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及其应对策略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何为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后,当初的热情丧失殆尽,对工作产生倦怠情绪。很多人不能理解,现今中国教师的工资待遇已得到很大提高,还有什么倦怠可言?而事实上,每种职业都有其特点,如医生、护士必须面对各种各样有害病毒,他们的身体随时都将遭受病毒的侵袭。许多工作岗位的职工,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他们就会有断指、被截肢的危险。而教师为何会职业倦怠,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有关系。
  教书是一项好工作,教师受到学生的尊敬,受到学生的景仰,被学生尊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里所讲的“终身为父”并不是指教师必须像父亲那样管学生一辈子,而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终生有用,终生有利,比亲生父亲的教导更有效。作为教师,一般要比学生的家长懂得多,家长在不能指导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教师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一般来说比家长要丰富、要高深。每个学生都感激某个或某些教师的及时教诲,如果没有一批教师的悉心传授,每个学生都不能获得更多知识。
  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教师对工作失去热情,得过且过。有些教师认为低水平重复浪费时间,自己长期从教初始年级,所需的知识水平太低,很想进修提升,否则永远低水平重复,所拥有的知识总有一天会过时。
  有些教师想尝试高难度、有挑战性的工作,比如写课题、编教材、写专著等,再进修学习提升档次,如想进行教育硕士的学习,参加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等。目前教育硕士的学习过于轻松,这张文凭的“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了。如果对在读教育硕士严格要求,他们也能多看些书,多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经验、反思等。如果很轻易地拿到这张文凭,他们就会觉得学不到真东西,好像被骗了一样。这样,整个中国的教学质量都会下降。
  教育硕士阶段必须要求有论文产出,而且所撰写的论文系统、规范,如有新意、有创见就可拿高分。这些教师为何喜欢看书、总结论文等呢?原因在于他们的看书工作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了。教师们已经满足了他们的生存需要,即第一需要,安全与归属的需要也得到满足,接下来的就是满足教师们的自我实现需要了。这些教师,书教得比较好,可以考虑给这些教师提升职位了。因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自学努力,他们对教育很懂,他们可以做好校长的助手,做个校长助理什么的。这种做法,可以激励其他教师勤奋教学。提升这些教师,一定要选成绩教得好的、学生评价好的、讲求课堂教学质量的。
  其实,教书这项工作还是比较好的,比较清闲。每天两节课,根本不累。如果有人说连两节课都不能坚持,改作业时又腰酸背痛等,这些人都是骗子。如何对付这类人?让他们回家休息算了。目前中国有许多师范生找不到工作,接下来需要轮流上班。将来的工作劳动强度还会轻,那教师们业余时间如何过?看书学习。
  就目前来说,我有过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已有点厌倦高中教学。这种厌倦感可能与大量阅读专业书籍有关,教育方面的论著看了很多。前段时间还涉及经济、政治方面的书籍。现在最想干的就是看书,看专业论著,查漏补缺,进一步进修学习考博等。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已没有了新鲜感,对学生的责任意识依旧,但却对教学少了许多新鲜感。
  教师职业倦怠还来自教师之间的竞争,教师与教师间要比绩,致使教师压力大,有一种要逃脱的感觉。另外,教师职业倦怠也来自师生关系紧张、不和谐。长期的师生冲突使人厌倦,不愿意教书。重点中学谁都想进,而非重点中学都不想进的原因就在于重点中学的学生基础好,学习动机强,学习又勤奋。教师每天讲知识点都没关系,他们也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但非重点中学就不一样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基础又不好,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都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学生学习情绪冷漠,这种冷漠情绪也会传染给教师,倦怠感更盛。
  部分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来自于教师对工作的心理压力,这种倦怠,不是机体上的倦怠,而是心理上的倦怠。教师之间互相比成绩,造成教师间的心理压力巨大,这种精神上的压力对人的健康损伤重大。
  
  二、应对策略
  (1)对工作失去热情,得过且过的教师来说,得给这些教师一些压力,如末位淘汰制就是一种较有用的办法。很多人有惰性,需要加加压。人有惯性,人的勤奋工作的惯性一经形成,就终身受益。
  (2)对有些老教师来说,他们很想退休,很想回家静养几年。就目前形势来看,是完全做得到的。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需要锻炼,虽然在学校里也学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但理论必须结合实践,刚毕业的师范生必须参加实践,否则过几年就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人有惯性,如果新毕业生养成懒惰的惯性,就会终身一事无成。
  (3)对大多数教师来说,还得让他们进行培训、继续教育学习,更新知识,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等,使他们立于不败之地。这样,对这些教师来说,也能“永葆青春”,永远不过时,永远不会被淘汰。
  (4)对处于倦怠情绪的教师来说,给他们减减压,组织全校教师去旅游,调节调节他们疲惫的神经。如果可能的话,给教师们换换岗位,到不同的学校去任教。比如重点中学的教师到普通中学任教,普通中学的教师到重点中学任教等。“流水不腐”,是句大实话。日复一日在一个学校工作会心生倦怠感,很想到别的学校教书。因此,让教师换换岗,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5)对部分有倦怠情绪的教师来说,给他们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如布置课题、撰写著作、暑假学学电脑等,让教师得到发展。这样,教师的倦怠心理自然会减少。教师如何发展?终身学习是答案。让教师学会终身学习,使教师们不至于由于社会的发展而被淘汰。教师之间有竞争,是必然的,学生之间也有竞争。就目前中国现状而言,要消灭竞争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要竞争?原因在于有些人惰性大,需要用竞争的方式把他们的惰性给去掉。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在快速发展,如果中国不能在教育、科技等方面抢占生机,那中国想成为第一大强国还有困难。
  总之,教师职业倦怠是近些年出现的新问题,也能得到解决。相信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方面的难题会少多了。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上塘中学)
其他文献
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载体,为学生获取语言文化知识提供了学习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说,运用好课程资源,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拓宽学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基因小干扰RNA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胃癌BGC-823、HGC-27、MGC-803及SGC-7901细胞株,以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中期因子基因m
笔者于2009年10月收治手舟骨骨折伴月骨脱位经保守治疗后转为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一脱位1例,现报告如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具有灵魂的学科,他飞扬着作者的灵性,饱含着浓郁的人文特色,每一篇文章都表达着作者内心的一种主观情感,是一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
新课程理念中,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一个教学内容,同时还是一种精神,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是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重要途径。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课程实施的内容标准中突出了实验教学,突出了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学习过程应具备以下特征:探究活动能有效保持学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