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体育教育的落后作为有失教育公平的一个问题,正逐渐成为相关学者、领导、家长、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性问题。针对农村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教师教学、学校体育课的开设情况,通过相关问卷、访谈等形式,笔者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益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益阳人文素质教育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亟需相关领导和教师谋求切实可行的出路。
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困惑
剖析益阳农村基础体育教育发展困难现状,探究根源并抓住主要矛盾,是加快摆脱益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
1.人口、经济发展不均衡带给益阳农村体育教育的困惑
据2005年统计,益阳市辖4个市辖区、3个县、1个县级市。各市、县、所有土地和人口、经济发展极为不均衡。
市属各区、县所有土地和人口极不均衡。城区的人口较为集中,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建设快。这些因素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城市化”,如赫山区的城中村以逐步成为“城中之村”。人口集中带给这部分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三个重要优势:一是便于管理、便于交流、便于改革;二是教育经费保障及时;三是信息传达及时。如赫山区教育局“针对该区小学,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保障小学进一步发展的一系列办法,从校领导班子建设、师资培训、学校基础设施改造、经费投入等方面全面进行规划,确保各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提升”。因此,赫山区的周边的小学教育发展较好,体育教育的发展也较为乐观。
而另外3个县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县,“地广人稀”成为这3个县人口分布的突出特点。各县中的各村小学具有离城镇远、分布零散、教学设施落后的特点。这三个县的乡村教育无论从学校硬件、投入资金等各个方面都和临近的城镇教育相比相去甚远。因此,这些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农村中小学面临着管理不便、交流不便、信息传达闭塞等困难。尽管近年来市级财政加大了对这些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但这些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条件依然十分艰苦,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根本保证。教师待遇差、工资低,许多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即使坚持留下来的教师也面临着教师老龄化和教学方法老龄化的现实问题。2004年,教育部便下发了体育教育新课程标准,但是在笔者2009年的调查得知,这三个县的农村体育教师很少有人对此进行深入学习,10%的老师学习过,时至今日再没有接受过深入学习课改的培训;72%的老师知道新课程标准,而18%的老师根本不知道新课程标准是什么。这项调查中突出体现了合格的农村体育师资严重缺乏和教学方法落后的严峻问题。在此现状下,体育教育很难讲求质量,甚至在人口稀少的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根本不开设体育课。
因此,人口、经济发展不均衡是益阳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困难的主要根源。它带给农村一线教师“显现”的困难大致可以总结为:体育教学设备简陋、教学经费缺乏、教师评价及鼓励机制不适用、没有继续教育的机会、教育观念滞后等。
2.体育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带给益阳农村体育教育的困惑
关于中小学学生体育兴趣及体育素质现状,笔者进行了专门的调查。从调查结果看:非常喜欢体育的要比非常喜欢体育课的高48%;喜欢体育的要比喜欢体育课的低3%;不喜欢体育的要比不喜欢体育的低出22%;无所谓喜欢体育的要比无所谓喜欢体育课的低23%。农村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矛盾突出。通过笔者访谈得出,造成以上矛盾的原因,除了由于教师本身能力有限,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外,最为主要的是农村学生对现行体育课程设计、教材内容非常不感兴趣。益阳农村中小学使用的教材不统一,初步统计有近五家出版社的教材在使用,而相关部门对课改后的教材使用培训极少,缺乏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材统一筹划管理与培训。
据相关部门统计得知: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有近五成以上的学生返乡务农,有些地区这一比例甚至达到八成。而在校学习的体育课程内容与城乡经济文化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调查显示:益阳农村中小学生通过体育课学习体育技能的只占7%;通过社会实践、媒体广播、网络等学习体育达到93%。农村学生在校学习体育的教学资源贫乏,缺乏乡土体育课程设计及乡土体育教材,这些都迫使部分学生丧失了在校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因此,农村中小学体育现行体育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与农村实际相脱节是益阳农村学生课堂体育学习困难的另一个重要障碍。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出路
1.加强益阳农村体育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益阳农村体育教育应该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切实建立城乡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体育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扶贫助困”工程和“两免一补”政策,为益阳农村在校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体育教科书提供保障。兴建九年一贯寄宿制农村中小学中心校,以此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对无法实现九年一贯寄宿制的中小学应全面改善其体育教学设施,定期筹拔专项资金,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农村各个中小学建立相应层次、相对专业的体育教室,购买相应的体育设备。教育信息化让益阳市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实现全市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最有效的方式。
2.加强益阳农村中小学乡土体育教材编写及相关课程的培训力度
益阳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是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并存,因此,应定购或自行翻译编写多民族语言或体现地方特色的体育教材,诸如土家族、苗族,回族、瑶族、侗族和白族等民族语言都可编入农村乡土体育教材中。购置各种民族体育器材和具有地方特色体育的用具,开设相应的体育课程。聘请和培养符合益阳农村体育发展的专业体育教师,例如可聘请符合条件的部分民间武术大师。同时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福利待遇,适当降低农村教师评职称的“门槛”,调动农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解决农村体育教师资源不足和因为不安心农村工作而造成体育教师流失的问题。把城市超编的体育教师鼓励到农村去工作,给新毕业的大学生更多走向农村教书育人的工作机会。
3.搭建益阳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平台
首先,益阳教育厅(局)要将农村中小学体育活动纳入年度教育工作规划,定期举行中小学生足球、篮球等比赛,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选拔其中优秀者到专业地方学习或选送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其次,市、县、乡(镇)要根据地方特色,在益阳农村中小学也建立一定规模的中小学体育团体,比如足球队、篮球队等。利用“五一”、“六一”、“十一”或地方风俗节日庆典活动、文娱晚会,让这些团体参与其中。第三,加强城乡体育活动交流。每年,由教育部门牵头定期组织农村中小学学生或体育团体到城市学校来,让城市学生到农村中去,以一帮一、手牵手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以达到城乡学生至少在体育方面的互补和共识。
4.依托地方师范院校提高益阳农村中小体育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依托湖南师范大学为益阳农村体育教育事业长期“服务”,形成益阳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培养的新特色。第一,利用湖南师范院校的高级知识分子和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较多的优势,为益阳农村体育教育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同时开展农村体育教师在职培训、进修,并培训益阳农村体育现代远程教学点管理人员和维护设备人员。第二,利用湖南师范大学的科学研究优势,开展有效的农村地方体育课程实施和教材编写等科研。为益阳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研究,进而从根本上帮助农村中小学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利用湖南师范大学的图书资源丰富、信息来源广范、科研成果密集、教学设备较好的优势,可为益阳农村体育教育建立体育教育调查和体育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湖南师范大学的教师可与农村基础体育教师建立稳定的关系,提供体育教学指导和咨询,参与教改实验,推广适合当地师资、设备条件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益阳农村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并根据当地对基础教育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新要求,改进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
总之,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存问题将是一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除了积极呼吁相关领导大力重视,积极促成改革之外,作为从事少数民族农村基础体育教育的教师们更需要面对现实、调整心态、不畏艰难地积极寻求改变自我的现实出路。
参考资料
[1] 徐莉.民族村落中的教师.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6(4).
[2] 李伟.20世纪8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内部效率的实征分析.教育研究,2008.
[3] 潘光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状况分析和对策耐究.教育创新,2007.
[4] 李含荣.对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投资效益的调查与思考.教育研究,2007.
(责任编辑关燕云)
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困惑
剖析益阳农村基础体育教育发展困难现状,探究根源并抓住主要矛盾,是加快摆脱益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
1.人口、经济发展不均衡带给益阳农村体育教育的困惑
据2005年统计,益阳市辖4个市辖区、3个县、1个县级市。各市、县、所有土地和人口、经济发展极为不均衡。
市属各区、县所有土地和人口极不均衡。城区的人口较为集中,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建设快。这些因素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城市化”,如赫山区的城中村以逐步成为“城中之村”。人口集中带给这部分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三个重要优势:一是便于管理、便于交流、便于改革;二是教育经费保障及时;三是信息传达及时。如赫山区教育局“针对该区小学,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保障小学进一步发展的一系列办法,从校领导班子建设、师资培训、学校基础设施改造、经费投入等方面全面进行规划,确保各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提升”。因此,赫山区的周边的小学教育发展较好,体育教育的发展也较为乐观。
而另外3个县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县,“地广人稀”成为这3个县人口分布的突出特点。各县中的各村小学具有离城镇远、分布零散、教学设施落后的特点。这三个县的乡村教育无论从学校硬件、投入资金等各个方面都和临近的城镇教育相比相去甚远。因此,这些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农村中小学面临着管理不便、交流不便、信息传达闭塞等困难。尽管近年来市级财政加大了对这些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但这些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条件依然十分艰苦,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根本保证。教师待遇差、工资低,许多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即使坚持留下来的教师也面临着教师老龄化和教学方法老龄化的现实问题。2004年,教育部便下发了体育教育新课程标准,但是在笔者2009年的调查得知,这三个县的农村体育教师很少有人对此进行深入学习,10%的老师学习过,时至今日再没有接受过深入学习课改的培训;72%的老师知道新课程标准,而18%的老师根本不知道新课程标准是什么。这项调查中突出体现了合格的农村体育师资严重缺乏和教学方法落后的严峻问题。在此现状下,体育教育很难讲求质量,甚至在人口稀少的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根本不开设体育课。
因此,人口、经济发展不均衡是益阳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困难的主要根源。它带给农村一线教师“显现”的困难大致可以总结为:体育教学设备简陋、教学经费缺乏、教师评价及鼓励机制不适用、没有继续教育的机会、教育观念滞后等。
2.体育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带给益阳农村体育教育的困惑
关于中小学学生体育兴趣及体育素质现状,笔者进行了专门的调查。从调查结果看:非常喜欢体育的要比非常喜欢体育课的高48%;喜欢体育的要比喜欢体育课的低3%;不喜欢体育的要比不喜欢体育的低出22%;无所谓喜欢体育的要比无所谓喜欢体育课的低23%。农村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矛盾突出。通过笔者访谈得出,造成以上矛盾的原因,除了由于教师本身能力有限,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外,最为主要的是农村学生对现行体育课程设计、教材内容非常不感兴趣。益阳农村中小学使用的教材不统一,初步统计有近五家出版社的教材在使用,而相关部门对课改后的教材使用培训极少,缺乏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材统一筹划管理与培训。
据相关部门统计得知: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有近五成以上的学生返乡务农,有些地区这一比例甚至达到八成。而在校学习的体育课程内容与城乡经济文化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调查显示:益阳农村中小学生通过体育课学习体育技能的只占7%;通过社会实践、媒体广播、网络等学习体育达到93%。农村学生在校学习体育的教学资源贫乏,缺乏乡土体育课程设计及乡土体育教材,这些都迫使部分学生丧失了在校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因此,农村中小学体育现行体育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与农村实际相脱节是益阳农村学生课堂体育学习困难的另一个重要障碍。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出路
1.加强益阳农村体育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益阳农村体育教育应该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切实建立城乡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体育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扶贫助困”工程和“两免一补”政策,为益阳农村在校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体育教科书提供保障。兴建九年一贯寄宿制农村中小学中心校,以此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对无法实现九年一贯寄宿制的中小学应全面改善其体育教学设施,定期筹拔专项资金,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农村各个中小学建立相应层次、相对专业的体育教室,购买相应的体育设备。教育信息化让益阳市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实现全市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最有效的方式。
2.加强益阳农村中小学乡土体育教材编写及相关课程的培训力度
益阳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是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并存,因此,应定购或自行翻译编写多民族语言或体现地方特色的体育教材,诸如土家族、苗族,回族、瑶族、侗族和白族等民族语言都可编入农村乡土体育教材中。购置各种民族体育器材和具有地方特色体育的用具,开设相应的体育课程。聘请和培养符合益阳农村体育发展的专业体育教师,例如可聘请符合条件的部分民间武术大师。同时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福利待遇,适当降低农村教师评职称的“门槛”,调动农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解决农村体育教师资源不足和因为不安心农村工作而造成体育教师流失的问题。把城市超编的体育教师鼓励到农村去工作,给新毕业的大学生更多走向农村教书育人的工作机会。
3.搭建益阳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平台
首先,益阳教育厅(局)要将农村中小学体育活动纳入年度教育工作规划,定期举行中小学生足球、篮球等比赛,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选拔其中优秀者到专业地方学习或选送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其次,市、县、乡(镇)要根据地方特色,在益阳农村中小学也建立一定规模的中小学体育团体,比如足球队、篮球队等。利用“五一”、“六一”、“十一”或地方风俗节日庆典活动、文娱晚会,让这些团体参与其中。第三,加强城乡体育活动交流。每年,由教育部门牵头定期组织农村中小学学生或体育团体到城市学校来,让城市学生到农村中去,以一帮一、手牵手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以达到城乡学生至少在体育方面的互补和共识。
4.依托地方师范院校提高益阳农村中小体育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依托湖南师范大学为益阳农村体育教育事业长期“服务”,形成益阳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培养的新特色。第一,利用湖南师范院校的高级知识分子和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较多的优势,为益阳农村体育教育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同时开展农村体育教师在职培训、进修,并培训益阳农村体育现代远程教学点管理人员和维护设备人员。第二,利用湖南师范大学的科学研究优势,开展有效的农村地方体育课程实施和教材编写等科研。为益阳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研究,进而从根本上帮助农村中小学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利用湖南师范大学的图书资源丰富、信息来源广范、科研成果密集、教学设备较好的优势,可为益阳农村体育教育建立体育教育调查和体育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湖南师范大学的教师可与农村基础体育教师建立稳定的关系,提供体育教学指导和咨询,参与教改实验,推广适合当地师资、设备条件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益阳农村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并根据当地对基础教育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新要求,改进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
总之,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存问题将是一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除了积极呼吁相关领导大力重视,积极促成改革之外,作为从事少数民族农村基础体育教育的教师们更需要面对现实、调整心态、不畏艰难地积极寻求改变自我的现实出路。
参考资料
[1] 徐莉.民族村落中的教师.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6(4).
[2] 李伟.20世纪8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内部效率的实征分析.教育研究,2008.
[3] 潘光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状况分析和对策耐究.教育创新,2007.
[4] 李含荣.对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投资效益的调查与思考.教育研究,2007.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