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形式逻辑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来源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o_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政教育各国都有,只不过是隐性和显性的区别.形式逻辑教学的各个章节:绪论、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命题逻辑、概念、谓词逻辑、模态逻辑、归纳逻辑、假说、论证中蕴含了思政教育的内容,把形式逻辑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教学过程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形式逻辑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主体作用,设计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多种课堂形式展示逻辑知识中蕴涵的思政内容.
其他文献
从《演证上帝存有的惟一可能的证明根据》到《纯粹理性批判》,康德本体论证明批判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纯粹理性批判》否定了《证明根据》中康德自己所主张的“本体论证明”,即从作为一个结果的可能事物推出作为一个根据的“神的实存”的证明方式;二是《纯粹理性批判》推进了《证明根据》对笛卡儿派从作为一个根据的可能事物推出作为一个结果的上帝的存有的证明方式的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对笛卡儿派本体论证明的批判,要比《证明根据》中的批判更有层次性,也更加全面系统.此外,康德也采用了一些新的术语.其中最关键的术语创
逻辑贯穿于人民警察工作的全过程,无论受案立案、询问讯问,还是侦查移诉、执行调解等等,无不体现逻辑的魅力、闪耀理性的光辉.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公安院校逻辑学教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公安院校开展逻辑学课程思政具有必然性和可能性.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专业课之外很重要的一门通识课,其课程思政具有自身特色的同时,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共通性,能够形成协同效应.阐述课程思政的时代背景、内涵、应用价值,加强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深入钻研,细致梳理,找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将之有机融入教学之中,才能提高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有效性,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融为一体的教学目标.
公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公安机关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公安教育特点,开展课程思政以确保公安队伍的政治属性是当下我国公安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高等数学作为公安技术一级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找到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在数学课堂实施课程思政,发挥隐性教育作用,确保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推进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了一定的功能.公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尚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在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结合现阶段公安院校实际提出具体对策建议,对促进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具有深远的意义.
Entering the third decade of the 21st century, Asian regional cooperation1 is standing at a new starting point. Internally, regional cooperation has reached a plateau, which requires regional countries to make necessary policy adjustments and show greater
期刊
在韩炳哲的《时间的味道》一书中,现今的时代被称为“一个没有芳香的时代”.人们正经历着一种时间危机,它归根于时间的原子化.原子化的时间是一切都袒露于现时的断点式时间,书中将其称为“不良时间”.这些断点无法建构起整体的支撑,它们消弭着时间的张力以及时间得以秩序化的韵律.由此人们常常感到生活中缺少持续的经验和缓慢的过渡.积极生命的绝对地位与如今的时间危机紧密相关.在过度强调有所作为的过程中,生命里凝思的元素以及人们逗留的能力被剥夺,人逐步降格为纯粹的劳动动物.面对原子化的时间,我们无须缅怀二维平面的、向心化的神
量刑协商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实践中,量刑建议对控、辩、审三方的拘束力存在争议,尤其是在量刑建议精准化的背景下该分歧越发明显,直接影响该制度的运行效果.应从公诉权与审判权优化配置方面,明确公诉权在认罪协商领域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公诉权扩张的边界范围,真正构建精准化量刑建议对裁判结果拘束的诉讼规则.同时还需要完善配置制度,制定精准化量刑建议的细则指引,提高被追诉人协商地位,建立刑事案件审前处理的诉讼机制和法官多元化的审查方式.
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一场大考.在疫情防控期间,个别公安机关出现的执法简单粗暴现象,反应出当前的公安执法能力还没有达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公安机关应以疫情防控为契机,以暴露出来的问题为导向,以“三个效果”相统一与法、理、情有机融合的理念为指导,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执法能力与社会治理能力.
对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冒用他人身份贷款自用行为的定性,司法实践中适用的罪名颇不一致,判决结果出现贪污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或挪用公款罪、骗取贷款罪、贷款诈骗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等数个罪名.对于冒名贷款自用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的行为,根据主体的身份应以贪污罪或职务侵占罪认定.对于冒名贷款自用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的行为,认定为违法发放贷款罪更为合适.这种行为的罪数形态是单纯一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