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从小跟祖母长大的。
祖母个子不高,面容从来都是温暖而和善的,眼睛不大,但总是闪着光亮。像民国时出生的妇女一样,她裹着小脚,黑裤,打着裹腿,就是用一块黑布在裤脚上方缠裹起来,以利于保暖。蓝色大襟儿上衣,在腋下扣盘扣。她不识字,没文化,哺育了六个子女,仅工作了很短很短的一段时间,是在街道居委会当调解主任,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徐州本地家庭妇女。
我姑父是徐州某大局局长,家里条件好,祖母晚年有几年曾被接去他家里,过了许多年。姑父家人来人往,朋友很多,有一句大家认可的话,“看人家王奶奶,谁能像王奶奶那样?”就是姑父,这么一位官员,遇到家中棘手的事儿,都会说,“问问奶奶怎么说?”
她去世时,家里人及所有的亲朋,没有一个人不发自内心的悲伤。她从没伤过任何人,从没与任何人有过不痛快,最难处的婆媳关系在她这里也迎刃而解,她与四个儿媳没红过脸。
她叫王赵氏,还曾经被人叫作赵世宽,这个名字可能是她当街道居委会调解主任时被人叫的。她没有文化,却有不错的分析问题、说服别人的能力。家长里短中的哲学,她好像比较懂。她会说许多老古语,如“老要随时少要乖,家庭矛盾不再来”“知性者同居,知足者常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等等,可能是她当调解主任时学习的,她记了一辈子,用了一辈子。
后来才知道,赵世宽的名字是祖母自己给自己起的。她想自己能像世界一样宽广,这个宽主要是心宽吧。她能忍。二叔当年因是“文化大革命”某造反派头头,派系斗争中本派害死了一个人,被错判九年徒刑,关进牢里。二婶在家带三个孩子,十分不易。二婶儿又是个难缠的角色,徐州话叫抠。祖母每月救济她五元钱补贴家用。她日子也难,动不动就寻事,想跟祖母吵架,祖母从不跟她吵,总是平静地说清楚道理,二婶再闹,说得再难听,祖母也不当面动气。试想想,儿子被关进牢里,对做母亲的来讲,何尝不是心头插了一把刀。祖母的心插得下这刀。另外,祖母处理问题从不以激化矛盾为出发点,有次二婶骂我母亲,她的妯娌。我想不能学给母亲听,祖母知道后夸奖我做得对。
祖母教育她的子孙,从小不让他们说骂人话,与别家孩子闹矛盾,祖母从不护短,都是先责备自家的孩子。祖母说,“话到舌尖留三分”,就是说出的话别让人家太难受,还常说,“省事饶人祸自清,让人一步最为高”“打不怕人,骂不怕人,敬怕人。”
我一直探究,这位家庭妇女的涵养从哪里来的呢?祖母出身城市平民,没受过教育,但她不到二十岁嫁给祖父王子钧,却是一位有文化的人。祖父受过私塾教育,有几箱子的书,为人善良本分,在文学巷,这个平民居住区内尚有一些影响。王家做油漆店生意,一度能吃上饭,日子过得还不错。文学巷内但凡吃不上饭的人,家里有丧事,要油漆棺木,祖父都免费为其油漆。曾经有一位远亲,是个一辈子没结婚的人,老年时孤苦无依,还生了花柳病,祖父母把他接过来,在自家屋山头搭了一间棚子让他住,每天为他端水送饭,直至送终。新中国成立后,祖父当街道主任,街道内有吃不上饭的,祖父回家把自家豆饼分一半儿就给人家送去,祖母从没有抱怨自家不够吃怎么办。祖母的不知书却达理,这达理似乎与祖父有关吧。
但祖母的善良可能与生俱来。1937年,日本人侵略徐州,炮弹横飞,全城跑反,跑到农村躲避。祖母一家与邻居也都慌张地跑。邻居殷大娘是个寡妇,她男人曾经开一品香饭店,死后给她娘几个留了点活命钱。跑反时,她害怕丢失,就埋在了好邻居、我祖母家灶台下面的土灰里。两三个月回来后,大家都忘记放在什么地方了。殷大娘让人算了卦,认定是另一家的什么人偷去了,她天天坐門口骂人。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祖母打扫灶台,在土灰一处旮旯里扫到一个布包,摸摸,里面都是银元,她高兴坏了,想也没想,就跑着给殷大娘送去了。
祖母对她婆婆也是真当作亲娘,给她洗脚,婆婆的裹脚布一米多长,她洗。她抱着婆婆的脚在怀里,给婆婆修脚。婆婆性格较犟,非常难处,却与祖母相安无事。当年住在大杂院里,自来水是一片地区才有一处供应点,每家都得有一口缸,去自来水处挑水吃水。桶是生活必需品。三婶与祖母同住,家里买了一对新水桶,邻居们隔三岔五就来借,三婶就不高兴了,每次要收两元钱。祖母坚决不同意,是钱大还是人情大?借,不能要钱。从这件事上推断,祖母之宽是甘愿自己吃亏,能帮别人处绝不吝啬。
祖母的宽也是有底线的。祖父很小时,他父亲过世,过继给叔父王心朗、婶子曾氏。曾氏的弟弟是祖父的师傅。师傅去世了,师母认为祖父不是曾氏亲生,把祖父母列入徒儿媳行列,而不是亲戚行列。祖母坚决拒绝以此身份参加送葬,直至师母妥协。这让对方不得不对祖母另眼相看。祖母善于调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六个孩子成人后,子孙成群,但各家情况她都装在肚里,谁家需要帮助,谁家需要支持,她都会周旋,让大家庭一直团结和睦。她晚年与三叔家住在一起,三婶有次怠慢来看祖母的妯娌,晚餐故意降低档次。祖母事后马上把三婶叫到面前,严厉批评:“都是我的子女,谁来我都高兴。你们不能怠慢。”最后三婶认错,向祖母赔礼道歉。
祖母一辈子没住过医院,没有过什么大病,感冒发烧,躺上一两天也就过去了。她备有土霉素什么的简单的药,自己对付了一辈子。她有一些自己会做的药,比如她做煳冰糖茶,将冰糖炒焦了冲水喝,积食时或者是夏秋换季时,喝上一碗,泻泻肚子,病就去了。孩子这么多,难免有病有恙,但她都对付得来,从未找大夫看过病。邻居们也都受益,有病了也来找她,吃什么药如何治?她能开出药方。比如土霉素能用在许多病上,又便宜又管用。
我原以为祖母她没有文化,但是经过后来的岁月洗礼,我终于明白,她只是没有文凭。因为,她一生的为人处世就是她的文化,宽厚善良也是她的文化。又有几个有文凭的人能做得到呢?
责任编辑:黄艳秋
祖母个子不高,面容从来都是温暖而和善的,眼睛不大,但总是闪着光亮。像民国时出生的妇女一样,她裹着小脚,黑裤,打着裹腿,就是用一块黑布在裤脚上方缠裹起来,以利于保暖。蓝色大襟儿上衣,在腋下扣盘扣。她不识字,没文化,哺育了六个子女,仅工作了很短很短的一段时间,是在街道居委会当调解主任,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徐州本地家庭妇女。
我姑父是徐州某大局局长,家里条件好,祖母晚年有几年曾被接去他家里,过了许多年。姑父家人来人往,朋友很多,有一句大家认可的话,“看人家王奶奶,谁能像王奶奶那样?”就是姑父,这么一位官员,遇到家中棘手的事儿,都会说,“问问奶奶怎么说?”
她去世时,家里人及所有的亲朋,没有一个人不发自内心的悲伤。她从没伤过任何人,从没与任何人有过不痛快,最难处的婆媳关系在她这里也迎刃而解,她与四个儿媳没红过脸。
她叫王赵氏,还曾经被人叫作赵世宽,这个名字可能是她当街道居委会调解主任时被人叫的。她没有文化,却有不错的分析问题、说服别人的能力。家长里短中的哲学,她好像比较懂。她会说许多老古语,如“老要随时少要乖,家庭矛盾不再来”“知性者同居,知足者常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等等,可能是她当调解主任时学习的,她记了一辈子,用了一辈子。
后来才知道,赵世宽的名字是祖母自己给自己起的。她想自己能像世界一样宽广,这个宽主要是心宽吧。她能忍。二叔当年因是“文化大革命”某造反派头头,派系斗争中本派害死了一个人,被错判九年徒刑,关进牢里。二婶在家带三个孩子,十分不易。二婶儿又是个难缠的角色,徐州话叫抠。祖母每月救济她五元钱补贴家用。她日子也难,动不动就寻事,想跟祖母吵架,祖母从不跟她吵,总是平静地说清楚道理,二婶再闹,说得再难听,祖母也不当面动气。试想想,儿子被关进牢里,对做母亲的来讲,何尝不是心头插了一把刀。祖母的心插得下这刀。另外,祖母处理问题从不以激化矛盾为出发点,有次二婶骂我母亲,她的妯娌。我想不能学给母亲听,祖母知道后夸奖我做得对。
祖母教育她的子孙,从小不让他们说骂人话,与别家孩子闹矛盾,祖母从不护短,都是先责备自家的孩子。祖母说,“话到舌尖留三分”,就是说出的话别让人家太难受,还常说,“省事饶人祸自清,让人一步最为高”“打不怕人,骂不怕人,敬怕人。”
我一直探究,这位家庭妇女的涵养从哪里来的呢?祖母出身城市平民,没受过教育,但她不到二十岁嫁给祖父王子钧,却是一位有文化的人。祖父受过私塾教育,有几箱子的书,为人善良本分,在文学巷,这个平民居住区内尚有一些影响。王家做油漆店生意,一度能吃上饭,日子过得还不错。文学巷内但凡吃不上饭的人,家里有丧事,要油漆棺木,祖父都免费为其油漆。曾经有一位远亲,是个一辈子没结婚的人,老年时孤苦无依,还生了花柳病,祖父母把他接过来,在自家屋山头搭了一间棚子让他住,每天为他端水送饭,直至送终。新中国成立后,祖父当街道主任,街道内有吃不上饭的,祖父回家把自家豆饼分一半儿就给人家送去,祖母从没有抱怨自家不够吃怎么办。祖母的不知书却达理,这达理似乎与祖父有关吧。
但祖母的善良可能与生俱来。1937年,日本人侵略徐州,炮弹横飞,全城跑反,跑到农村躲避。祖母一家与邻居也都慌张地跑。邻居殷大娘是个寡妇,她男人曾经开一品香饭店,死后给她娘几个留了点活命钱。跑反时,她害怕丢失,就埋在了好邻居、我祖母家灶台下面的土灰里。两三个月回来后,大家都忘记放在什么地方了。殷大娘让人算了卦,认定是另一家的什么人偷去了,她天天坐門口骂人。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祖母打扫灶台,在土灰一处旮旯里扫到一个布包,摸摸,里面都是银元,她高兴坏了,想也没想,就跑着给殷大娘送去了。
祖母对她婆婆也是真当作亲娘,给她洗脚,婆婆的裹脚布一米多长,她洗。她抱着婆婆的脚在怀里,给婆婆修脚。婆婆性格较犟,非常难处,却与祖母相安无事。当年住在大杂院里,自来水是一片地区才有一处供应点,每家都得有一口缸,去自来水处挑水吃水。桶是生活必需品。三婶与祖母同住,家里买了一对新水桶,邻居们隔三岔五就来借,三婶就不高兴了,每次要收两元钱。祖母坚决不同意,是钱大还是人情大?借,不能要钱。从这件事上推断,祖母之宽是甘愿自己吃亏,能帮别人处绝不吝啬。
祖母的宽也是有底线的。祖父很小时,他父亲过世,过继给叔父王心朗、婶子曾氏。曾氏的弟弟是祖父的师傅。师傅去世了,师母认为祖父不是曾氏亲生,把祖父母列入徒儿媳行列,而不是亲戚行列。祖母坚决拒绝以此身份参加送葬,直至师母妥协。这让对方不得不对祖母另眼相看。祖母善于调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六个孩子成人后,子孙成群,但各家情况她都装在肚里,谁家需要帮助,谁家需要支持,她都会周旋,让大家庭一直团结和睦。她晚年与三叔家住在一起,三婶有次怠慢来看祖母的妯娌,晚餐故意降低档次。祖母事后马上把三婶叫到面前,严厉批评:“都是我的子女,谁来我都高兴。你们不能怠慢。”最后三婶认错,向祖母赔礼道歉。
祖母一辈子没住过医院,没有过什么大病,感冒发烧,躺上一两天也就过去了。她备有土霉素什么的简单的药,自己对付了一辈子。她有一些自己会做的药,比如她做煳冰糖茶,将冰糖炒焦了冲水喝,积食时或者是夏秋换季时,喝上一碗,泻泻肚子,病就去了。孩子这么多,难免有病有恙,但她都对付得来,从未找大夫看过病。邻居们也都受益,有病了也来找她,吃什么药如何治?她能开出药方。比如土霉素能用在许多病上,又便宜又管用。
我原以为祖母她没有文化,但是经过后来的岁月洗礼,我终于明白,她只是没有文凭。因为,她一生的为人处世就是她的文化,宽厚善良也是她的文化。又有几个有文凭的人能做得到呢?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