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点由历史知识教学逐渐转变为历史学习方法传授与学习能力培养,更加强调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因此,文章将分析新课改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意义,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其实践技巧与策略,以期提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与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改;自主探究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也应不断更新。在新课改背景下,自主探究教学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还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的成长,因此,分析高中历史课改中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意义,探索其具体实践技巧和策略,对于推动高中历史教学发展,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高中历史课改中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进行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有益于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实施自主探究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学习思维,给予学生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切实落实新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理念。通过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历史和感悟历史的学习机会,使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更符合时代发展及教育改革的趋势,既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又能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历史观以及价值观,从而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有利于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
在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更加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准确掌握其个性化历史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弱化自身课堂教学地位,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及空间交给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实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其知识和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历史教师了解学生真实历史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特点的过程,这有利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真实学情对课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方法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创新。
(三)有利于学生适应新高考需求
随着中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新高考模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历史知识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融合意识,能够灵活运用历史学科中涉及的理论、观点以及思维方式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实施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其探索思维,这有益于学生探究思路的优化以及历史问题解题效率的提升。同时,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过程能够提升学生对历史素材的解析能力,形成多视角思考和解答問题以及在历史学科视域下融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能力需求。
二、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技巧及策略
(一)引入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激发自主探究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历史学科学习兴趣是开展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重要前提。教育心理学中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行为和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学生拥有浓厚学习兴趣的时候,能够自然地进行知识自主学习与深入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主动进行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知识拓展,在遇到学习困难时,也会表现出努力探索、不断钻研的精神品质,因此在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尤为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创设出趣味化、生动化、开放化的历史教学情境,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自主探究教学的开展。
以2019统编版必修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大型纪录片《复活的军团》中展示“战国后期”历史情景的视频片段,通过“硝烟弥漫”“横尸遍野”“民不聊生”的视频画面,为学生营造出“战国后期诸侯纷争、百姓流离失所”的真实历史情景,从视听层面增强学生对战国时期历史情景的理解与感悟。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提出以下引导性问题:“如果你身处于那个年代,你会有怎样的体会与期盼?”在问题引导下,学生自然地将自己融入教师创设的历史情境中,并提出“战争停止,百姓安居乐业”的期盼。这时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是谁结束了这段战乱不断的历史时期吗?”对于这个常识性问题,学生能够轻松地答出:“秦始皇”。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最后实现统一的是秦始皇而不是其他诸侯呢?”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提出了多种想法和观点,学习和探索欲望被进一步激发。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视剧《秦始皇》中“李斯谏逐客”的视频片段,并邀请学生根据视频内容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情境再现”的形式,再次创设历史情境,一方面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表演的过程中,体会秦始皇“善于纳谏、广纳贤才”的人物特征,从而为后续课程内容的自主探究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从学生兴趣特点出发,将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中,利用视频、图片等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从视听层面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历史情境,不仅提升了历史教学的趣味性,还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从而最大化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为后续自主探究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教学主体,构建和谐课堂,树立自主探究学习信心
自主探究教学核心在于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一方面要使学生能够时刻保持高昂的、兴奋的情绪进行知识学习和探索,对学习和探索后得出的真理表现出惊讶甚至震惊的状态;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成长,体会到自主探究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与愉悦感,对自己学习行为产生成就感与自豪感。因此,在实施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与认知特点,平衡师生课堂地位,营造良好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探究学习的信心。 以2019统编版必修教材上册第十单元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中,师生交流互动少,学生不敢主动发表个人见解的弊病,弱化自身的课堂主导地位,主动与学生构建“平等交流,共同探索”的课堂关系。例如:利用投影仪展示“江泽民”“胡锦涛”“邓小平”“习近平”四位国家领导人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总结每个图片所对应的改革开放不同发展阶段的“内容”“意义”“时间”以及“人们生活的转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同步进行相同的工作,当到达规定时间后,师生双方进行交流与讨论,看看谁总结的内容最准确、最全面。在各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输给”学生,在由衷地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同时,表示出“自己从学生身上也学到了许多知识”。
通过上述简单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显著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凸显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造更为广阔空间,还能够在“师生共学”过程中,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构建平等交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自主探究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从而树立坚定的自主探究学习信心。
(三)调整师生角色,实施让学引思,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在构建和谐课堂之后,教师要想进一步开展自主探究教学,就要积极引进先进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自主探究空间。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進“让学引思”理念,分别让出课堂空间与探究时间,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关于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可以分别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等角度入手,践行教师引导者角色职责,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结合2019统编版必修教材下册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课程内容,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与社会背景)”“通过互联网调查,说一说你了解的‘一战’”“根据教材内容介绍,对比互联网资料,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及影响”,通过为班级学生布置开放式的自主学习任务,“让”出课前预习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调查、互联网查询、书籍查询、独立思考等方式完成预习任务,初步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况,为之后的课堂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提出:“根据你们的预习情况,说一说你的预习感受(一般为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看法及客观规律分析)”,通过提出这一问题,初步“让”出课堂的空间,促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改变以往课堂中教师直接讲解知识点的情况。此时,班级学生不乏提出疑问者,比如:“老师,我看教材介绍中除了‘一战’的内容,还提到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那这就是‘一战’的原因吗?,还是‘一战’的发生还有其他的原因呢?”,这名学生的问题十分到位,能够直接体现出学生预习中产生的疑惑。此时,教师要进入到“引思”的状态中,根据班级学生提出的问题,提出引导性的学习问题,比如:“关于你的问题,需要你思考以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内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对哪些国家发生了直接影响?什么影响?”“如果没有这次事件,列强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就不存在了吗?”,通过这三个问题,分别让学生正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自身的作用及“一战”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综合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其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偶然性。”
通过引进“让学引思”教学理念,教师将课堂“让”给学生,同时通过问题“引”出学生的学习思路,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接近历史真相本身,更全面、客观、透彻地理解历史事件、探寻历史发展规律,形成良好的历史综合素养,凸显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重要教育意义。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进行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有益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模式的优化、新高考需要的满足,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兴趣和认知特点出发,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明确教学主题构建和谐课堂、调整师生角色实施让学引思等策略,提升自主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高学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意义及方法[J].学周刊,2020(2):61.
[2]江莉莉.高中历史课改中自主探究教学的技巧与方法探讨[J].高考,2019(14):99.
[3]付炳学.浅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方法[J].高考,2019(5):53.
[4]彭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8(35):211.
作者简介:
马文海,山东省济宁市,山东省微山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改;自主探究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也应不断更新。在新课改背景下,自主探究教学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还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的成长,因此,分析高中历史课改中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意义,探索其具体实践技巧和策略,对于推动高中历史教学发展,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高中历史课改中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进行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有益于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实施自主探究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学习思维,给予学生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切实落实新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理念。通过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历史和感悟历史的学习机会,使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更符合时代发展及教育改革的趋势,既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又能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历史观以及价值观,从而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有利于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
在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更加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准确掌握其个性化历史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弱化自身课堂教学地位,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及空间交给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实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其知识和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历史教师了解学生真实历史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特点的过程,这有利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真实学情对课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方法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创新。
(三)有利于学生适应新高考需求
随着中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新高考模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历史知识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融合意识,能够灵活运用历史学科中涉及的理论、观点以及思维方式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实施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其探索思维,这有益于学生探究思路的优化以及历史问题解题效率的提升。同时,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过程能够提升学生对历史素材的解析能力,形成多视角思考和解答問题以及在历史学科视域下融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能力需求。
二、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技巧及策略
(一)引入信息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激发自主探究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历史学科学习兴趣是开展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重要前提。教育心理学中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行为和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学生拥有浓厚学习兴趣的时候,能够自然地进行知识自主学习与深入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主动进行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知识拓展,在遇到学习困难时,也会表现出努力探索、不断钻研的精神品质,因此在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尤为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创设出趣味化、生动化、开放化的历史教学情境,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自主探究教学的开展。
以2019统编版必修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大型纪录片《复活的军团》中展示“战国后期”历史情景的视频片段,通过“硝烟弥漫”“横尸遍野”“民不聊生”的视频画面,为学生营造出“战国后期诸侯纷争、百姓流离失所”的真实历史情景,从视听层面增强学生对战国时期历史情景的理解与感悟。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提出以下引导性问题:“如果你身处于那个年代,你会有怎样的体会与期盼?”在问题引导下,学生自然地将自己融入教师创设的历史情境中,并提出“战争停止,百姓安居乐业”的期盼。这时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是谁结束了这段战乱不断的历史时期吗?”对于这个常识性问题,学生能够轻松地答出:“秦始皇”。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最后实现统一的是秦始皇而不是其他诸侯呢?”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提出了多种想法和观点,学习和探索欲望被进一步激发。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视剧《秦始皇》中“李斯谏逐客”的视频片段,并邀请学生根据视频内容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情境再现”的形式,再次创设历史情境,一方面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表演的过程中,体会秦始皇“善于纳谏、广纳贤才”的人物特征,从而为后续课程内容的自主探究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从学生兴趣特点出发,将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中,利用视频、图片等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从视听层面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历史情境,不仅提升了历史教学的趣味性,还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从而最大化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为后续自主探究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教学主体,构建和谐课堂,树立自主探究学习信心
自主探究教学核心在于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一方面要使学生能够时刻保持高昂的、兴奋的情绪进行知识学习和探索,对学习和探索后得出的真理表现出惊讶甚至震惊的状态;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成长,体会到自主探究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与愉悦感,对自己学习行为产生成就感与自豪感。因此,在实施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与认知特点,平衡师生课堂地位,营造良好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探究学习的信心。 以2019统编版必修教材上册第十单元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中,师生交流互动少,学生不敢主动发表个人见解的弊病,弱化自身的课堂主导地位,主动与学生构建“平等交流,共同探索”的课堂关系。例如:利用投影仪展示“江泽民”“胡锦涛”“邓小平”“习近平”四位国家领导人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总结每个图片所对应的改革开放不同发展阶段的“内容”“意义”“时间”以及“人们生活的转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同步进行相同的工作,当到达规定时间后,师生双方进行交流与讨论,看看谁总结的内容最准确、最全面。在各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输给”学生,在由衷地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同时,表示出“自己从学生身上也学到了许多知识”。
通过上述简单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显著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凸显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造更为广阔空间,还能够在“师生共学”过程中,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构建平等交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自主探究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从而树立坚定的自主探究学习信心。
(三)调整师生角色,实施让学引思,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在构建和谐课堂之后,教师要想进一步开展自主探究教学,就要积极引进先进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自主探究空间。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進“让学引思”理念,分别让出课堂空间与探究时间,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关于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可以分别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等角度入手,践行教师引导者角色职责,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结合2019统编版必修教材下册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课程内容,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与社会背景)”“通过互联网调查,说一说你了解的‘一战’”“根据教材内容介绍,对比互联网资料,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及影响”,通过为班级学生布置开放式的自主学习任务,“让”出课前预习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调查、互联网查询、书籍查询、独立思考等方式完成预习任务,初步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况,为之后的课堂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提出:“根据你们的预习情况,说一说你的预习感受(一般为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看法及客观规律分析)”,通过提出这一问题,初步“让”出课堂的空间,促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改变以往课堂中教师直接讲解知识点的情况。此时,班级学生不乏提出疑问者,比如:“老师,我看教材介绍中除了‘一战’的内容,还提到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那这就是‘一战’的原因吗?,还是‘一战’的发生还有其他的原因呢?”,这名学生的问题十分到位,能够直接体现出学生预习中产生的疑惑。此时,教师要进入到“引思”的状态中,根据班级学生提出的问题,提出引导性的学习问题,比如:“关于你的问题,需要你思考以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内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对哪些国家发生了直接影响?什么影响?”“如果没有这次事件,列强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就不存在了吗?”,通过这三个问题,分别让学生正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自身的作用及“一战”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综合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其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偶然性。”
通过引进“让学引思”教学理念,教师将课堂“让”给学生,同时通过问题“引”出学生的学习思路,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接近历史真相本身,更全面、客观、透彻地理解历史事件、探寻历史发展规律,形成良好的历史综合素养,凸显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重要教育意义。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进行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有益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模式的优化、新高考需要的满足,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兴趣和认知特点出发,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明确教学主题构建和谐课堂、调整师生角色实施让学引思等策略,提升自主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高学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意义及方法[J].学周刊,2020(2):61.
[2]江莉莉.高中历史课改中自主探究教学的技巧与方法探讨[J].高考,2019(14):99.
[3]付炳学.浅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方法[J].高考,2019(5):53.
[4]彭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8(35):211.
作者简介:
马文海,山东省济宁市,山东省微山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