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产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很多,本文只从信息不对称角度予以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论述了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或者一方信息的不完全性对于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从80年代起,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于对金融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在信贷市场的分析和应用,使这~理论的作用充分展示出来。较经典的文献是斯蒂格利茨(J.E.stiglitz)和韦易斯(A.weiss)在1981年发表的《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一文,从贷款利率和担保要求两个方面分析了非对称信息信贷市场的特征,说明了非对称信息对信贷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理论。
信息不对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交易双方中任何一方都未获得完全清楚的信息;二是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有关信息;三是交易双方对于各自在信息占用方面的地位都是比较清楚的。在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上,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于企业必须借助外部融资才能获得发展之时。信息不对称按发生的时间划分可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
谓逆向选择是指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有关借款者的信誉、担保条件、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等,借款者比贷款者知道的更多,具有信息优势。这种情况使贷款者在借贷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消除不利影响,贷款者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借款者过去平均的信息来设定贷款条件,这样就会对那些高于平均条件的优良的企业不利,后者就会退出信贷市场。由于逆向选择使得贷款可能招致信贷风险,因此,银行会谨慎对待企业的融资要求,甚至被迫忽略健康成长、业绩优良的那部分企业。
道德风险是在交易发生后由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金融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是指借款者取得贷款后,可能改变原来的承诺,从事高风险投资或者故意逃废债务,致使贷款不能归还。由于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归还的可能性,贷款者可能决定宁愿不做贷款以降低风险,这便导致了信贷市场的萎缩。
二、信息不对称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在我国由于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信贷面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对于中小企业远比大企业更加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方法和信息传输机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不规范,内部会计信息可信度低,银行难以从一般渠道获得这些信息。面对财务制度不健全的企业,银行若要做到信息对称,则收集、整理、分析、现场调查企业信息的成本费用必然很高。2.风险收益不对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决策的随意性程度较高,这导致其经营业绩较差、企业寿命较短,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较高的倒闭率和银行信贷违约率,进而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银行对单个中小企业贷款时的信息收集、分析成本,贷款的交易成本和贷后的审查监管成本不比大企业低,并且单个中小企业贷款规模较小,因此银行收益会低,从而造成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收益与风险成本之间的不匹配,偏离程度较高,挫伤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3.中小企业信用缺失。在当前的社会信用制度环境下,多数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还款动力不强。在市场惩罚机制不力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失信成本普遍较低,在比较失信成本和收益之后,中小企业极易选择拖欠逃避债务的短期行为。
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银行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就会按照平均的风险成本对中小企业设立一固定的贷款利率。然而中小企业质量参差不齐,风险偏好不同,面对同一贷款利率,高质量低风险的企业因不愿接受或无力承担较高的利率而离开银行借贷市场。而那些风险高、质量差的企业却愿意承担较高的利率。这样,银行将面临大量的高风险、低质量的借款企业,从而导致逆向选择。此外,借款人取得贷款后,银行难以了解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企业可能改变贷款投向,将贷款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项目,这就是道德风险现象。
_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5年1月对全国金融机构法人2004年第四季度贷款利率浮动情况的统计,在金融机构发放的全部贷款中,大型企业下浮利率贷款占比为64.17%,上浮利率贷款占比为27.58%;而中型企业则分别为22.50%和36.72%;小型企业则为13.33%和35.7%。资金流动的“马太”效应,决定了在信贷市场上大型企业处于比中小企业更有利的竞争地位,而金融机构的资金定价机制对中小企业融资设置了很高的门槛,过高的贷款利率抑制了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三、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方式
目前,在企业融资活动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困扰银行和中小企业的首要问题,不但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银行业务的拓展,是造成目前市场资金过剩、银行惜贷和企业资金缺乏并存的主要原因。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引入中小金融机构。西方部分学者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服务上,拥有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另外,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内部结构简单,在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上比大银行具有成本优势。目前对我国来说就是要大力发展地方民营的中小金融机构。这种银行在解决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方面有先天优势,且由于产权明晰,更有动力去获取借款方的信息,克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的障碍,满足资金供求双方的需求。与此类似的方法是关系型借款,指银行在向借款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为获得该借款企业的特有信息进行一定的投入并自己独享。
2.贷款技术。为了有效缓解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应开发出基于不同种类信息的多种贷款技术。主要是通过审查企业的财务报表、要求企业提供担保、利用模型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通过贷款人等多渠道了解企业信息四种类型。
3.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担保可以弥补中小企业抵押品不足的缺陷,同时信用担保机构通过专业化经营信息资源以及开发专门技术,可以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信息搜集与处理的信息成本。
4、中小企业要加强信用建设。中小企业应致力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完善财务制度,按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整理和报送各种资料,提高信用水平并提供银行需要的信息,这样才有可能在信贷市场上进行融资。
5、银行应改进和完善信贷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使得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更适合中小企业。目前,我国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大企业的,不适合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可以在信贷行为发生前就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观察和评估,利用长期累积的信息正确评估企业的信用等级,并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评价体系。
6、结合国情,积极创新融资模式。针对我国制度缺失和市场失灵的现实国情,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和信用优势,创新融资模式,整合金融资源,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开发银行陆续在各地推出了类似“两台一组”的贷款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两台”是指“贷款平台”和“担保平台”,“一组”是指一个组织,即“信用促进会”。在这种模式下,首先组建一法人单位作为贷款平台,银行与之签订贷款合同。贷款平台作为借款人批量接受贷款,再划给各中小企业。同时组建担保机构与之配套,为贷款提供担保。凡申请贷款的企业,需加入“信用促进会”,履行自己的诚信承诺。在实际操作中,“贷款平台”可能是地方政府组建,也可能是行业协会担任,“信用促进会”则一般都是由行业里或地方上的业主组成,对贷款企业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监督能力较强。
该模式通过政府介入,实现了优势互补,集中了政府和银行的双重优势。其一,政府在管理中小企业上具有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贷前,对中小企业有充分的了解,贷后,可以充分调用公、检、法等资源优势,进行有效监督和贷后管理,避免逃贷等现象;其二,“担保中心”由于是财政出资,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信誉优势,将贷款比例扩大到1:5或1:6,甚至更高;其三,“信用促进会”设理事、理事会和理事长,负责贷款的初审工作,各位理事均为地方信誉高的企业业主,对地方企业情况非常了解,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监督力量;其四,贷款的最终评审委员会由信用促进会理事会代表、开行代表、政府领导、财政、经委等有关主管部门代表组成。这样,就充分发挥了社会和政府的双重优势,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确保所推荐企业的质量和信誉。既解决了地方企业的融资问题,又解决了银行的信息劣势问题,有效控制了银行风险,达到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目的。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论述了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或者一方信息的不完全性对于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从80年代起,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于对金融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在信贷市场的分析和应用,使这~理论的作用充分展示出来。较经典的文献是斯蒂格利茨(J.E.stiglitz)和韦易斯(A.weiss)在1981年发表的《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一文,从贷款利率和担保要求两个方面分析了非对称信息信贷市场的特征,说明了非对称信息对信贷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理论。
信息不对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交易双方中任何一方都未获得完全清楚的信息;二是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有关信息;三是交易双方对于各自在信息占用方面的地位都是比较清楚的。在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上,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于企业必须借助外部融资才能获得发展之时。信息不对称按发生的时间划分可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事后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
谓逆向选择是指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有关借款者的信誉、担保条件、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等,借款者比贷款者知道的更多,具有信息优势。这种情况使贷款者在借贷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消除不利影响,贷款者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借款者过去平均的信息来设定贷款条件,这样就会对那些高于平均条件的优良的企业不利,后者就会退出信贷市场。由于逆向选择使得贷款可能招致信贷风险,因此,银行会谨慎对待企业的融资要求,甚至被迫忽略健康成长、业绩优良的那部分企业。
道德风险是在交易发生后由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金融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是指借款者取得贷款后,可能改变原来的承诺,从事高风险投资或者故意逃废债务,致使贷款不能归还。由于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归还的可能性,贷款者可能决定宁愿不做贷款以降低风险,这便导致了信贷市场的萎缩。
二、信息不对称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在我国由于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信贷面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对于中小企业远比大企业更加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方法和信息传输机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不规范,内部会计信息可信度低,银行难以从一般渠道获得这些信息。面对财务制度不健全的企业,银行若要做到信息对称,则收集、整理、分析、现场调查企业信息的成本费用必然很高。2.风险收益不对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决策的随意性程度较高,这导致其经营业绩较差、企业寿命较短,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较高的倒闭率和银行信贷违约率,进而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银行对单个中小企业贷款时的信息收集、分析成本,贷款的交易成本和贷后的审查监管成本不比大企业低,并且单个中小企业贷款规模较小,因此银行收益会低,从而造成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收益与风险成本之间的不匹配,偏离程度较高,挫伤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3.中小企业信用缺失。在当前的社会信用制度环境下,多数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还款动力不强。在市场惩罚机制不力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失信成本普遍较低,在比较失信成本和收益之后,中小企业极易选择拖欠逃避债务的短期行为。
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银行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就会按照平均的风险成本对中小企业设立一固定的贷款利率。然而中小企业质量参差不齐,风险偏好不同,面对同一贷款利率,高质量低风险的企业因不愿接受或无力承担较高的利率而离开银行借贷市场。而那些风险高、质量差的企业却愿意承担较高的利率。这样,银行将面临大量的高风险、低质量的借款企业,从而导致逆向选择。此外,借款人取得贷款后,银行难以了解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企业可能改变贷款投向,将贷款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项目,这就是道德风险现象。
_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5年1月对全国金融机构法人2004年第四季度贷款利率浮动情况的统计,在金融机构发放的全部贷款中,大型企业下浮利率贷款占比为64.17%,上浮利率贷款占比为27.58%;而中型企业则分别为22.50%和36.72%;小型企业则为13.33%和35.7%。资金流动的“马太”效应,决定了在信贷市场上大型企业处于比中小企业更有利的竞争地位,而金融机构的资金定价机制对中小企业融资设置了很高的门槛,过高的贷款利率抑制了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三、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方式
目前,在企业融资活动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困扰银行和中小企业的首要问题,不但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银行业务的拓展,是造成目前市场资金过剩、银行惜贷和企业资金缺乏并存的主要原因。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引入中小金融机构。西方部分学者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服务上,拥有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另外,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内部结构简单,在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上比大银行具有成本优势。目前对我国来说就是要大力发展地方民营的中小金融机构。这种银行在解决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方面有先天优势,且由于产权明晰,更有动力去获取借款方的信息,克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的障碍,满足资金供求双方的需求。与此类似的方法是关系型借款,指银行在向借款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为获得该借款企业的特有信息进行一定的投入并自己独享。
2.贷款技术。为了有效缓解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应开发出基于不同种类信息的多种贷款技术。主要是通过审查企业的财务报表、要求企业提供担保、利用模型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通过贷款人等多渠道了解企业信息四种类型。
3.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担保可以弥补中小企业抵押品不足的缺陷,同时信用担保机构通过专业化经营信息资源以及开发专门技术,可以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信息搜集与处理的信息成本。
4、中小企业要加强信用建设。中小企业应致力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完善财务制度,按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整理和报送各种资料,提高信用水平并提供银行需要的信息,这样才有可能在信贷市场上进行融资。
5、银行应改进和完善信贷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使得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更适合中小企业。目前,我国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大企业的,不适合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可以在信贷行为发生前就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观察和评估,利用长期累积的信息正确评估企业的信用等级,并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评价体系。
6、结合国情,积极创新融资模式。针对我国制度缺失和市场失灵的现实国情,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和信用优势,创新融资模式,整合金融资源,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开发银行陆续在各地推出了类似“两台一组”的贷款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两台”是指“贷款平台”和“担保平台”,“一组”是指一个组织,即“信用促进会”。在这种模式下,首先组建一法人单位作为贷款平台,银行与之签订贷款合同。贷款平台作为借款人批量接受贷款,再划给各中小企业。同时组建担保机构与之配套,为贷款提供担保。凡申请贷款的企业,需加入“信用促进会”,履行自己的诚信承诺。在实际操作中,“贷款平台”可能是地方政府组建,也可能是行业协会担任,“信用促进会”则一般都是由行业里或地方上的业主组成,对贷款企业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监督能力较强。
该模式通过政府介入,实现了优势互补,集中了政府和银行的双重优势。其一,政府在管理中小企业上具有信息优势和资源优势,贷前,对中小企业有充分的了解,贷后,可以充分调用公、检、法等资源优势,进行有效监督和贷后管理,避免逃贷等现象;其二,“担保中心”由于是财政出资,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信誉优势,将贷款比例扩大到1:5或1:6,甚至更高;其三,“信用促进会”设理事、理事会和理事长,负责贷款的初审工作,各位理事均为地方信誉高的企业业主,对地方企业情况非常了解,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监督力量;其四,贷款的最终评审委员会由信用促进会理事会代表、开行代表、政府领导、财政、经委等有关主管部门代表组成。这样,就充分发挥了社会和政府的双重优势,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确保所推荐企业的质量和信誉。既解决了地方企业的融资问题,又解决了银行的信息劣势问题,有效控制了银行风险,达到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