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开展生物科普研究实施策略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h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要求学生需要建立学科“核心素养”,生物科普研究就是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我们作为高中学生,不但要强化学科课本知识学习,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活学活用,在这里我就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简单讨论一下高中学生如何开展生物科普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生;生物科普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得到广泛提升,在完成了追求生活物质精神需求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人自身健康问题,生物技术在这种形势之下得到快速发展,我们作为高中学生,是未来生物技术发展的后备人才储备,必须要主动树立生物科普意识,积极开展生物科普研究,强化自身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养成。
  一、 高中开展生物科普研究的意义
  (一) 促进学习内容的消化理解吸收
  高中生物学内容比较丰富,学习深度也有了一定的拓展,对于我们学生学习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开展科普研究,通过实例科普探讨,有助于我们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二) 践行新课改培养“核心素养”要求
  新课改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学生的自我动手实践活动开展,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增强学生开展科普实践动手能力
  开展高中生物学的科普研究,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动手实践,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针对科普对象进行分析探索,通过认真细致的科普探讨,研究事物的生物学规律,形成生物学研究成果。通过这种科普探究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
  二、 高中阶段开展生物科普研究的有效措施
  (一) 树立积极的生物科普研究理念
  很多高中学生对于开展生物科普研究持一种怀疑态度,认为科普研究不是高中生的事情,因此缺乏开展生物科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高中生物科普理念。作为新教育形势下的高中生,我们必须要深入学习生物知识,践行新课改教育要求,转变那种被动接受式学习定势思维,纠正自己思想上的错误认识,树立主动开展生物学习的意识,积极开展生物科普研究,深化生物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内容时,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科普意识,在进行实践时不认真、不细致,其实践结果也就不理想。从这个操作实践课中,我们认真开展实践工作,细致进行微生物的培养,认真观察研究分析,就能理解我们生活中物品变质的原理,为做好食品保存工作提供科学的研究依据。
  (二) 深入扎实学习高中生物知识
  我们开展科普研究工作,是建立在扎实学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的,我们认真学习教学内容,深入理解高中生物知识,掌握其知识体系和内在规律,全面理解生物学科知识点,才能有效地进行生物科普研究。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是非常全面复杂的,与物理、化学等学科都是有着密切交叉联系,我们高中生在学习中需要进行全面的学习探讨,扎实掌握生物知识。例如:学习《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章节内容,人体的活动调节,其涉及内容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人体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其测算需要运用物理知识,人体内各种物质的合成消化过程,需要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理解消化,我们没有扎实全面的知识储备,在开展生物科普研究中就会捉襟见肘,难以达到科普研究效果。
  (三) 开展具有可研讨性科普研究
  我们开展生物科普研究,不能盲目地追求形式上的高大上,做一些超出我们知识能力范围的研究探讨,在课题的选择上必须具有现实意义,必须要紧贴我们的教学内容,又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见的,具有生活的实践基础,具备良好的科普操作性。例如:作为高中生去开展生命科技研究,去研究人的基因问题,听起来高大上的样子,但是完全脱离了我们高中生物科普研究现实,严重缺乏科学严谨性。我们可以去研究校园中绿化与环境的关系,通过两个月固定时间的观察,记录每天绿化植物的生长情况、天气情况、环境变化情况、昆虫的生活情况,探寻其中的规律练习,为我们理解生物与环境知识内容提供实践参考。通过这种切实可行的身边课题研究,学生不但理解了科普研究的含义,也提升了科普动手实践能力。
  (四) 高中生开展生物科普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开展生物科普研究工作,是一项需要高注意力、持久力的工作,作为高中生对于这项工作必须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强化专注的科学素养。一是保持科学严谨的科普态度。科普研究是一项客观严谨的工作,必须要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二是保持长期的吃苦精神。开展科普研究是一项持续性长期性的工作,作为高中必须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以坚韧的毅力完成科普研究。三是保持细心的观察力。生物的变化过程在每一天中,其变化都是细微的,我们必须要以察微见细的精神,详细观察记录生物研究结果。通过科学认真细致的科普研究开展,强化自我科普素养提升,培养自身良好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三、 结束语
  高中生开展生物科普研究探索,是新课改条件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新的学习形式,我们高中生必须要端正思想认识,积极建立学习的新思想,以积极主动的行动去践行生物科普研究,促进高中生物学学习效果提升。
  (指導老师:周文报,苏州市东山中学)
  参考文献:
  [1]任艳.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6.
  [2]敬莹.普通高中学生技术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宋奕燃,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泗洪中学高三(7)班。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化学科学也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高中化学教学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高中有机化学的特点,以乙醇的同分异构体为例,通过Chem3D软件来绘制分子结构,有利于学生比较与观察分子结构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希望能有助于有机化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进一步提高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Chem3D;有机化学;化
摘 要:化学是中学理科中的一门学科,相对于数学学科而言,这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初中化学的学习主要是为物质结构学习提前做好准备,打下相应的基础。初中化学学习对化学学科的学习而言是处于初始阶段,如果刚开始学习方式不对,学习兴趣不浓,将影响对化学的整个阶段的学习。由于初中生首次接触化学学科,再加之化学学科本身的内容比较复杂,初中生在化学学习时还是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初中化学学习的主要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进步,人类对于大自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工业化进程中,人们乱砍滥伐,污水任意排放,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许多动植物正在失去它们的栖息地,失去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许多珍贵物种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因此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亟待解决。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应该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强化环境意识,采取一系列的实施策略,以及开展课外活动或者进行环境宣传等手段来
摘 要:化学是学生初中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新课改对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化学教师需致力于高效教学。只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情境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将化学教学的针对性大大增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文章围绕情境创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首先重点讨论了情境创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