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之什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ince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不清哪一次了,大约是1995年或是1996年,中国作协在梅地亚召开理事扩大会。大会中途,我离开会场,借去洗手的机会,先过过烟瘾。烟点着,猛一抬头,见过厅对面墙根处,几个女孩围着汪曾祺先生,像采访,又像聊天,便下意识地走近前去。
  其时,汪老正为哪位女孩在笔记本上题字。他抬头瞪我一眼,以为是有什么事要打搅,脸即沉了下来。中新社的王晓云见我们似乎并不熟悉,便主动介绍,说了我的名字,见他仍不搭理,其他几位也帮着圆场。这当儿,汪老突然打断大家的话头,以不耐其烦的表情回道:
  “知——道!王巨才!几斗?”
  知——道,几斗。什么意思?
  或许是他的高邮语音急促话难懂,不只是我,连旁边这几位也都一脸茫然,莫名其妙。
  汪老沉着脸,又重复一遍。
  众人仍是疑惑不解。晓云边回味,边迟疑地翻译:
  “汪老问,几,斗,几,斗……”
  呀,几斗,几斗!慌乱间灵光一闪,猛地从汪老那黧黑的故作不快的面部表情中觉出一丝揶揄、调侃的意味,这才恍然大悟:呵,这老头原来是拿曹子建“才高八斗”的典故在“挖苦”我,同我开了一个敏捷、幽默而又不失高雅的玩笑嘛!
  于是连连抱拳:岂敢,岂敢!惭愧,惭愧!落荒而逃。
  身后随即响起一片会心的笑声。
  这是我同汪先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汪老的大作早已拜读。名噪一时的《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外,他的散文也广受推崇。1993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过他的一个随笔集,责编送我一本,集子的“自序”只百十来字,干净、洒脱、别致、毫不做作,却让人立马体会出何为随笔,何为大家手笔:
  我已经出过两个散文集。有一个小品文集正在付印。在编这个集子的同时,又为另一出版社编一个比较全面的散文选。那么,这个集子怎么编法呢?为了避免雷同互见太多,确立了这样一些原则:游记不选;纪念师友的文章不选;文论不选;抒情散文不选。剔除了这几点,剩下的,也许倒有点像个随笔集了。是为序。
  这本书,我一直置于案头,不时翻阅,其中写到的那些陈年旧事、寻常人物,惟妙惟肖,总让人过目难忘,而无论是高邮的鸭蛋野菜、昆明的鸡枞牛肝菌,还是张家口的蘑菇马铃薯,这些司空见惯的家常菜蔬,经由他绘形绘色的描写,也都活色生香,引人垂涎。
  不只文章好,汪老的书法绘画在文人圈里也大受追捧。作协的工作安排,每年春节前,党组和书记处成员都要分头慰问在京的理事,即后来的“全委会委员”。分配走访任务时,几位年轻同志都争着要去汪老家。
  我因年纪稍长,不便与年轻人相争,故从我到作协直至汪老去世,从没去过他府上。其间虽也有几次在会议上或聚餐时的会面,甚至还一同去过四川、云南采风,但考虑到他总也应酬不暇,太忙太累,也没好意思张过口。但令我欣慰的是,我现在手里确有一幅汪老的書法作品,是专门赠给我的:
  山下鸡鸣相应答
  林间鸟语自高低
  芭蕉叶响知来雨
  已觉清流涨小溪
  旧作宿桃花源 书奉巨才同志
  一九九六年六月
  字的由来,说来也颇有趣。老作家柳萌有一篇文章,发表在2008年12月6日上海的《解放日报》,写他和同事到虎坊桥汪老新居求写书店牌匾事。其中一段写到,牌匾写好后,他们还想给自己讨幅字,又不好意思明说,于是就去翻书案旁边的字纸篓。
  汪老问:“你这是干什么?”我说:“看有没有你扔掉的字画,我们好拣一两幅啊。”汪老拿眼瞪了瞪我,把我的胳膊一拨拉,说:“去。要什么字,都谁要,说。”听口气,老人今天兴致不错,竟然如此爽快答应,我们三人就每人讨要一幅。除此之外,得寸进尺,我又用试探的口吻,给王巨才要了幅字,没想到汪老也答应了。那时巨才刚从陕西调来中国作家协会,还没机会与汪老认识,我私下里跟巨才接触几次,觉得他为人比较正派,对困难中的《小说选刊》非常理解,令我这个当家人非常感动。有几次跟巨才聊天,知道他是一个书法行家,作家中最喜欢汪老的字,这次就想帮他求一幅。我把情况跟汪老说了说,他一听遇到知音,立刻就来了精神,展纸挥毫写了一幅。
  汪老的这幅字,以隽秀自如的行楷写就,“旧作”的清新脱俗自不待言,单就笔墨意态和章法布局,在我见过的汪老书法中也算十分讲究的。能得到这样一件墨宝,虽属意外,细较起来,也是缘分所关。没事时,我常常对着它静静地端详,回想这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好老头惯常的才气、学养、人品、文品,琢磨他何以总被大家目为当代文坛“最后一位文人”。
  说来真是天意难问,人生无常。就在这则纪念汪老逝世20周年短文匆匆草就之际, 6月26日上午,突然传来柳萌先生去世的噩耗。又一位正直、善良的好人离去,闻之不胜痛惜。他因病住院我是知道的,因怕打搅休息、治疗未去看望,也是后悔莫及。特此附笔,以表达对他的悼念与追悔之情。
其他文献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一件事令我难忘。我上课有个习惯,总要喝水。有一天,我又举起杯子准备灌水,兰花同学突然对我说:“老师,你为什么老喝水呀?”“因为……咳咳咳……”我回答不出来。这时,庞炳同学举手要回答。“你没看他身上有条大鱼吗?他要是不喝水,那鱼就干死了!”同学们盯着我花衫上印着的锦鲤图哈哈大笑起来。笑过之后,好多孩子拿出小本子,嘴里喊着:快记下来!快记下来!然后埋头写起来。当时我好感动,学生到了
中国的改革派官员中,有越来越多的“诺斯增长”的信徒。他们笃信,转型中国需要依靠制度创新来释放全新动力。  2012年8月,一位基层改革派官员走向仕途终点。船到码头车到站,是每一个体制中人无法逃脱的宿命。60岁的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留下了一个渐行渐远、壮志未酬的背影。  他是继仇和之后,最受关注的一位符号性人物。从推动红河州乡镇直选,到取消全省中考,在同僚眼中,这是一个不安分的搅动者。  卸任演
[案例背景]  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合作学习,自主和创新学习、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树立“全纳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按音乐节奏做出街舞组合二动作,通过学练提高学生协调性、柔韧性、力量等身体素质。在学练和表演中,学生充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句型的教学占了很大比例。学生在理解重点句型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操练是非常关键的。操练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笔者在本文中将句型操练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在句型教学中的新思维。  关键词:操练;反兴趣;句型    一、句型本身的难易程度  我们可以粗略地将重点句型分成to be句型、there be句型、一般现在时句型、现在进行时句型、一般过去时句型、
第一次教学    一、感悟诚信  1 出示:健康、美貌、机敏、才学、诚信、荣誉、金子。  2 其中每一项都是我们想要的,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假如只能让你选择其中的两样,你会选择什么?(学生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有关诚信的话题,看看你的选择值得吗?(板书:诚信)    二、理解诚信  1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讲诚信的人,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听一听《曾子杀猪》的故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而其中的叙事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文体,一般以写人、叙事为主,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侧重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抒发某种特定的感受和情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组主题为“生活启
桃花依旧,  野草初生,  柳丝团团如烟,  无处不茸茸。  春风清隽,  溪水潺潺,  燕翼差池,  处处皆美景。  最美不过晚晴天,  倚树的藤萝在风中摇曳,  紫茉莉在斜晖里倾吐心事,  银合欢在原野里翩翩起舞。  马不停蹄的人生,  行色匆匆的梦想,  驻足后的寂静令人心惊,  踮脚张望,心下茫然。  人生一世,  草木一秋,  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何事慌张?  人又当在何处?  在轻风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尺之一,因此作文教学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长期以来,小学生“害怕作文,言之无物,抄袭套用”的现状,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对班上的学生做过调查后发现,是以下原因造成了学生怕写作文:(1)学生找不到写作素材。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两点一线的生活使学生没有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自然也就无素材可谈;(2)学生缺乏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够稳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充分说明了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怎样学习。这就要求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应该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改变自己的角色,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活动过程,真正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技能,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思想品德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十九岁的鲁滨孙为了实现航海的梦想,毅然放弃舒适的生活,踏上了航海的征途。在一次海难中,他被巨浪送到一座荒岛上,从此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孤岛生涯。他并没有被吓倒,而是敢于向自然挑战,向死亡挑战,搭帐篷、围篱笆、筑“城堡”、制器具、种粮食……后来他在岛上救下了一个将要被杀的土人,他叫这个土人“星期五”。他以非同寻常的智慧、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终于回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