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末,柬埔寨正处于内战时期,当时的执政党红色高棉败走金边,向郊区撤离。为了阻碍政府军的追击,红色高棉来到丛林深处的崩密列,将其作为临时的武装据点,在周围布满地雷。排雷工作人员阿基拉,5岁时就被红色高棉抓去做了少年兵,6岁便开始在崩密列学习埋雷。他坦言,自己当时就像个埋雷机器,他们说埋哪儿就埋哪儿,每月能埋4000到5000枚地雷。战争结束后,他倍受良心折磨,遂以排雷赎罪。再次回到崩密列时,他说:“我曾在这儿埋过雷,但我记不清埋了多少。现在,我把生命交给地雷,一切都由它审判。”
2003年底,经过众多排雷工作人员的努力,崩密列正式对游客开放。如今,这座隐藏在丛林里的“废都”,也在一点一点地向世人展现它别具一格的魅力。
庙宇背后的古城来自“失落之城”的美
崩密列,在柬埔寨语中意为“莲花池”。对于信奉佛教的柬埔寨来说,莲花是美好、善良、圣洁的象征。该国任何一个寺庙前的水塘里,都会有大片莲花,甚至在一些酒店的大堂,也能闻到水缸中漂浮的睡莲所散发出的阵阵清香。当然,崩密列也不例外。一到夏季,它周围的护城河上,便铺满了亭亭玉立的莲花。
虽然已成废墟,但崩密列的总体规模仅次于吴哥窟——它东西长1025米,南北宽875米,内部还环绕了一圈宽45米的护城河。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崩密列并不算是一座庙宇,而是一座还未修完的城市。2012年,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局、法国远东学院和悉尼大学通過激光雷达技术获取了崩密列的图像,数据显示出森林覆盖下的完整情景,一座俨然有序的古城就此浮现出来。崩密列的主体建筑位于遗址中心,由高耸围墙包围,外部有藏经阁、圣殿和一系列画廊。主体建筑的围墙与建筑内的回廊、平台相互连接,形成了十字交叉的形制,从中能窥见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影子,整体格局严密紧凑,在吴哥遗址中可谓独具一格。 曾有来自各国的专家,试图修复崩密列,但因为这里的建筑基本是由难以修复的砂岩石构成,再加上大自然毫不留情地吞噬,他们在实地考察后,纷纷打了退堂鼓。直到现在,崩密列还保持着最初被探险家发现时的样子,给人一种与印第安纳·琼斯一起探宝的幻觉。
在崩密列的入口处,坐落着两座呈扇形的蛇头雕像,顶端共有5个蛇头,中间的最大,其他两边各有两个小的,上面刻有精美细腻的花纹作陪衬,蛇的表情并不狰狞,相反,还显露出几分萌态。越往里走,能看到更多类似的蛇头雕像,其中有一个看不到任何损伤的,便是整个吴哥保存最完好的蛇头雕像——在2009年被发现之前,这座蛇像一直被埋在地下,所以才没有受到自然环境和掠夺者的侵害。千年以前,蛇曾被这里的人们视为河流的保护神,河流既能带来丰收,也能带来洪水、干旱等自然灾难,于是人们开始寻求庇护,对蛇加以膜拜,这也是为什么崩密列会有如此之多的蛇像和蛇画。
沿着蛇头雕像进去,入目即是一座位于中央且破败不堪的建筑,巨大的条状石块横七竖八地错落堆叠在周围。所有建筑的墙顶、窗棂和门梁都任由绿植肆意蔓延,青苔的浸润使它们灰败的表面泛着幽幽绿光,这些生命力极强的生灵牢牢钳制着石块,层层环抱、交叠往上,努力向天空生长。在众多参天古树的遮蔽下,即便是盛夏,也只有些许阳光透过,它们的根已和这里的建筑水乳交融,仿佛双胞胎那般亲密无间。斑驳的光影遍布一地,雕刻变得愈加清晰,即便有很多已变得残缺不全,也能看出工匠的高超技艺。立柱、山花、门楣以及须弥台等都刻有繁复且精细的纹饰图案,回廊转角处的阿普萨拉女神形态各异、优雅端庄,就连须弥台上的植物组合纹饰也十分考究。这种残破之美,就如同作家蒋勋在《吴哥之美》一书中所说:“好像触碰到内在最本质的生命底层,美的震撼竟然变成一种心痛,美竟成了不忍……”
扑朔迷离的身世辉煌文明湮没雨林
“19世纪70年代,当路易斯在雨林里苦苦跋涉时,不知不觉间,他看到满目的藤蔓和树木中,竟矗立着一座规模堪比城市的废墟。这里几乎没有完整的东西,大块大块的柱石横七竖八地垒在一起,粗藤细蔓和青苔肆意地缠绕在各个角落,顶上的天空被巨树遮掩,迷雾浓得看不清远处,令人感到阴暗幽深……”这段资料记载的,是法国探险者路易斯·德拉波特第一次发现崩密列时的场景。从那时起,便不断有人前来做调查研究,试图弄清楚崩密列的“前世今生”,但事与愿违:直到现在,学界关于它的建造时间仍然存有争议。
由于缺乏碑铭及古代文献的记载,崩密列的建造时间和目的仍然是个谜。在早期研究中,崩密列曾被认为是一座建于阇耶跋摩二世时期(802~850年,高棉帝國建立初期)的宫殿,但这一假说很快被否定。通过对遗址石块的技术分析,有学者认为,它建于高棉帝国的极盛时期,也就是苏耶跋摩二世时期。此外,还有人对崩密列的建造形制、风格、装饰艺术进行对比分析,同样推断出它建于12世纪中期,即苏耶跋摩二世时期,这也是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尽管细节不同,但这些结论都有一个共同点:崩密列诞生于高棉帝国。
“真腊”是中国对高棉帝国的古称,一名叫周达观的元代官员,曾奉命随使团前往“真腊”,而后他将所见所闻写成了《真腊风土记》一书。书中记载:“真腊”有一座遍布庙宇和宫殿的宏伟都城,城内坐落着精雕细琢的金塔金像,这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一年能收获三四茬水稻……可见,周达观造访之时,正是高棉文明的鼎盛时期。高棉帝国和历史上的许多强国一样,经常对外大肆扩张,从周边掠夺粮食、财富和奴隶。没有这些资源,苏耶跋摩二世是无法建起吴哥城和如此多的庙宇的,比如现在闻名世界的吴哥窟便是其一。因此,也有历史学家猜测,崩密列很可能是苏耶跋摩二世为了宗教信仰而修建。
从14世纪起,高棉帝国的邻居暹罗(今泰国)开始强盛起来,并多次入侵和洗劫吴哥城。1432年,吴哥城再次被暹罗占领,高棉人被迫把政治中心迁往南部的金边,高棉文明就此衰落,崩密列成为废墟的原因,也可从中窥见一二。曾经煊赫一时的高棉帝国,仿若崩密列里的建筑一般,散落成一地断垣残壁,被埋葬在雨林中;如今,只能从某块砖雕的极美构图里,依稀触摸到昔日盛世的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