沃斯请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去是有一定胆量和压力的,当时的论调是中国要垮。李鹏在论坛上作了《90年代的中国经济》的主旨演说,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强调改革开放的政策及坚定决心。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对中国充满了疑问,李岚清副总理又在达沃斯作了《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的讲话。
2001年,马云初次到达沃斯的路上满腹抱怨:“交通不便,一路辗转16个小时,去时想着以后再也不去了。”但去了以后他被达沃斯论坛迷住了,去了又去,因为那个地方“总是能够给我方向感”。阿里巴巴的“诚信通”即是马云在达沃斯上受穷人银行家尤努斯的启发。达沃斯也影响了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的职业生涯。他1997年第一次参加达沃斯,加入网通前就受到论坛上电信业“放松管制”话题的启发,后来主做的宽带产业基金,也是源于2005年论坛上的“数字生态系统”。
2. 超级信息场
五天会议,列入正式会议议程的场次就多达220余场,私底下还有大量非正式聚会、研讨,让达沃斯成为获取黄金信息之地。参加过达沃斯的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曾回忆说,2002年的达沃斯上,高盛公司的一位证券分析师预言纳斯达克指数好景不长,将灾难性下挫,结果不幸而言中,当时听信了这一预测并狂抛网络股票的人都占了大便宜。
3. 超级社交场
达沃斯是一个平台,更是一个圈子。参与者通常分成这几个组:各行业领袖组(世界主要工业领域内最知名公司的高管)、未来全球领袖组(新一代全球性的决策者)、媒体领袖组、论坛嘉宾组(政治、经济、科学、社会、科技等领域内的 知名人士)、政界人士组(各国政府领导人以及主要国际组织的领袖人物)、文艺精英组,成员基本都是各行各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或最有影响力的人,绝佳的潜在商业伙伴、政治伙伴。他们之间的合纵连横,动辄就是震动世界或行业的大事件。据说美国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的并购事件,就是論坛期间两家的首脑一拍即合,利用峰会瞬间达成意向后回去落实的。
4. 超级秀场
达沃斯全球瞩目,来自网络、纸媒、广播和电视媒体的500余名记者群集,在这里任何一个声音,都会被瞬间放大,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是任何推广自己观点、扩大影响力的人不能放过的平台。
如果没有“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瑞士小镇,隐居在阿尔卑斯山的怀抱里,山道崎岖,五谷不出,总人口才一万多。
它最早被世人所青睐,靠的是好空气。就像有些北京人,雾霾一来就喜欢躲去海拔一两千米的“雪都”崇礼一样,在缺少肺结核有效治疗药物的19-20世纪,达沃斯也是因为海拔高、空气清新,成为了著名的疗养胜地。
而如今的达沃斯,不仅户外运动盛行,更成为全球每平方公里亿万富翁人数最多的地方,一份热狗能卖到40美元(约270多元人民币),广告册上投放的内容都是“如何帮您管理私人飞机”之类。还有人开玩笑说,捏一团雪扔出去,能砸到三个总统。
但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经济论坛的“大年会”,早已超越经济领域,成為“全球事务风向标”——2003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达沃斯“隔空喊话”:美国即使未获得安理会通过新决议授权,也至少有十二国支持美国向伊拉克开战。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明白美国要打伊拉克了;2017年初,世界局势乱云飞渡,“逆全球化”水涨船高,以反建制、反精英、反全球化为核心的“特朗普阴影”搅动着全世界的不安情绪。
未来会如何? 2017年的达沃斯论坛会释放出什么信号?在这个历史性的十字关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参加达沃斯论坛,且率领的是中国参会以来规模最大的代表团,“中国举动”和其释放出的信号,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达沃斯的“超级场”
为什么达沃斯能从一个小镇,仅用了47年,便发展到像今天这样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
这首先要从创办者的“基因”说起。无论在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还是极权主义土壤里,都不可能诞出形神俱备的“达沃斯”之花。
达沃斯的创始人施瓦布是一位哈佛毕业的德裔瑞士人。瑞士人的特点,用他们自己的话:“瑞士之所以成为瑞士,是因为有些德意志人不愿做德国人;有些法兰西人不愿做法国人;有些意大利人不愿做意大利人 。”于是这些人一起成了瑞士人。瑞士居民中操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罗曼斯语的分别 占了65%、18%、12%、1%,还有4%操其他语言。他们和谐地生活在一个国度里。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了瑞士为“永久中立国”,瑞士迄今也不是联合国会员国,但其积极参加联合国所属的一些专门机构的活动。所以这种拥有多元化视野、保持中立却又左右逢源的风格,是深植在施瓦布的基因之中,也令达沃斯论坛“年逾四十而不惑”。
施瓦布曾明确表示,达沃斯不会给出答案,世界经济论坛的初衷也并非找到解决方案,而是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一个看似“务虚”的地方,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日理万机的大boss亲自赴会?
这至少要从达沃斯的四大“功能”来说:
1. 超级风向标
达沃斯论坛以商界为主,政治色彩不浓。为了让会议更加务实、有效率,每年都要确定一个主题,聚焦当前全球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更容易出现大量前瞻性的建设性探讨,凝聚共识,对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舆论具有重要影响,总给人以天下大势、尽在掌握之感。
已故的前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曾认为,1992年、1998年的达沃斯论坛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甚至对国外的大规模投资起了决定性作用。1992年,达沃斯请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去是有一定胆量和压力的,当时的论调是中国要垮。李鹏在论坛上作了《90年代的中国经济》的主旨演说,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强调改革开放的政策及坚定决心。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对中国充满了疑问,李岚清副总理又在达沃斯作了《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的讲话。
2001年,马云初次到达沃斯的路上满腹抱怨:“交通不便,一路辗转16个小时,去时想着以后再也不去了。”但去了以后他被达沃斯论坛迷住了,去了又去,因为那个地方“总是能够给我方向感”。阿里巴巴的“诚信通”即是马云在达沃斯上受穷人银行家尤努斯的启发。达沃斯也影响了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的职业生涯。他1997年第一次参加达沃斯,加入网通前就受到论坛上电信业“放松管制”话题的启发,后来主做的宽带产业基金,也是源于2005年论坛上的“数字生态系统”。
2. 超级信息场
五天会议,列入正式会议议程的场次就多达220余场,私底下还有大量非正式聚会、研讨,让达沃斯成为获取黄金信息之地。参加过达沃斯的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曾回忆说,2002年的达沃斯上,高盛公司的一位证券分析师预言纳斯达克指数好景不长,将灾难性下挫,结果不幸而言中,当时听信了这一预测并狂抛网络股票的人都占了大便宜。
3. 超级社交场
达沃斯是一个平台,更是一个圈子。参与者通常分成这几个组:各行业领袖组(世界主要工业领域内最知名公司的高管)、未来全球领袖组(新一代全球性的决策者)、媒体领袖组、论坛嘉宾组(政治、经济、科学、社会、科技等领域内的 知名人士)、政界人士组(各国政府领导人以及主要国际组织的领袖人物)、文艺精英组,成员基本都是各行各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或最有影响力的人,绝佳的潜在商业伙伴、政治伙伴。他们之间的合纵连横,动辄就是震动世界或行业的大事件。据说美国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的并购事件,就是論坛期间两家的首脑一拍即合,利用峰会瞬间达成意向后回去落实的。
4. 超级秀场
达沃斯全球瞩目,来自网络、纸媒、广播和电视媒体的500余名记者群集,在这里任何一个声音,都会被瞬间放大,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是任何推广自己观点、扩大影响力的人不能放过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