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是“天下第一题”,对莘莘学子的升学、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写好考场作文,自然是每一位考生心中的渴望。下面,让我们探讨2012年高考中几篇满分作文的秘诀,看看这些赢得阅卷老师青睐的佳作,能不能给我们指出一条希望之路。
一、 要有独特新颖的见解
【例文】
不断追求,不断进取
江西一考生
“不要老想你拥有什么,要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我对此言特别有感触。我觉得,一个人,的确应该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
想自己没有什么,是侧重于学业或事业、精神或灵魂等方面而言的。通俗地说,就是人要不断地追求,要不断地进取,才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完美。
同样是人,为何会有差别,会有高低不等呢?主要是看人的自身努力、进修等如何。人,从娘肚子里生出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但越长大区别就会越明显,为什么呢?因为后天的进修、学业、追求等情况不同。为什么有的人成为了贤人、伟人,而有的人却止步于凡夫俗子、芸芸众生呢?都是后天学不学习,努不努力,追不追求,进不进取使然。
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自然就会促使自己去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取。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也可以说是多想想自己的短处,自己的不足方面。反省,才会进步;自满,永远是止步。
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得越快。”雪莱说:“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贝利一生共踢进了一千多个球,记者问他哪一个最精彩,他说:“下一个……”
我平时最喜欢《周易》中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俗地说就是,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我还喜欢另外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人只有在不断地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追求永远超过狭小生活圈子之外的更有用的东西。
没有追求的人,必然是怠慢的。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中必定会有许许多多顶顶美好的时刻。追求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点评】
本文侧重于后一种观点而论,把观点定位在“追求”“进取”上,定位准确,观点鲜明。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作者把“自己没有什么”,理解为“侧重于学业或事业、精神或灵魂等方面而言的”,见解非常独特、新颖。提出观点后,文章侧重于分析论证,其中又着重于引述论证。全文析理透辟,逻辑严密,说服力强,语言精准,表达富有个性,文采斐然。
【技法点拨】
“见解新颖”是指作者在文中表达出来的观点新奇独特、不落窠臼,有“领异标新二月花”之妙。究其实质而言,“见解新颖”就是针对文章立意而言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打破思维定势,立意独树一帜。这就意味着考生在表述个人见解的时候要敢于“不走寻常路”!只有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另辟蹊径,想出新、奇、精、深的立意,巧妙阐述,才能够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2. 多角度细剖析,全方位深思考。在针对某件事、某种现象表达个人见解的时候,要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去分析,从而保证见解的全面性。如果“剑走偏锋”,仅谈了片面的看法,这样的见解未免有失偏颇。考生在实际写作中可以运用纵向思维、横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来深入分析问题,以求得见解的新颖性、全面性。
二、要有深邃的文化底蕴
【例文】
各有千秋
广东一考生
“江山代有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道出了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的真谛。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者虽处于动荡之世,思想却激越出前所未有的夺目火光。儒、道、法……各种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争辩中借鉴,它们是乱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璀璨辉煌。
人们时常感到生不逢时,期望回到或飞越到过去或未来的某个时空,但不曾想,每个时代自有它得天独厚、不可比拟的机缘巧合,从而衍生了不可复制的独特,春秋战国如此,中国近代亦如此。
近代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与高远目光,造就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无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话文小说如《阿Q正传》等新式文学作品,振聋发聩,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与涣散的斗争意志,我们亦会赞扬这个时代,钦佩这些爱国者,或者向往这血与泪交融而出的文化结晶。
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上演着它们唯一的独有的历史,各有千秋。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
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腊的绚烂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话,闪耀的哲学之光……无不让人心驰神往,愿能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谐中,但也有人愿活在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刺激”时代。
文艺复兴时,资产阶级为反封建求民主,从古希腊文学典籍中汲取精华。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愿回到古希腊那民主的年代,却更愿活在当下,肩负我的责任,将人文主义延展于今。”的确,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们只能选择喜欢或倾向于哪个,却不能脱离我们的时代,但文化责任感却让人甘愿在这个时代开辟人类精神的新天地。
古往今来,是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与文化创造了时代,我们不得而知。即便我们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时期,却因活在当下而一味埋怨,这终使这一时代的光芒黯淡。与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 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向往不同,一如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一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却愿生在未来世纪……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春秋百代,各有千秋。
【点评】
文章开篇点题,并亮明观点:“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全文围绕“文化与时代”的关系展开论述。挥笔纵深,从春秋文化论及近代文化;放眼国外,从古希腊文化论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字里行间,既有对各国各时代所呈现出的纷繁多样的文化形态的体认和向往,更有对文化发展的曲折与艰辛的深切关怀和反思。全文紧扣材料,论述周密,高屋建瓴,前呼后应,首尾圆合,浑然一体,有较强的说服力。
【技法点拨】
作文的文化底蕴,就是指考生在文章中透过一般的叙事写景、谈古论今,能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出考生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原诗》中说:“立言者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才,必有其力以载之,惟力大而才能坚。”这里的“力”即文章的力度,也就是文化底蕴。文化底蕴凸现,可以表现深邃的思想,迸发胸中激情,更可以激起阅读者对审美的共鸣。
1. 历史故事、新编故事、历史人物积淀历史底蕴。考生根据作文主题表达的需要,对某人物、事件的某个情节进行拓展,或合理补充,并注入新的元素,展示考生思考的魅力。
2. 运用想象的手法,把经典名著翻出新意,彰显文学底蕴。从古今文学作品中吸取素材,或扩展细节,或演绎情节,或新编故事,以表达新的主题。或对经典著作、人物形象做出一种比较理性的审视,得出与时俱进的个人的独特见解。
3. 直接引用或化用古典或现代诗词佳作佳句或格言警句,给人以厚重的书香氛围,体现诗词底蕴。
4. 描写展示民族风情的地方习俗,凸显民俗底蕴。在文章中表现出民俗文化特征,将生活中的文化传统精炼地表现出来,使文章富有较强的民俗文化气息。
三、 要有一束新鲜生动的事例
【例文】
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行
江西一考生
经常想想自己拥有什么,这就是知足;而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这又是不知足、不满足,不知足不满足就会去进取、追求。人生就是行走于这两面之间的,一方面要知足,另外一方面又要不满足。何以言之?
知足是针对物质享受、生活待遇等方面而言的,也是针对名利、私欲等方面而言的。而不满足则是针对理想、事业、精神境界、人格品位等方面而言的。人生这两方面的知足和不满足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先说说知足吧。人要知足,才会快乐、幸福。社会之大,财富多寡,是不可能均等的。任何社会均有贫富差别,不可能人人生而一样。如果一个人,他老是往高处看,跟上面比,他必然产生烦恼,产生痛苦,他会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别人大鱼大肉,他只能粗茶淡饭;别人锦衣绣缎,他只能粗布短袄;别人宝马香车,他只能徒步而行……攀比是痛苦的根源,欲望是人生的大敌。
不去攀比,去除欲望,在生活方面,在名利方面,淡定从容,清心寡欲,你才会感到天高云淡、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知足,而且只有知足才能给你带来快乐、幸福。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穷人往往快乐,富人却常常痛苦。为何?就是因为穷人容易知足,而富人很难知足。
再说说不满足或进取吧。人,毕竟是高等动物,除了吃穿住行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外,毕竟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事业、理想、人格修养、精神境界等等。在这些方面,要永远地不满足,要永远地追求、进取。
人称“数学鬼才”的刘路从小就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爱好数学,钻研数学,但又不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他一如既往,矢志不移地追求、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最终有所获——破解了“西塔潘猜想”——震惊世界,一举成名。他说他还要走得更远。
上演“草根传奇”的林书豪,开始只是个“板凳球员”,是他的不断进取、不断追求、永不言弃的坚持精神,打开了他通往“罗马”的大门。林书豪的追求、坚持几乎达到了极限。像他这样怀揣NBA梦想,不停辗转各球队试训,哪怕只为一个板凳上的末席名额的球员,在美国大有人在,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失败了。可林书豪没有满足,没有停步,他最终成功了。他表示,不管路途有多少风雨,都永不满足,去取得更好的战绩。
人生均如此,一方面要知足,知足才能常乐,知足才有幸福;一方面又要不满足,不满足才会去追求、进取,才能抵达人生中的一个个风景如画的高地。
【点评】
本文题目富有诗意,入题非常快,没有啰啰嗦嗦的左解释右阐述。文章开门见山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人生就是行走于这两面之间的,一方面要知足,另外一方面又要不满足。紧接着,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主要采用了分析论证和举例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数学鬼才”刘路的事例和“草根传奇”林书豪的事例非常新颖、生动而典型,颇具说服力。全文层次清楚,说理透彻,逻辑严谨,观点辩证,语言优美,论述大气,不失为考场佳作。
【技法点拨】
“材料新鲜”是指考生在作文中运用材料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材料的新颖性和鲜活性。怎样才能做到材料新颖呢?
1. 关注时事,紧扣热点。时事和热点是社会的脉搏,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发展状况和潮流,因此在作文中能够恰当合理地运用时事和热点问题,自然就能使材料新鲜。
2. 旧瓶新酒,别出心裁。当自己没有能够积累相应的时事等新鲜材料的时候,对陈旧素材的翻新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但必须保证能够翻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意思来。这种方法常常运用于故事新编类的文章。(未完待续)
(编辑 文 墨)
一、 要有独特新颖的见解
【例文】
不断追求,不断进取
江西一考生
“不要老想你拥有什么,要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我对此言特别有感触。我觉得,一个人,的确应该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
想自己没有什么,是侧重于学业或事业、精神或灵魂等方面而言的。通俗地说,就是人要不断地追求,要不断地进取,才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完美。
同样是人,为何会有差别,会有高低不等呢?主要是看人的自身努力、进修等如何。人,从娘肚子里生出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但越长大区别就会越明显,为什么呢?因为后天的进修、学业、追求等情况不同。为什么有的人成为了贤人、伟人,而有的人却止步于凡夫俗子、芸芸众生呢?都是后天学不学习,努不努力,追不追求,进不进取使然。
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自然就会促使自己去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取。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也可以说是多想想自己的短处,自己的不足方面。反省,才会进步;自满,永远是止步。
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发展得越快。”雪莱说:“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贝利一生共踢进了一千多个球,记者问他哪一个最精彩,他说:“下一个……”
我平时最喜欢《周易》中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俗地说就是,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我还喜欢另外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人只有在不断地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追求永远超过狭小生活圈子之外的更有用的东西。
没有追求的人,必然是怠慢的。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中必定会有许许多多顶顶美好的时刻。追求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点评】
本文侧重于后一种观点而论,把观点定位在“追求”“进取”上,定位准确,观点鲜明。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作者把“自己没有什么”,理解为“侧重于学业或事业、精神或灵魂等方面而言的”,见解非常独特、新颖。提出观点后,文章侧重于分析论证,其中又着重于引述论证。全文析理透辟,逻辑严密,说服力强,语言精准,表达富有个性,文采斐然。
【技法点拨】
“见解新颖”是指作者在文中表达出来的观点新奇独特、不落窠臼,有“领异标新二月花”之妙。究其实质而言,“见解新颖”就是针对文章立意而言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打破思维定势,立意独树一帜。这就意味着考生在表述个人见解的时候要敢于“不走寻常路”!只有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另辟蹊径,想出新、奇、精、深的立意,巧妙阐述,才能够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2. 多角度细剖析,全方位深思考。在针对某件事、某种现象表达个人见解的时候,要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去分析,从而保证见解的全面性。如果“剑走偏锋”,仅谈了片面的看法,这样的见解未免有失偏颇。考生在实际写作中可以运用纵向思维、横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来深入分析问题,以求得见解的新颖性、全面性。
二、要有深邃的文化底蕴
【例文】
各有千秋
广东一考生
“江山代有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道出了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的真谛。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者虽处于动荡之世,思想却激越出前所未有的夺目火光。儒、道、法……各种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争辩中借鉴,它们是乱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璀璨辉煌。
人们时常感到生不逢时,期望回到或飞越到过去或未来的某个时空,但不曾想,每个时代自有它得天独厚、不可比拟的机缘巧合,从而衍生了不可复制的独特,春秋战国如此,中国近代亦如此。
近代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与高远目光,造就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无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话文小说如《阿Q正传》等新式文学作品,振聋发聩,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与涣散的斗争意志,我们亦会赞扬这个时代,钦佩这些爱国者,或者向往这血与泪交融而出的文化结晶。
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上演着它们唯一的独有的历史,各有千秋。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
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腊的绚烂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话,闪耀的哲学之光……无不让人心驰神往,愿能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谐中,但也有人愿活在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刺激”时代。
文艺复兴时,资产阶级为反封建求民主,从古希腊文学典籍中汲取精华。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愿回到古希腊那民主的年代,却更愿活在当下,肩负我的责任,将人文主义延展于今。”的确,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们只能选择喜欢或倾向于哪个,却不能脱离我们的时代,但文化责任感却让人甘愿在这个时代开辟人类精神的新天地。
古往今来,是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与文化创造了时代,我们不得而知。即便我们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时期,却因活在当下而一味埋怨,这终使这一时代的光芒黯淡。与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 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向往不同,一如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一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却愿生在未来世纪……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春秋百代,各有千秋。
【点评】
文章开篇点题,并亮明观点:“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全文围绕“文化与时代”的关系展开论述。挥笔纵深,从春秋文化论及近代文化;放眼国外,从古希腊文化论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字里行间,既有对各国各时代所呈现出的纷繁多样的文化形态的体认和向往,更有对文化发展的曲折与艰辛的深切关怀和反思。全文紧扣材料,论述周密,高屋建瓴,前呼后应,首尾圆合,浑然一体,有较强的说服力。
【技法点拨】
作文的文化底蕴,就是指考生在文章中透过一般的叙事写景、谈古论今,能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出考生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原诗》中说:“立言者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才,必有其力以载之,惟力大而才能坚。”这里的“力”即文章的力度,也就是文化底蕴。文化底蕴凸现,可以表现深邃的思想,迸发胸中激情,更可以激起阅读者对审美的共鸣。
1. 历史故事、新编故事、历史人物积淀历史底蕴。考生根据作文主题表达的需要,对某人物、事件的某个情节进行拓展,或合理补充,并注入新的元素,展示考生思考的魅力。
2. 运用想象的手法,把经典名著翻出新意,彰显文学底蕴。从古今文学作品中吸取素材,或扩展细节,或演绎情节,或新编故事,以表达新的主题。或对经典著作、人物形象做出一种比较理性的审视,得出与时俱进的个人的独特见解。
3. 直接引用或化用古典或现代诗词佳作佳句或格言警句,给人以厚重的书香氛围,体现诗词底蕴。
4. 描写展示民族风情的地方习俗,凸显民俗底蕴。在文章中表现出民俗文化特征,将生活中的文化传统精炼地表现出来,使文章富有较强的民俗文化气息。
三、 要有一束新鲜生动的事例
【例文】
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行
江西一考生
经常想想自己拥有什么,这就是知足;而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这又是不知足、不满足,不知足不满足就会去进取、追求。人生就是行走于这两面之间的,一方面要知足,另外一方面又要不满足。何以言之?
知足是针对物质享受、生活待遇等方面而言的,也是针对名利、私欲等方面而言的。而不满足则是针对理想、事业、精神境界、人格品位等方面而言的。人生这两方面的知足和不满足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先说说知足吧。人要知足,才会快乐、幸福。社会之大,财富多寡,是不可能均等的。任何社会均有贫富差别,不可能人人生而一样。如果一个人,他老是往高处看,跟上面比,他必然产生烦恼,产生痛苦,他会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别人大鱼大肉,他只能粗茶淡饭;别人锦衣绣缎,他只能粗布短袄;别人宝马香车,他只能徒步而行……攀比是痛苦的根源,欲望是人生的大敌。
不去攀比,去除欲望,在生活方面,在名利方面,淡定从容,清心寡欲,你才会感到天高云淡、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知足,而且只有知足才能给你带来快乐、幸福。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穷人往往快乐,富人却常常痛苦。为何?就是因为穷人容易知足,而富人很难知足。
再说说不满足或进取吧。人,毕竟是高等动物,除了吃穿住行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外,毕竟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事业、理想、人格修养、精神境界等等。在这些方面,要永远地不满足,要永远地追求、进取。
人称“数学鬼才”的刘路从小就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爱好数学,钻研数学,但又不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他一如既往,矢志不移地追求、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最终有所获——破解了“西塔潘猜想”——震惊世界,一举成名。他说他还要走得更远。
上演“草根传奇”的林书豪,开始只是个“板凳球员”,是他的不断进取、不断追求、永不言弃的坚持精神,打开了他通往“罗马”的大门。林书豪的追求、坚持几乎达到了极限。像他这样怀揣NBA梦想,不停辗转各球队试训,哪怕只为一个板凳上的末席名额的球员,在美国大有人在,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失败了。可林书豪没有满足,没有停步,他最终成功了。他表示,不管路途有多少风雨,都永不满足,去取得更好的战绩。
人生均如此,一方面要知足,知足才能常乐,知足才有幸福;一方面又要不满足,不满足才会去追求、进取,才能抵达人生中的一个个风景如画的高地。
【点评】
本文题目富有诗意,入题非常快,没有啰啰嗦嗦的左解释右阐述。文章开门见山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人生就是行走于这两面之间的,一方面要知足,另外一方面又要不满足。紧接着,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主要采用了分析论证和举例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数学鬼才”刘路的事例和“草根传奇”林书豪的事例非常新颖、生动而典型,颇具说服力。全文层次清楚,说理透彻,逻辑严谨,观点辩证,语言优美,论述大气,不失为考场佳作。
【技法点拨】
“材料新鲜”是指考生在作文中运用材料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材料的新颖性和鲜活性。怎样才能做到材料新颖呢?
1. 关注时事,紧扣热点。时事和热点是社会的脉搏,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发展状况和潮流,因此在作文中能够恰当合理地运用时事和热点问题,自然就能使材料新鲜。
2. 旧瓶新酒,别出心裁。当自己没有能够积累相应的时事等新鲜材料的时候,对陈旧素材的翻新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但必须保证能够翻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意思来。这种方法常常运用于故事新编类的文章。(未完待续)
(编辑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