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尖子生培养的认识和感悟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limi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尖子生,是每一个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探讨如何培养尖子生,让尖子生能得到科学的指导,使他们能健康地发展和成长。下面根据自己的做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什么样的学生才算尖子生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很多人依然存在认识的误区。实际上,这是一个必须搞清楚、弄明白的问题,笼统的谈论,不能解决问题。只有让教师明确什么样的学生才算是尖子生,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瞄准方向。我以为,尖子生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1.有良好的品行,学习目标明确、远大
  志向高远的人更有培养价值,更值得我们下功夫去雕琢。已经远去的钱学森、巴金、季羡林、启功等大师,不但学识高而且品行好,从小就有不凡的志向。这一点,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应该高度重视。
  2.综合素质要高
  我们在选拔尖子生时,容易被分数迷惑而忽视综合素质。其实,杨振宁、钱学森等大师,他们的综合素质都很强,都能从其他学科汲取营养。我们在培养尖子生时,总是喜欢和高考对接,总是瞄准高考,这是极其短视的。其实,我们的培养目标不应是一年出几个北大、清华的学生,而是多少年后能出几个大师、几个大家。北大、清华不应成为我们的终极目标,把培养的目标放得更远一些,成长链再长一些,才更科学合理。
  3.智商、情商潜力巨大
  尖子生不能只是一时的尖子,而应有强大的发展后劲,甚至一生都保持良好的发展优势。这一点,我们必须看准。为此,在选拔学生时,智商和情商并重才好。
  4.注意“偏才”“怪才”
  最近几年,一些非常规发展的学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像韩寒、郭敬明等。事实证明,这样的学生也是尖子生,虽然是偏科生,但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也应该创造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只是目标,不全面的人太多太多,特长生中的尖子生也要高度重视。
  二、让尖子生向名人看齐
  名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名人的成功虽然有先天的优势,但也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许多方面值得学习借鉴。笔者常常利用班会和语文课给学生灌输名人的学习方法、名人的成功之道、名人的家庭环境、名人的逸闻趣事。从政治家到军事家,从科学家到教育家,从文学家到企业家,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名人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斗志和兴趣,也拉近了学生和名人的距离。
  我时常教育学生要向名家看齐,要有名人的意識和思维,要和名家比一比、赛一赛。有时,我会单独找一些有潜力的尖子生谈话,告诉他们成功人士应有的品质、应有的追求、应该做到什么。尖子生有了心中的榜样,也就有了学习的乐趣和斗志,有时会还模仿名人的生活。让尖子生从一开始就具备尖子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理想,尖子生才能健康长久地发展。
  三、重视尖子生的“共生效应”
  人们把植物界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尖子生也能产生这种“共生效应”,他们在班级能营造浓重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探索良好的学习方法有着潜在的带劲作用。对尖子生,我在力求让他们发挥榜样作用的同时,也注重发挥他们强大的辐射作用。最初我将尖子生分散,安排他们与后进学生同桌,后来觉得弊大于利。现在基本上水平相近的学生同桌,前后座尽量安排相对后进的学生;个别尖子生虽和水平略差的同学同桌,但前后座尽量另有尖子生。这样,尖子生们更能互相激励和借鉴;对后进学生来讲,平日学习不会过于焦虑,同时也不影响他们课下请教问题。
  四、关心尖子生的自主学习
  尖子生有其独有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质,他们的学习应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思维“最近发展区”的认识规律。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尽可能还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我经常引导尖子生注意的问题就是:你觉得哪些科目相对还比较薄弱,存在什么问题,你准备怎样操作,你每天完成作业之后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时间,自主时间都做些什么,等等。有的学生告诉我没什么自主学习时间,一般就是完成作业,我认为他主观上还缺乏对尖子生的身份认同,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我就问他:“你这样层次的人如果只能完成作业,那你和中等学习水平的人还有什么区别?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和优化又从何说起?”自主学习,我对尖子生讲,也对全班讲,这更能促进尖子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如果大家都认为自主时间和自主意识很重要,尖子生就会更认同,更重视。
  五、关心尖子生的自我约束力
  一般来讲,尖子生更能听从教师的教导并遵守纪律,更能严格要求自己。但是这不是绝对的,而且是完全有可能变化的。尖子生学习成绩优异,但不能“一俊遮百丑”,我觉得有必要加强对尖子生的情商培养,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突出问题。尖子生只有懂得约束自己,才会管理好自己并保持严谨作风,不断进步,才会更有榜样作用以激励班级,才会不影响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鉴于相关的经验和教训,我逐渐认识到:对尖子生应该首先在理念上保持清醒、公平和严格,并在行动上予以及时、具体的指导和要求。我们要以理服人,取得家长的配合,教育效果才能更令人满意。
  当然,对尖子生,也不能完全用一种模式来分析他们、要求他们,更不能用一种方法来教育他们,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着眼于效果。
其他文献
一  “老师,王涛又没带作业!”课代表李珂气喘吁吁地跑到办公室向我报告。我很了解没带作业的这名学生,每次说服教育对他只能奏效一两天。这次怎么办呢?  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你的作业呢?”“老师,我忘带了。我不是故意的,我……我确实忘带了!”我叹了口气说:“你又让老师失望了,对吗?”“嗯!老师,我……我下次一定改。”“咱们上次说好了,再忘带作业就要上坏人坏事记录本。”他看了我一眼,眼里分明充满后悔和
笔者曾两次有幸被邀作为某市初中地理优质课比赛评委之一,聆听了15位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备受启发和鼓舞。  广义上讲,通常所说的示范课、观摩课、评优课等都属于公开课的范畴,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教师们都在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已的教学行为,这些教学行为的变化在公开课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十分可喜。然而,在这次优质课评选中,笔者也看到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个个“美丽的错误”  初中地
一、班主任常见的心理矛盾  1.普通人与榜样的矛盾。班主任长期置于广大青少年的监督之下,在学生面前要随时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学生的榜样。可是班主任又都是普遍人,由于要加倍严格自律,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具有文饰性,故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2.工作创新性和重复性的矛盾。培养未来人才,必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具有创新性。可是班主任工作中有许多繁杂重复的工作,这种繁
摘 要:本文着重探讨我国家庭教育的不良教育方式、原因,以及改善不良教育方式的对策性建议等。  关键词:不良教育;改善  一、不良家庭教育方式  1.过分“保护式”的家庭教育方式  由于父母的过分保护,使得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不仅使孩子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学习能力受到限制,而且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也十分不利。  2.过分“干涉式”的家庭教育方式  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度的限制,总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