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其中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学教育”是无锡师范附属小学的一面文化旗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教委向全国推广“愉快教育”的成功经验,锡师附小是七所实验学校之一。迈入新世纪以后,他们又在“捍卫童年”的思想指导下,深化乐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特别是在课程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每次到锡师附小,迎对孩子们的盈盈笑脸,喜闻师生们的欢声笑语,就会感到和他们一样乐在其中,甚至还想和他们一起哼唱1915年时光的校歌:“弟敬师爱和乐一堂,你我地久天长。”
  一、儿童文化是“乐学教育”的思想根基
  1.关心儿童是锡师附小百年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
  首任校长提出学校的“三大使命”,即成为当地教育研究的中心,养成师范生的基地,实施儿童教育。1931年创办的校刊《儿童与教育》,今天依然勃勃生机。改革开放后提出:“轻负担,高质量,把学校办成儿童成长的乐园。”进入新世纪,又提出“捍卫童年、启迪童年、放飞童年”的办学理念,申明并实践:我们有一个承诺,那就是捍卫孩子的童年;我们有一个告白,那就是启迪孩子的童年;我们有一个希望,那就是放飞孩子的童年!
  2.理解儿童是锡师附小近些年来重要的理论功课
  每次看到锡师附小的材料,除了在中小学材料中常见的鲜活感外,还常常有我为之感动的学术性。钱阳辉校长在鼓励老师们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时,提出要经过“抽象的贫乏——丰富的杂乱——清晰的结构”这样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教师群体对儿童文化的理解其实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在儿童观方面形成具有相当深刻性的理性认识。
  童年价值。恰如经济学家萨默斯说,童年的部分意义在于童年本身,童年是否幸福,不仅在长大后是否成功,还要看儿童所持有的那些福祉是否得到享受。童年对于一生的价值,正如刘晓东教授打的比方:如同树木一样,那最初的年月被记录在年轮最核心处。也如周国平教授所说,在每一个看到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
  儿童文化。儿童文化是快乐文化,表现为对生存理想的追求。儿童文化是整体性文化,他们总是用整体的方式感觉世界和对世界作出反应。儿童文化是活动性文化,其中以游戏精神为核心,表现出自由的想象和创造,勇于体验和合作,都是童心、童趣、童真的真实表现。儿童文化是开放性文化,儿童文化是未定型的,不成熟的,过渡性的,它始终处在生长状态,极具可塑性和再生性,再加上信息时代的特征,儿童文化的结构表现出多元和开发的状态。
  儿童发展。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应该是全面而深刻的,说全面,是说生长点应该多样,分布要尽可能均衡;说深刻,对这些生长点的认识和理解要超越知识和技能,达到思想和理念,即对核心知识、核心规律、核心思想要深刻理解。儿童的发展应该有自己的状态,犹如树木生长,只要给予阳光、雨露和空气,生长是自己的事。
  儿童教育。教育是保护、唤醒、滋养、引领。说保护,就是保护儿童的童心、童真、童趣,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精神核心;说唤醒,就是激活儿童生命中蕴含的千百万年人类进化的“真善美”的基因;说滋养,就是创造文化氛围,通过“濡化”让儿童在多元文化的相遇中实现文化的超越;说引领,商定一个目标,确立一个理想,提供一次资源,给予一定的支持,引导孩子们更好地走向未来。
  我在这里摘抄锡师附小材料中的片段,是源于我对他们理论探索的勇气的钦佩,同时我感到,明乎这些道理,对于我们每个实践一线的同志走向自觉状态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希望有更多的同志分享这些理论功课的成果。
  3.浸润于儿童文化是锡师附小文化建设的生动气象
  在锡师附小,理解儿童、热爱儿童、儿童为本、儿童立场等等,不只是光荣的“过去时”,不只是理性的表达,而是一种空气、一种味道,内化于心灵,凝炼成制度,见诸于细节,弥漫于校园。为了儿童发展的“得”,他们敢于“舍”,向社会宣称,不追求升学率,希望给学生宽阔的知识和充满生机的活力;强调“不去争第一”:第一的背后有损失,我们追求的是上乘;不理睬竞技体育——自己搞健康运动会,学生100%参与。有了这些“舍”,学校轻松了,学生轻松了,老师轻松了,也才有真正的儿童成长意义上的“得”。正是要“捍卫儿童”,他们多了些“无”,但“无”中生成了“有”。学校没有通常见到的大片绿地,没有为了养护树木花草设置的围栏,没有一块竖着的“不许践踏”之类的警示牌。正是这些“没有”使学生的活动拥有了最大可能提供的空间,所有的花、树都沿墙栽种,小树林、小竹林种得很稀,让孩子们轻易就能在其间穿越。处处用心,让每个细节都体现着以儿童为本。儿童文化是很容易被虚化的,但锡师附小却做得很实,这种“实”主要来自我们下面要详细讨论的课程开发,他们的部级规划课题就是“乐学教育的深化——浸润于儿童文化的课程开发”,其中许多对课程独到的理解发现和表达,相信会给兄弟学校带来有益的启迪。
  二、课程开发是乐学教育的主体路径
  1.课程开发的思想建构
  锡师附小的课程开发,在基本原则上明确要处理五个关系。第一,处理核心知识与背景知识的关系,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二者相生相长。第二,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努力让儿童的体验、感觉、实践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使之相遇、交融,达到视界融合。第三,处理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关系,关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以求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和谐发展。第四,处理认知过程和情意过程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相融,使教育教学情智交汇。第五,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能动作用,让师生投入全部的知识、智慧、情感、价值,让课程开发与实践焕发生机和活力。
  2.课程开发的整体框架
  锡师附小形成“三类六型”的课程整体框架:
  课程结构体系分为学科知识类、活动体验类、自主建构类三大课程,这三大课程在儿童的学科、活动、兴趣等发展空间中互为影响、紧密关联。三大课程又分为六型课程门类,学科基础型建构从文化理解出发,回归儿童快乐、游戏、自由、本真的境界,在儿童视界的观照下提升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起着核心作用;文化拓展型课程引领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起着横向延展的作用;合作探究型活动从儿童主体出发,关注社会文化现实,在儿童与社会、自然、自我、成人等方面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聆听儿童获得有关生活世界的自主体验,有着纵向深入的功能;儿童人格体验型课程像根红线贯穿于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成为课程的主线;自主选择型课程从儿童的特殊要求出发,为每一位儿童开设满足他们自主发展需要的课程,彰显和生成儿童独特的文化和个性,具有源泉作用;班级经营型课程则是儿童学习的背景,是儿童生活的家园。“三类六型”课程不是绝对孤立,相互割裂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纵横交错,整体交织,形成了立体的课程框架,从不同的侧面与角度引领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3.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
  锡师附小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是:课程定位的确立——课程改造的思路——教学实践形态的探索。课程定位根据学科特点,儿童要求和乐学教育思想确立;课程改造的思路包括教学内容的改造和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实践形态的探索从转变儿童学习方式角度展开。如数学学科的开发实践路线和框架是:
  4.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维模型是:
  例如,学校开发了“自我选择”课程,其中有“主题节日”“校园吉尼斯”“十万个为什么”“兴趣跑课”等。以“兴趣跑课”说,就是针对有些校本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不能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时甚至强制性地要求所有学生必修某一种统一的校本课程,还有以打造学校特色为借口。锡师附小努力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做“兴趣跑课”的校本课程,学校在征求学生、家长和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提供选修课目录菜单,让学生自主选择。学校根据学生的选择打乱原有年级、班级和人数限定,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重新进行编班,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课程到相应班级选修喜欢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请更换课程。课程评价采用描述性方式,并尝试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共同参与评价,使“兴趣跑课”真正成为个别化、个性化的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三、审美性是乐学教育的重要特征
  1.审美性的自觉意识
  “乐学教育”主要不是感官上的愉悦,它的深刻性在于其审美化的实现。锡师附小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第一,他们理解的儿童文化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快乐文化,他们的课程浸润儿童文化包括指向让儿童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光,这里的快乐更多是成长意义上的,是包含知识的充实感和精神的升华感的。第二,他们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中,非常关注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审美形式与审美内容的统一。在儿童发展灵魂性观念的统摄下,他们非常重视核心知识、认知知识、认知策略、思维能力、学科特质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又在教学过程优化、教学风格的铸造等方面着力,追求伦理性、科学性、审美性的内在统一。第三,他们较好地处理了乐学(教)与苦学(教)的关系,关注师生主体性的唤醒,让教学和学习真正成为“自由的生命表现”(马克思语);重视内驱力的激发,让教与学处于“高涨而又热烈的情感中”(哥白尼语);不断赋予师生挑战性的期望,让他们在教与学中“体验克服困难后的自豪感”(苏霍姆林斯基语);引导师生走向创造性教与学的境界,让师生深刻体会到知识是“探索和创造的成果,亦是用思维和心灵劳动的结果”(苏霍姆林斯基语)。
  2.快乐课堂的实践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锡师附小多年来致力于快乐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自己对课堂独特的理解与发现。我个人特别感兴趣的有:第一,注意对儿童学习资源的研究。研究整体的知识背景,在整体意义上更好地把握知识、智力、精神、情感、意识、思想、生活等等触点;研究知识的核心小系统,“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尽可能精简知识,腾出时间让学生活动;研究知识背后的资源,揭示知识的神韵,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本质;研究作为课程资源的儿童,关注儿童的知识起点,关注儿童创生的可能性,珍视儿童的错误,使孩子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第二,将游戏引进学习过程。儿童文化的核心是游戏精神,游戏中包含的民主、平等、合作,想象力,自主性,体验性,兴趣性,对于教与学都有直接的启迪意义。锡师附小自觉地把游戏当作儿童教育生活的重要组成,将儿童的游戏设计成教育发生的游戏,挑战思维的游戏,来自生活又超越生活的游戏,与学科本质、儿童文化相融的游戏。第三,改进评价机制。充分尊重儿童,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安全感”;放还儿童权利,维护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提供及时评价,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即时或延时方式;提倡综合多元,整合多种力量,关注儿童整体发展。第四,开展主题研究。比如:①弹性化的教学设计(更多关注生成,更多关注儿童文化的教学设计);②学科单元综合活动(探索实现学科课程的重组、排序、整合的课程);③体验作业的研究(变革作业形式,尝试儿童参与);④儿童快乐作文研究(提供儿童自我开发、自主管理、自我评价的空间);⑤游戏数学(搭建知识与生活、知识与儿童、知识与生命的桥梁);⑥儿童作品展室(为儿童的表现搭建舞台)等等。这些主题研究与快乐课堂形成互动相融,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
  3.教学风格的追求
  歌德说,风格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很难看到如锡师附小的老师,有那么多自觉追求教学风格的,这也可见附小的老师们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在教学艺术的探求中拾级而上,渐入佳境,这些老师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审美性的。在我看来,锡师附小老师风格形成的有些努力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第一,超越教学技艺,关注整体发展。乌申斯基说教学在某种意义上是最高级的艺术,“因为它力求满足人类最伟大的要求——人的本性的完善”。我想,首先是指教师自身。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中介多重美学角色的综合,才能真正成为人师,也才能在教学艺术的探求中不断精进。锡师附小在建设道德共同体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每个道德主体的建设,提出修炼进取之心、谦虚之心、反省之心、善良之心、理智之心,就是在追求“人的本性的完善”。如是,才能以灵魂唤醒灵魂,引导孩子们“人的本性的完善”。第二,教学风格是专业素养的自然表现。在锡师附小,这种专业素养包括:爱心——教学风格的内在灵魂;儿童观——教学风格的理论底色;技艺——教学风格的重要凭借。正是这些专业情意、专业理性、专业能力使教学风格的发展水到渠成。第三,对于组织群体,理想的教学风格应提倡主导性与丰富性的统一。一方水土一方人,锡师附小的教师们形成了一些风格的共性,他们将之归纳为大气、审美、扎实、有度,这是附小特有的学校文化熔铸而成的。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老师们在具有这些共性的同时,又都能“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正是这种主导性与丰富性的统一呈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使得“乐教”的教师群体更具审美的魅力。
  (杨九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特级教师,210013)
  责任编辑:赵赟
其他文献
“书香校园”,更多的是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使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为书香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近年来,由于成人对童年世界认识的模糊,造成了教师、家长在儿童阅读世界的越位,限制了儿童阅读的自由选择权利,局限了儿童的阅读活动形式,牵制了儿童的阅读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使阅读成为儿童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成为课余生活的负累,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扼杀了儿童的阅读
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网络能改变社会和人生的部分轨迹,能改变教育和教学的具体形态,能改变师生的某些交谈方式,但网络改变不了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替代不了思想教育的独特功效。网络时代的班主任要善于综合运用包括网络在内的经典和时尚兼容的工具和手段,不断提升思想教育的技艺和功效。  师生个别谈话即使在网络时代也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的“常规武器”。除了抓好课堂内集体形式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教育工作外,还应充分
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坐落于千年历史文化名镇--沙溪,创办于1914年。她,沐浴着长江的波涛,一路走来,向我们讲述着百年的沧桑和荣耀。"勤、谨、信、进"的校训传扬着崇高的育人理念
背景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近年研究较多的心肌缺血生化检测指标,而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新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二者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关
报道不同培养条件对Mang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微循环产孢的影响。该病菌微循环产孢的pH值范围为4.0~10.0,最适为6.0;一定浓度的酵母膏液、葡萄糖液有利于其微循环产孢。黑暗、荧光与黑暗交替、荧光处理等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中较常见的骨折,而按骨折的波及部位可分为单踝、双踝及三踝骨折。其中,三踝骨折是最严重的类型,非手术治疗失败率高,常需手术治疗以求解剖复位、坚强内
苏州市学士中心小学校结合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师训处要求。认真落实教师校本培训的各项工作,促进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促使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是注重师德培训,提高教师
2009年起,我校开始推进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以学生生涯规划为中心的四维一体的主动发展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着力通过活动项目的精细设计,增加校园事件的教育附加值,强调让
目的用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方法我院采用肱骨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2岁。结果骨折固定满意,未发生桡神经损伤。
我们在邀请哲学。因为,我们需要哲学,哲学也并不神秘,我们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当我们从哲学的视野看学校、看教育时,就会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  哲学也在邀请我们。因为,哲学需要在实践中、在生活中丰富、发展,生活中的一切,包括教育中的一切,都是思考哲学问题的源头、由头和线索。  与哲学的互相邀请,可以逐步建构起自己的教育哲学。若此,我们就会站在学校教育的制高点上,进入自由的状态与境界。  毫不夸张地说,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