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基础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中职院校法律基础课的德育功能迄今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引入案例教学,是一种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法律基础课作为公共课,是一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课程。借助案例,将许多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运用案例剖析其中蕴含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运用,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用法律理论探讨问题,对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一、何为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模式。该方法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到了1980年,案例教育法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而我国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之后的事情了。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成为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具备如下优势: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学习氛围。它采取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讨论方式,要求学生参与讨论,最终发表见解,完全改变了“重教轻学”的模式,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在讨论中充分发表见解。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自我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学会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比较研究中增长知识和才干,训练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3.增进师生沟通,实现教学相长
相对于中小学时期,中职学校的师生关系学要疏远些。案例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师生一起讨论,互相交流,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师生之间的沟通又进一步促进了讨论的深入。在教师的讲授中,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讨论中,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甚至会超过教师,教师则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使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成为可能。
二、如何实施案例教学法
根据具体的实践经验,笔者谈一谈如何做好实施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实践中,我通常采取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课前导入,展示案例
课前先选用相关的案例,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出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民法》的民法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小案例进行导入:公民甲向个体工商户乙购买了一件皮大衣,乙在成交时说该大衣因积压降价出售,但甲回家后发现,大衣衬里下面多处皮革已经腐烂,甲随即找到乙要求退换。在民法理论中,公民乙这么做,违反了什么原则呢?这样的开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能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2.启发思考,分析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依照案情的繁简,确定适当的时间,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这一步骤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阅读案例,可分为粗读和精读两种。粗读主要是大体了解案例的背景情况,精读则要全面把握案例的每个细节,此时由教师把握好阅读的时间。二是分析案例,在阅读案例的基础上,从案例材料中寻找和发现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关键信息和核心材料,联系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分析案例是阅读案例的目的,也是进行案例讨论的前提。
3.巧设疑问,讨论案例
积极的讨论交流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所在。将案例呈现给学生以后,为了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设计几个问题,给学生必要的准备时间,然后进行讨论,主要以学生发言的方式进行。例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章节前有一个案例:刘某在某商场花2180元购买了4盒韩国高丽参,回家后怀疑为假冒商品,便向商场提出索赔。商场认为,刘某为无业人员,购此高档商品并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专门向商家索赔,因此拒绝赔偿刘某提出的要求。笔者对此设计了三个小问题来组织讨论:第一,刘某作为消费者享有哪些基本的权利呢?第二,商场是否有理由拒绝刘某的索赔?第三,刘某能得到赔偿吗?在学生的准备过程中,可以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其打开思路,先分小组交流,然后再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参加全班的交流。讨论时,先请较好地完成案例分析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分析情况,然后再请有不同思路、看法的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学生能在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不同角度的论证中,深化对案例的认识,学习和运用相关的原理和方法,取得对课程内容的深化认识。
4.归纳总结,深化案例
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发言之后,确认学生们已经充分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师要针对学生们的表现及时总结,给予学生最及时的反馈,这也能从某种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总结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分析解决案例所涉问题必须要用到的法理、原理和法律规定;同时,还要向学生讲明案例的重点和难点,并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和方向,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法律素质意义重大,但它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很高,其本身也并非完美无缺。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教学不能代替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
案例教学有许多优点,但应用案例教学不能排斥和取代其他的教学方法。因此,不论是基于哪种情况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都要注重其系统性。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案例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方法,不能像某些法律院系一样进行纯粹的实践(案例)教学。
2.案例的内容要与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不能脱离理论知识
案例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改进形式,虽然以实例分析为主,但也不能完全抛开教材的理论体系,毫无理论依据地去研究教学实际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法律制度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将案例中所要讨论的问题与理论知识、法律制度联系起来,两者不可偏废。
3.教师应具备实施案例教学的能力
尽管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前,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案例的选择和教学设计工作;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适当的课堂氛围,既要使课堂形成一定的共识,又要给不同的见解以生存的空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案例教学结束之际,教师还要善于总结,从案例中提炼出相关理论。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心理和素质上的准备。
作为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探索出让案例教学更好地体现其价值的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技师学院)
一、何为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模式。该方法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到了1980年,案例教育法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而我国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之后的事情了。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成为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具备如下优势: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学习氛围。它采取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讨论方式,要求学生参与讨论,最终发表见解,完全改变了“重教轻学”的模式,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在讨论中充分发表见解。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自我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学会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比较研究中增长知识和才干,训练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3.增进师生沟通,实现教学相长
相对于中小学时期,中职学校的师生关系学要疏远些。案例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师生一起讨论,互相交流,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师生之间的沟通又进一步促进了讨论的深入。在教师的讲授中,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讨论中,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甚至会超过教师,教师则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使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成为可能。
二、如何实施案例教学法
根据具体的实践经验,笔者谈一谈如何做好实施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实践中,我通常采取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课前导入,展示案例
课前先选用相关的案例,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出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民法》的民法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小案例进行导入:公民甲向个体工商户乙购买了一件皮大衣,乙在成交时说该大衣因积压降价出售,但甲回家后发现,大衣衬里下面多处皮革已经腐烂,甲随即找到乙要求退换。在民法理论中,公民乙这么做,违反了什么原则呢?这样的开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能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2.启发思考,分析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依照案情的繁简,确定适当的时间,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这一步骤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阅读案例,可分为粗读和精读两种。粗读主要是大体了解案例的背景情况,精读则要全面把握案例的每个细节,此时由教师把握好阅读的时间。二是分析案例,在阅读案例的基础上,从案例材料中寻找和发现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关键信息和核心材料,联系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分析案例是阅读案例的目的,也是进行案例讨论的前提。
3.巧设疑问,讨论案例
积极的讨论交流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所在。将案例呈现给学生以后,为了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设计几个问题,给学生必要的准备时间,然后进行讨论,主要以学生发言的方式进行。例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章节前有一个案例:刘某在某商场花2180元购买了4盒韩国高丽参,回家后怀疑为假冒商品,便向商场提出索赔。商场认为,刘某为无业人员,购此高档商品并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专门向商家索赔,因此拒绝赔偿刘某提出的要求。笔者对此设计了三个小问题来组织讨论:第一,刘某作为消费者享有哪些基本的权利呢?第二,商场是否有理由拒绝刘某的索赔?第三,刘某能得到赔偿吗?在学生的准备过程中,可以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其打开思路,先分小组交流,然后再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参加全班的交流。讨论时,先请较好地完成案例分析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分析情况,然后再请有不同思路、看法的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学生能在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不同角度的论证中,深化对案例的认识,学习和运用相关的原理和方法,取得对课程内容的深化认识。
4.归纳总结,深化案例
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发言之后,确认学生们已经充分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师要针对学生们的表现及时总结,给予学生最及时的反馈,这也能从某种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总结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分析解决案例所涉问题必须要用到的法理、原理和法律规定;同时,还要向学生讲明案例的重点和难点,并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和方向,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法律素质意义重大,但它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很高,其本身也并非完美无缺。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教学不能代替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
案例教学有许多优点,但应用案例教学不能排斥和取代其他的教学方法。因此,不论是基于哪种情况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都要注重其系统性。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案例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方法,不能像某些法律院系一样进行纯粹的实践(案例)教学。
2.案例的内容要与所讲授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不能脱离理论知识
案例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改进形式,虽然以实例分析为主,但也不能完全抛开教材的理论体系,毫无理论依据地去研究教学实际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法律制度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将案例中所要讨论的问题与理论知识、法律制度联系起来,两者不可偏废。
3.教师应具备实施案例教学的能力
尽管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前,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案例的选择和教学设计工作;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适当的课堂氛围,既要使课堂形成一定的共识,又要给不同的见解以生存的空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案例教学结束之际,教师还要善于总结,从案例中提炼出相关理论。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心理和素质上的准备。
作为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探索出让案例教学更好地体现其价值的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