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所有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这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愿意看到的情況,当然也是每一个数学教育者得梦想。但是教学中,若教师只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走,忽视对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的正确判断,就会出现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本文主要根据数学教学中可能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点评,力求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数学 教学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2(c)-0172-01
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战场。数学的严谨需要严密的逻辑,高度的抽象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引导学生观察问题、综合分析、比较研究、抽象概括、分类归纳的一系列过程。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并能促进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顽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壮大。反之,如果简单的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视了教育的基本知识科学,将会使教学流于形式,学生也很难深刻的认识理解的真正含义。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和整个教学的基本知识整合,使学生逐步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和提高数学能力,作为一个良好的数学素质。而在目前的数学教育中就存在一下几点误区,希望各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们认真对待。
1 第一个误区
教师自己觉得讲得清,学生却未必听得懂,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会出现课堂上老师讲的头头是道、津津有味,而学生却不能与老师达到同步,获取到真正的知识,只能一味的被动的接受老师,不能够反馈任何有用的信息。同时也不会伴随头脑的思考,并不能深刻的学习好,也就不会对老师讲的问题有任何理解。总之,整个课堂都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只是观众,没有切切实实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真应了那句话“老师讲的唾沫横飞,学生听的昏昏欲睡”。
2 第二个误区
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来决定教学难度的高低,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与大部分学生(当然不排除小部分学生的优异天赋)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准和接受水平都存在着天壤之别。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比较。很多情况下,老师觉得问题很简单,就认为学生也应该认为很简单,然后讲解的过程也很简单。“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出来啊”这样的句子由此而来。往往导致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获得知识。
这种情况是由多方面产生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老师对于学生的了解不够到位。尤其是对于学生的认知程度的把握和对于教学中的重点的把握不够明确。
3 第三个误区
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参与进来。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讲得越多越好,往往都是讲满了整整的45分钟课程,同时有的还害怕不够用甚至会拖堂的。而这种情况之下,学生由于参与的少,或者与老师的交流比较少,很难被调动积极性。因此,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也只能被学生们单纯的记忆,并不能被很好的认识消化,并且记住。随着课堂铃声想起,学生的记忆也会慢慢散去。等到做题时,遇到做过见过的题可能还能仿照做出来,而稍有变化就不行了,不知从哪里下手。显然没有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缺乏对知识的变通和灵活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解题能力的最基本的教学目的。
4 第四个误区
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但是等到下课之后做题的时候则发现依然无从下手。很多教师认为学生们在课堂上听懂了,然后他们就把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这说明学生听懂是一回事,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切实掌握是另一回事。两者之间并不是必然的顺接关系,只能说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你只有课堂上听好了,才有可能会做题。但是并不是一定会做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真正的明白学生们在想什么,只有知道学生们的想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让学生真正的被课程所吸引,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程中,自己去探索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感悟数学思想。
5 第五个误区
题海战术对学生真的有用么?课下布置大量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必须按时完成真的能有效果么?或者是不是每个学生都需要大量的题目呢?笔者认为,题海战术真的是盲目的,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多学生的认知情况是不同的,同时很多题目的优劣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老师不加思考的布置大量的题海是不切实际的,甚至会达到过犹不及的地步。很多时候,题海战术不仅不能使学生很好的学习到知识,反而让学生感到很多压力。这些压力来至于做不完怎么办;答不对怎么办;老师会不会批评等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先对题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筛选,把那些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挑选出来,将他们按照难度的不同进行划分,力求少而精。
长期以来,教师认为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就可以了。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教室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的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创造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最后,希望各个教室都能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同时有属于学生的教学办法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教室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平常的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的作用,让教室与学生尽情的徜徉,尽情的交流,共同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 廖红菊,廖红宁.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 蒋志强.从数学认知结构谈数学教学方略[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 郭嵩.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育思想[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1).
[4] 邓良勇.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条途径[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5] 舒晓芳.新课改和数学教育教学[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关键词:数学 教学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2(c)-0172-01
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战场。数学的严谨需要严密的逻辑,高度的抽象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引导学生观察问题、综合分析、比较研究、抽象概括、分类归纳的一系列过程。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并能促进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顽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壮大。反之,如果简单的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视了教育的基本知识科学,将会使教学流于形式,学生也很难深刻的认识理解的真正含义。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和整个教学的基本知识整合,使学生逐步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和提高数学能力,作为一个良好的数学素质。而在目前的数学教育中就存在一下几点误区,希望各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们认真对待。
1 第一个误区
教师自己觉得讲得清,学生却未必听得懂,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会出现课堂上老师讲的头头是道、津津有味,而学生却不能与老师达到同步,获取到真正的知识,只能一味的被动的接受老师,不能够反馈任何有用的信息。同时也不会伴随头脑的思考,并不能深刻的学习好,也就不会对老师讲的问题有任何理解。总之,整个课堂都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只是观众,没有切切实实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真应了那句话“老师讲的唾沫横飞,学生听的昏昏欲睡”。
2 第二个误区
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来决定教学难度的高低,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与大部分学生(当然不排除小部分学生的优异天赋)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准和接受水平都存在着天壤之别。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比较。很多情况下,老师觉得问题很简单,就认为学生也应该认为很简单,然后讲解的过程也很简单。“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出来啊”这样的句子由此而来。往往导致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获得知识。
这种情况是由多方面产生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老师对于学生的了解不够到位。尤其是对于学生的认知程度的把握和对于教学中的重点的把握不够明确。
3 第三个误区
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参与进来。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讲得越多越好,往往都是讲满了整整的45分钟课程,同时有的还害怕不够用甚至会拖堂的。而这种情况之下,学生由于参与的少,或者与老师的交流比较少,很难被调动积极性。因此,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也只能被学生们单纯的记忆,并不能被很好的认识消化,并且记住。随着课堂铃声想起,学生的记忆也会慢慢散去。等到做题时,遇到做过见过的题可能还能仿照做出来,而稍有变化就不行了,不知从哪里下手。显然没有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缺乏对知识的变通和灵活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解题能力的最基本的教学目的。
4 第四个误区
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但是等到下课之后做题的时候则发现依然无从下手。很多教师认为学生们在课堂上听懂了,然后他们就把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这说明学生听懂是一回事,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切实掌握是另一回事。两者之间并不是必然的顺接关系,只能说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你只有课堂上听好了,才有可能会做题。但是并不是一定会做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真正的明白学生们在想什么,只有知道学生们的想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让学生真正的被课程所吸引,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程中,自己去探索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感悟数学思想。
5 第五个误区
题海战术对学生真的有用么?课下布置大量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必须按时完成真的能有效果么?或者是不是每个学生都需要大量的题目呢?笔者认为,题海战术真的是盲目的,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多学生的认知情况是不同的,同时很多题目的优劣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老师不加思考的布置大量的题海是不切实际的,甚至会达到过犹不及的地步。很多时候,题海战术不仅不能使学生很好的学习到知识,反而让学生感到很多压力。这些压力来至于做不完怎么办;答不对怎么办;老师会不会批评等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先对题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筛选,把那些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挑选出来,将他们按照难度的不同进行划分,力求少而精。
长期以来,教师认为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就可以了。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教室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的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创造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最后,希望各个教室都能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同时有属于学生的教学办法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教室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平常的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的作用,让教室与学生尽情的徜徉,尽情的交流,共同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 廖红菊,廖红宁.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 蒋志强.从数学认知结构谈数学教学方略[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 郭嵩.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育思想[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1).
[4] 邓良勇.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条途径[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5] 舒晓芳.新课改和数学教育教学[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