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胃”减肥:被放大的身材焦虑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i25163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楊天真切胃”的话题,曾一度带着切胃手术走进公众视野。将视线投向切胃的,除了肥胖患者,还有体重指数低于手术规定的小基数人群。其背后是身处大环境下,人们怎么也逃不开的身材焦虑。据《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2020年度报告》,80%的切胃患者都是女性。
  
   胖意味着丑
   压低了白帽子的帽檐,白外套浅蓝长裤搭了双帆布鞋,苏提手上拿着杯梨汁,慢慢地走进了上海某艺术展展厅。这个身高1.62米的姑娘,看上去清瘦,讲话干练有中气,丝毫看不出微信聊天里说了好几次的“体力不支”,只有偏慢的步伐能看出端倪。
   因为这周去外地出差,一连吐了好几天,什么都吃不下,她在来展厅的地铁上差点低血糖。她今年刚满30岁,是名策展人。见面当天,她切胃手术术后刚满三周,体重104斤,瘦了15斤。
   苏提所做的切胃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减重手术,全称“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但出于对复胖的恐惧,她还做了另外一个手术,也就是使用手术方法,将大部分小肠闲置,重新建立肠道更短的消化道,来缩短食物在肠道上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吸收。
   “我今天上午刚去做了皮肤管理,还做了黑眼圈激光,下午找医生复诊看了胃,”苏提说,“我以前不化妆不能出门,但我今天出门完全素颜。”我才发现她脸上的眉毛、眼线和嘴唇全部都是纹的,因为时间久了,边缘微微泛红。几年前做的双眼皮有点小瑕疵留了疤,她想着等过两年眼皮下垂后找家靠谱的医院做修复。
   说起切胃,她毫不避讳,“我感觉这个手术救了我。”
   苏提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父母在外地工作。上初三时,母亲选择回家照顾她和弟弟,一起到来的还有“发胖”和青春期。母亲管她管得严,每天会在校门口等她放学,不让她和“坏孩子”玩,遇见她和男同学说话,还会上前去责骂对方。从那时起,除非要钱,苏提几乎不再和母亲说话,还开始自残,用刀子割伤自己。
   高二时,苏提胖到130多斤。班上同学都说她是班上最胖、胸最大的。出于对胸大的敏感自卑,她习惯性含胸。母亲给她买的内衣偏小,上高中后她和朋友去买了合适的内衣。但内衣买回家,她又被母亲说胸太大,该找束胸把胸勒起来。
   因为胖,在苏提的成长过程中,容貌焦虑和身材焦虑如影随形。她从高二就试过每天不吃午饭,等中午12点放学,偷偷打车去美容院做针灸减肥。后来学业紧张,没时间去美容院,就买针,自己给自己针灸。因为节食减肥,她在学校饿晕过4次。最有成效时,她瘦到过104、105斤。但到高三体检,又回到了130斤。
   上大学后,苏提还是班里最胖的那个,减肥成为生活的主旋律之一,吃减肥药,断食,她啥都尝试过,体重却稳定在140多斤,衣服不好买,常常只能买男装,为了显得瘦一点,她每天穿束胸,喘不过气也坚持穿。
   即便如此,还是阻止不了身边的亲人变着法说她胖。苏提的字典里,胖就意味着丑。回想起来,只有高二瘦到105斤的那短暂一两个月,她才觉得自己像个正常人。
   大学毕业后,她倒是瘦了。2019年,苏提回乡独自创业,工作上的压力太大了,整个工作室的所有活都得她一人包办,每天从早上8点多一直到晚上11点,高强度的工作让苏提不知不觉就瘦到了109斤。她开始健身,靠着跟运动APP上的视频教程锻炼和每天爬山,搭配健身餐,一度瘦到104斤,还有了马甲线。
   但“自律”并没有带来自由,反而让苏提更焦虑了,因为她心里总绷着一根弦,觉得只要自己一不吃健身餐,就会立马胖回来。比如有两次她去了上海,她都失去了马甲线。
   为了更加立竿见影地减脂,去年3月,苏提第一次走上手术台,最开始做的是四肢吸脂手术,手术后整整五天,她没法下床,两条腿全是淤青,肿得面目全非,没有办法弯腿没有办法坐,没有办法躺,走路感觉里面就是刀割一样。但恢复以后,夏天时,苏提敢穿短裤了。11月,她又去做了腰腹妈妈臀。
   但手术虽然带来了好身材,却无法带来更好的生活,今年1月,苏提确诊重度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物后,苏提无法再克制自己的食欲,体重随之暴涨到121斤。抽脂手术的副作用随即显现,因为抽脂部位,脂肪不能均匀生长,复胖的腿部、臀部是肉眼可见的凹凸,有很多结节,还发紫。
   药物还让苏提无力运动,而她无法忍受自己的肥胖。随即,她背着医生偷偷停药,而代价是无法正常工作,她甚至攒下某处方药准备自杀。最严重时,她的脑子里出现了幻听,有个声音一直跟她说去厨房拿把刀。
   想在抗抑郁与减肥之间达到平衡,正是这一想法让苏堤把切胃当成了根救命稻草。去面诊前,知道自己体重不及格,苏提拼命吃了一两天,把自己从110吃到了114斤,结果还是不行。为了说服医生,苏提搬出了自己十几年的减肥史,从针灸拔罐、眼型针灸、点穴减肥药,到两次抽脂和抑郁确诊后的再次挣扎。
   医生问:“你家里人知道吗?”
   她说:“我都已经30岁了,我可以决定自己的事情。”
  
   切胃手术
   苏提了解切胃手术的信息和大部分网友一样,都是来自“杨天真切胃真的瘦了”的大数据推送。据去年8月,网红明星经纪人杨天真所发布的微博,她本人患糖尿病六年,还有并发症。做切胃手术,是为了快速降血糖。
   事实上,切胃所属的减重代谢手术可分为3类:吸收不良型手术、限制性手术、和限制结合吸收不良型手术。据《从术式变迁看减重代谢外科发展趋势》,袖状胃切除术发明于2002年,属于限制型手术,目前在美国占比已超50%,在美国和我国均是最常见的减重手术。
   袖状胃手术切除的胃部大约为原始大小的四分之三,留下的残胃大小如香蕉,形状像袖子,因此称为“袖状胃”。其原理是通过切除胃大弯及大部分胃底,缩小胃容量,同时去除胃底的大多数食欲刺激素生成细胞,促进体重减轻。    21歲的大学生齐妙是三年前刚高中毕业时做的袖状胃切除。由于高中生病,服用激素类药物,加上学业压力,身高1.68米的她一口气胖到了210斤。家里当护士的妈妈包办了有关手术的一切准备工作,齐妙是在做完手术之后,才开始慢慢了解切胃到底是什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减重及代谢外科负责人吴海福教授介绍,上个世纪减重手术就已经引进国内,真正开始流行起来是在2012年左右。吴海福解释,胃大弯是胃部容易扩张的一部分,而袖状胃手术则是切除胃大弯和胃底,保留了不容易扩张的胃小弯。术后袖状胃的体积一般是60毫升到120毫升,相当于新生儿的胃的大小,能有效控制进食,所以如果不是有意识去撑大,并不容易长大。
   “因为这个手术我们现在就通过微创,所以体表看的伤口比较小。手术从难度来讲,属于大手术的难度了,是属于4级手术,所以不是所有的医生都会做,他要有一定的技术,对外科医生的要求会比较高。”
   在减重科,像齐妙这样的200斤属于小体重,大体重起码要300斤、400斤以上。吴海福说:“国内要求体重指数(BMI,即身高除以体重千克的平方)在32以上才考虑做手术,如果病人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者高血脂,就是我们所谓的代谢综合征,如果出现这个情况,指征可以放宽,现在宽的可以放到27.5以上。”
   虽然手术从国外引进,但手术标准之所以比国外要求更低,是因为国内外肥胖情况不一样,人种也不一样,所以肥胖导致的代谢紊乱情况也不一样。美国人肥胖多为皮下脂肪丰富,而国内的肥胖,特别是男性肥胖大多是内脏脂肪。内脏脂肪对人体的伤害较大,皮下脂肪伤害较小。
   吴海福在国内做了将近十年的袖状胃手术,在他看来,“这个手术上手容易,做好难。”袖状胃手术近期并发症主要有胃漏、出血及呕吐。其中,胃漏最严重,术后呕吐最常见,其中胃漏指的是,胃内压力过高时,进入肠胃的食物就可能像挤牙膏一样,从两个空腔脏器的吻合处或者切缘缝合处被挤出来。吴海福告诉本刊,相比其他减重手术,袖状胃手术更容易发生胃漏。
   据《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近期并发症与处理对策》,术后胃漏一旦发生,可能会造成局部及全身化脓性感染,甚至可能穿过膈肌,形成胃支气管瘘,若诊治不及时,除导致病情迁延不愈,也有死亡风险。胃漏多数发生在胃食管结合部,发生率约为0.7%至7.0% ,平均发生率为2.4% 。
  
   谁来决定做手术?
   和苏提相仿,于冰也有过漫长的减肥史。“针灸,埋线,抽脂,节食,私教……统统都试过。我瘦过很多次,但是都反弹了,”她说。做手术时,于冰1.58米高,体重113斤,22.63的BMI,远不达国内允许切胃手术的最低标准。手术前一晚,医生还在劝她,于冰直接哭了求他,最终以医生“妥协”告终。
   在与小基数做手术的患者的交流中,像苏提、于冰这样说服医生的故事并不罕见。2019年修订的《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明确表示,在有代谢综合征的情况下,允许手术的最低BMI标准为27.5,但在现实中,能否做手术的决定权似乎并不取决于标准。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减重及糖尿病外科主任戴晓江告诉本刊,一般情况,他都会坚持减重手术指南。但他也经常受到煎熬,尤其是遇到模特、空姐、演员等职业的患者,他们的体重数值会直接影响到工作。有过一个网红主播告诉他,她老板跟她说,如果她再不瘦就换人了。
   他也遇到过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比如暴食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绝大部分都是年轻女性,呕吐也是常态。每一次,他都试图劝退,但他也表示,她们的问题“并不是单纯心理身份的问题,她的体重如果解决不了,看什么医生都没有用。”
   “2016年,当时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来广州开学术会,我就问过这样的问题,我说其实我们碰到很多困扰,这些女性该怎么办?他给我一个说法是他说我个人的意见是不支持,但是如果真要做,我们就选择最简单的手术,做袖状胃手术。”
   “小体重我不支持也不反对”是记者以患者的身份向上海某民营医院咨询时反复听见的话术,紧接着这句话的总是“但你一定要做的话,我们也做过类似体重,手术很安全很成熟”。由于记者体重刚过一百斤,接待咨询的医生还向记者推荐,袖状胃的效果可能不佳,不如再加一个旷肠减肥双保险。
   能做什么,要做什么,这项四级手术的决定权都被医院模棱两可地引导后又交还给了患者。
   于冰告诉记者,她术前也曾咨询过该医院,其商业推广现象严重,工作人员还主动跟她说手术价格能便宜。辗转咨询了4家医院后,她选择了湖南某三甲医院,做了医生推荐的“手术效果差不多,但是可逆的”胃折叠手术。胃折叠术是模拟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将胃大弯向胃腔内折叠缝合,从而减少胃体积。
   但胃折叠手术并不在《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推荐的减重代谢手术方式的选择中。而《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2020年度报告》显示,研究员整理了来自全国肥胖代谢外科医生的125份有效问卷,有124位受访者积极推荐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只有2位受访者在备注栏表示积极推荐胃折叠术。
   胃折叠手术推出于2010年前后,最早被认为是取代袖状胃切除的手术方式。当时的医学界认为,由于不需要切割胃部,可以规避袖状胃切除术后伤口愈合不好的并发症。据《腹腔镜胃折叠术:一种高手术修复率的新兴手术》,美国研究员追踪了2011年到2013年间56名胃折叠术患者术后两年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32.4%,有30名患者需要做修正手术,其中12名患者对减重效果不满意选择二次手术,18名患者胃垂脱,即胃黏膜向外移动,向上进入食道或向下进入十二指肠。
   高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高手术修复率让胃折叠手术逐渐退出主流的视野。据媒体报道,胃折叠虽然改变了胃的容量,但是胃酸分泌并未减少,反流反而会更加严重,因此胃折叠手术已被业内主流淘汰。   
   数字的执念
   已经术后三年了,几乎每次在外面吃饭,齐妙都会吃一半就想吐。她说:“毕竟胃就那么大,忍不住吃多了,感觉食物堆在胸口,搞得呼吸都困难,只能去吐。”她的医生让她少食多餐,一顿别吃那么多。可她一遇到喜欢的食物,还是会忍不住嘴馋吃多。吐了将近一周的苏提,复诊时,医生告诉她这是因为她咀嚼,给了大腦和胃部错误的指令。人在咀嚼的时候,胃会分泌胃酸,所以引起了“反流”。苏提慢慢开始尝试着学习克制对食物欲望。喝不完的果汁会选择扔掉,而不是强行塞进嘴里。
   最近她不再吐了,体重暂时稳定在100斤左右,也开始喝粥吃肉。出差回家后,她给自己买了个和胃容量一样大的小碗,直径看上去就只有正常的汤匙大小。她的理想体重是95斤,“(比起体型的话,还是)数字更重要。我现在觉得我也有很多肉,如果我能瘦到95的话,肉应该没有这么多。”
   齐妙最大的改变还是和食物的关系,“做手术以前,觉得食物少一顿不行。现在不吃也无所谓吧,反正也不会饿。”只是她还是不能戒掉可乐,就算喝可乐烧心也要喝。感觉不到饿和熬夜上网课的作息,是在家云留学的齐妙始终无法规律饮食的主要原因。
   前段时间体检,齐妙的身体机能正常了,为此动刀的病也好了。但是暴瘦之后,她也同时面临着肚子上和大臂上的肥胖纹,营养不良导致的掉发,日常低血糖,脸色差,以及需要长期服用的胃药。身材焦虑也并未远离,最近她正在考虑做面部和腰腹的吸脂手术。谈到理想身材,她说:“我想再瘦个20斤吧。”
   于冰两个多月瘦了17斤,她仍觉得不理想。她卡在96斤的平台期有段时间了,距离目标体重82斤,还要减掉14斤。平常每顿饭吃五六口就饱,吃猛了也吐,可体重就是不动。她对瘦的执念,在背上的肉,在希望再小一个杯罩的胸部,在八十几斤也看不到的锁骨,也和其他患者一样,在体重秤的数字上。
   五月底接受采访那天,苏提去上海看的是一个以“身材焦虑”为主题的艺术展。但她看的时间不长,在所有展品前绕了一圈,就直接走了出去,原因是觉得“这个展没什么太大的意思,基本没有留给观众可以互动的地方,就是一些科普性的东西。”
   苏提有点失望,她看起来高度顺从主流的身材评价体系。但作为策展人,她也强烈地希望找到一种形式,能把自己的抑郁情绪全部摊开,把她人生因为容貌,因为身材,因为家庭,因为疾病陷入的至暗时刻,全部展现给世人。
  (文中苏提、于冰、齐妙为化名。)
其他文献
蒲松龄巧联羞县令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创作了我国历史上优秀的义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谈鬼说狐的方式抨击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也许人们并不知晓,他在对联方面也是一位高手。  传说有一位县令,姓乌。他年轻为官,十分骄矜,听说当地名士蒲松龄学问过人,很不服气。有一次,为了显示自己的才气,乌县令邀请一批乡绅叙饮,同时也请到了蒲松龄。席上,乌县令趁着酒兴,出了一个上联要蒲松龄对:“二人土上
01   电视剧《小欢喜》中,宋倩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有些人认为这句话太以偏概全了,可事实是,在孩子18岁之前,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   的确,孩子会上学,会交朋友,会受社会环境周围环境的影响。可归根结底,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人生的底色,孩子遇到的一切问题都是可以在家庭教育中解决的。   成为一个父母,从来不是把孩子生下来,给孩子吃,给孩子穿,把孩子送到学
古人怎么骂人?答案很简单:我们今天是怎么骂人的,古人就是怎么骂人的。或者说:古人过去是怎么骂人的,我们现代人今天就是怎么骂人的。   因此,“古人怎么骂人”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更有趣的倒是:我们从古人那里继承下来的骂人话到底是怎么来的?本文选取了两个很多辞典都没有或者无法解释清楚其词源的骂人话一一梳理它们的由来。这两个骂人话读者朋友们都非常熟悉,有的甚至还经常挂在嘴边:傻瓜、三八……   傻瓜 
三毛22岁的时候孤身远赴西班牙读书,父母按照中国人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反复叮嘱她在外要体现中国人的教养,凡事忍让,吃亏就是占便宜。三毛谨遵父母教诲,“第一次跟鬼子打交道,我显得谦卑、有礼、温和而甜蜜”。   三毛是很爱干净的,也很感激同学们的照顾,就努力多做一点事情,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整个房间的打扫都归了她,连四个人的床都是她一个人铺。她虽然心里气不过,但总是懒不过别的同学,看不下去还是自己做
事件 “自制食品”网上走热引关注  近日,一篇名为《有哪些食物,为了健康你一定不吃》的帖文,在社交媒体上引起關注。帖文中提到,有网友在淘宝上购买了“现挖的百香果原浆”,到货后发现瓶子膨胀,打开时果浆喷洒一地。此外,帖文中还提到,这类自制食品没有正规标签、配料表、保质期、营养成分等,质疑其为何能在网上购物平台公开售卖。  帖文内容随即引发众多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自制食品不会添加防腐剂,原材料更加优
康奈尔大学的李·汉弗莱通过对信件、日记和其他前数字时代的表达手段的研究发现,如果放眼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单向的、广播式的“大众媒体”并不是标准现象,相反,人际的、多方向的沟通才是主流——就像现在的博客、Twitter和Facebook一样。媒体从来就是个人化和社会性的。换言之,当我们以为自己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沟通方式时,我们其实是在重返过去。   汉弗莱说,直到最近一百年来,日记才被视为私人文件。
黎永兰,女,1976年4月生,九三学社成员,曾任四川广安市政协常委,广安市广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分管科教文卫等方面工作。2017年10月22日晚,黎永兰被男友林雪川袭击后重伤入院抢救。2017年10月27日,黎永兰因颅脑重度损伤,抢救无效死亡。  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将于2018年9月21日开庭审理此案。  女副区长的最后120小时  2017年10月22日,上午8:00。  同居近三年的情侣黎永兰
请假出去长途旅行,发朋友圈时略犹豫:要不要屏蔽单位同事?毕竟他们在上班我在外面浪,我是不是在拉仇恨?  但转念一想,果断地点击发送,没有屏蔽任何人。  如果发一条朋友圈还要仔细斟酌,给哪个看,不给哪个看,那还不如不发朋友圈。虽然我知道,每一条发出去的朋友圈,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的喜欢,一些人的赞叹,一些人的讨厌,一些人的羡慕和一些人的仇恨。  可是别人喜不喜欢我,讨不讨厌我与我何干?毕竟,我又不想成为
好的婚姻,是一场合谋。   这大半年,朋友晓月一直在闹离婚。   要知道,当年晓月和老公结婚,虽没有惊天地、泣鬼神,但也是经历了七七四十九难。   男方家庭条件比晓月家差了几个档次,晓月的父母不同意,一再告诫她,家庭条件不匹配的婚姻,是很难得到幸福的。   可父母越反对,晓月越坚持,她坚信,只要有“爱”,就足够了。   在没有得到父母祝福的情况下,偷偷把证给领了。   朋友们不解,当初
一位业已退休的老人与朋友谈起,他一点也不喜欢目前的生活,因为“没有了星期六”。对方问他为什么?他解释说,上班的年代,一个星期从一到五,天天大早起床,搭地铁,一回到公司,就被接踵而来的“时限”迫得喘不过气,下班回到家,得接孩子,张罗晚饭,吃了饭,监督孩子作功课,连看电视的时间也有限。终于熬到星期五,明天就是可以睡懒觉的星期六,不看报表和订单的星期六,和孩子痛痛快快打棒球的星期六,在后院坐在摇椅上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