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创新素质的培养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临新时期教育的现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重要方面,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崛起的灵魂。面对这样一种现实,我们作为政治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大胆创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新课程创新素质政治教学教育创新创新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而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类素质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新世纪的教育必然成为全面创新的教育。因此,在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研究创新型的课堂,改革政治教学方法
  传统的政治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一般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一节课常常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样做、意义等几个环节(不同的课题内容有所不同),这些完全由教师总结讲解完成,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甚少,因此创新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对学生真正听、说、读、写、思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毫无效果,教师尽情表演,而学生却一头雾水,临考总搞题海战术,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因此传统的政治教法必须改革。我门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良好习惯和方法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4)在拓宽政治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引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激发。
  二、灵活运用先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出现,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弊端,由于课容量比较大,如果学生不能充分预习课本,就无法掌握课堂设计和内容,对课程内容的准确理解就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必须继续探索与多媒体教学相适应的预习和巩固程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三、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结构,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多元化政治课”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理解和运用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政治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政治理论教育与道德思想教育。
  四、激发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其次,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意识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再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索的空间,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最后,充分尊重和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注重教师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努力追求创新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7例脑梗死患者,以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实验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
本文以《微机原理》试题库为例介绍了一个我们自行设计和开发的适合高校使月的试题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于FOXPRO2.6FORWINDOWS3.2环境中,并充分利用了WINDOWS下的画笔(Paintrush
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探索勇敢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阐析勇敢为什么能促进创造力的发展。作者认为,为了培养人勇敢的品质与创造力,须在提供“宽容的环境”和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两
【正】 《熊公平海碑颂》现存于江苏省太仓县浏河镇郑和纪念馆碑廊,嵌在原“天妃宫”正殿东侧楼下墙壁上.全碑高2.18、宽1.1米;碑额高0.5米,上有篆书碑名全称为:“整饬苏松兵
作者评介陶敏先生新近出版的《全唐诗人名考证》一书,认为该书广泛占有史料,穷究史源,缜密细致地考证出《全唐诗》中大量未知人名,并纠正了书中许多人名、官名、地名等错误,以及前
我国的基础教育最关注儿童的最优发展,而最优发展表现为儿童的生动、活泼的特性是否得到关注,是否注意儿童个体间的差异。而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其中一个重要指征是看课堂是否
【正】我国东南地区在远古是越族的活动舞台。越族先民所创造的新石器文化,在苏南和浙江地区有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嵩泽文化、良渚文化、北阴阳营文化等,在江西和粤北地
【正】《天亡毁》是西周初年的一件重器,史料价值极高,向为学者所瞩目。六十年代前后曾掀起过一次讨论高潮,见智见仁,各有所获。然而,关于《天亡毁》所记史事的性质,争论特多
雄性小鼠分别经腹腔注射3.00mg·Kg-1的偏钒酸钠。染毒六周后每组随机取5只小鼠进行造模检查,此后,治疗组每日经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1.6mg·Kg-1。连续给药五周后取材、分别
通过对大圆角磨前齿轮滚刀齿形设计分析,阐述了该齿轮精度的保证,介绍一种较优化而适用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