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承担着决策与管理、组织与协调、教导与服务的多重角色地位。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结合笔者自身管理班级的教育实践活动,浅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加强班级自主管理方式的一点思考和感悟。
关键词:职业学校;自主性管理;班干部队伍;团队精神
一、职业学校由于生源的原因,学生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导致班级管理难度很大
1、班内大小事务皆由班主任“包办”,力量过于单薄,难免顾此失彼;2、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自尊心受到一定伤害,有的学生不愿接受管理甚至与教师搞对立,这使管理很难奏效;3、班主任单凭热情一味苦干,缺乏统筹计划和明确的管理思路,疲惫不堪而收效甚微。
二、笔者在实践中探索了学生自主性管理的几点具体做法
1、全面公示,规范行为,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加强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教室里设置公示栏,将国歌、校歌、学生手册、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常规、班规、班委干部名单、学生职责、获奖、好人好事、各种违纪行为、考核结果都张贴在公示栏内,让学生一目了然,以便时刻提醒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这样,增强了管理透明度,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和进取精神的增强,有利于科任教师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有利于班级的管理,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2、缩小范围,分组管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竞争机制,让学生养成在竞争中生活的习惯,把全班同学按自愿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各选组长一名,组长牵头讨论出各组的管理办法报班委会审批后执行。再通过班干部、老师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小组进行考评,被评为最佳组的在班内给予表彰,给以适当的奖励。实行这种方式以后,每个学生都严格要求自己,竭力为本组取得最大荣誉。学生在竞争、压力、动力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不断增强了心理的承受能力。3、开展活动,扩展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充实课余文化生活,消除枯燥和寂寞,由组织委员负责,用每周一节班会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增强体质的目的,并做到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总结。
三、学生自主管理成效显著,通过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在校、系部团委领导下的学生会干部竞选中,笔者的班级有十余人获胜,分别担任学生会副主席、秘书处副书记等重要职务,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也由以前的重在参与发展到现在的数一数二,连续两年、四次被学校评为“文明示范班级”。
此外,在培养高职学生自主性管理的过程中,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在培养班干部队伍上,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知人善任、擅做伯乐。对刚进校的新生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解。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组成临时班委会,负责对班级的管理工作,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参加义务劳动,召开主题班会、举行演讲比赛等活动,既能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又能发现管理人才。班主任要善做伯乐,平时认真观察学生能力的高低,以慧眼识才。将在同学中具有一定威信的同学选出来,让他们担当起管理班级的重任。
2、鼓励引导,大胆放权。由于高职学生在校时间比较长,因此引导班干部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树立在同学中的威信是一个必不可少而且极端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班干部既要接受班主任的领导,又要为同学服务,接受同学的监督,因此帮助班干部掌握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显得尤为关键。学生毕竟是学生,经验相对不足,班主任要结合具体工作过程,同学解剖实例,总结经验教训等方法,向他们传授一些基本的工作方法;班主任要充分信任班干部,敢于放手,大胆使用,把他们推到工作的第一线上去,给他們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但放手不等于不管,若遇到难题,班主任要当好他们的后盾,为他们排忧解难。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团队力量感化后进生。“团队精神”是德国职业教育十分推崇的。职业教育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的“职业人”,还要把其培养成“社会人”。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是直接输送到社会的基本能力,成为“职业人”和“社会人”。人际交往的困难必将影响到学生的事业发展。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往往是班主任付出精力最多的一项工作。后进生往往不合群,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而且错误和缺点的发生具有反复性。在一个由若干团队组成的班级里,教师要指导这些学生主动参与组内的活动,使他们能够跟上其他同学,融入班级集体当中。
总之,未来的教育极富有挑战性,许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班主任是教育实践的主体之一,因此,更应当去探索,以责任为前提、以爱心为动力、以智慧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为祖国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葛霞,浅谈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DB/OL],中国论文网
[2]张辉,陈洪涛,浅谈如何培养班干部队伍[DB/OL]襄阳教育信息网
[3]王萍,引进全新理念科学管理班级[J],中国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职业学校;自主性管理;班干部队伍;团队精神
一、职业学校由于生源的原因,学生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导致班级管理难度很大
1、班内大小事务皆由班主任“包办”,力量过于单薄,难免顾此失彼;2、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自尊心受到一定伤害,有的学生不愿接受管理甚至与教师搞对立,这使管理很难奏效;3、班主任单凭热情一味苦干,缺乏统筹计划和明确的管理思路,疲惫不堪而收效甚微。
二、笔者在实践中探索了学生自主性管理的几点具体做法
1、全面公示,规范行为,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加强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教室里设置公示栏,将国歌、校歌、学生手册、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常规、班规、班委干部名单、学生职责、获奖、好人好事、各种违纪行为、考核结果都张贴在公示栏内,让学生一目了然,以便时刻提醒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这样,增强了管理透明度,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和进取精神的增强,有利于科任教师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有利于班级的管理,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2、缩小范围,分组管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竞争机制,让学生养成在竞争中生活的习惯,把全班同学按自愿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各选组长一名,组长牵头讨论出各组的管理办法报班委会审批后执行。再通过班干部、老师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小组进行考评,被评为最佳组的在班内给予表彰,给以适当的奖励。实行这种方式以后,每个学生都严格要求自己,竭力为本组取得最大荣誉。学生在竞争、压力、动力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不断增强了心理的承受能力。3、开展活动,扩展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充实课余文化生活,消除枯燥和寂寞,由组织委员负责,用每周一节班会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增强体质的目的,并做到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总结。
三、学生自主管理成效显著,通过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在校、系部团委领导下的学生会干部竞选中,笔者的班级有十余人获胜,分别担任学生会副主席、秘书处副书记等重要职务,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也由以前的重在参与发展到现在的数一数二,连续两年、四次被学校评为“文明示范班级”。
此外,在培养高职学生自主性管理的过程中,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在培养班干部队伍上,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知人善任、擅做伯乐。对刚进校的新生需要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解。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组成临时班委会,负责对班级的管理工作,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参加义务劳动,召开主题班会、举行演讲比赛等活动,既能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又能发现管理人才。班主任要善做伯乐,平时认真观察学生能力的高低,以慧眼识才。将在同学中具有一定威信的同学选出来,让他们担当起管理班级的重任。
2、鼓励引导,大胆放权。由于高职学生在校时间比较长,因此引导班干部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树立在同学中的威信是一个必不可少而且极端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班干部既要接受班主任的领导,又要为同学服务,接受同学的监督,因此帮助班干部掌握一些具体的工作方法显得尤为关键。学生毕竟是学生,经验相对不足,班主任要结合具体工作过程,同学解剖实例,总结经验教训等方法,向他们传授一些基本的工作方法;班主任要充分信任班干部,敢于放手,大胆使用,把他们推到工作的第一线上去,给他們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但放手不等于不管,若遇到难题,班主任要当好他们的后盾,为他们排忧解难。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团队力量感化后进生。“团队精神”是德国职业教育十分推崇的。职业教育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的“职业人”,还要把其培养成“社会人”。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是直接输送到社会的基本能力,成为“职业人”和“社会人”。人际交往的困难必将影响到学生的事业发展。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往往是班主任付出精力最多的一项工作。后进生往往不合群,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而且错误和缺点的发生具有反复性。在一个由若干团队组成的班级里,教师要指导这些学生主动参与组内的活动,使他们能够跟上其他同学,融入班级集体当中。
总之,未来的教育极富有挑战性,许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班主任是教育实践的主体之一,因此,更应当去探索,以责任为前提、以爱心为动力、以智慧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为祖国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葛霞,浅谈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DB/OL],中国论文网
[2]张辉,陈洪涛,浅谈如何培养班干部队伍[DB/OL]襄阳教育信息网
[3]王萍,引进全新理念科学管理班级[J],中国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