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于2009年4月来到石家庄市某寄宿制学校实习调研,这所学校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学生在校生活军事化,统一着装,统一上课和运动,统一吃饭和睡觉,所有活动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除休息外宿舍楼的门大部分时间都锁着,要求到点必须离开,平时不得随意进入。学校用有形的围墙和无形的制度将学生封闭在校内,将学生的生活脱离了社会生活实践,学生不能完整地经历、体验真实的生活,又怎么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呢?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从生态学角度看,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生物群体,学校是与学生直接作用的环境,也是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生态系统,因此学校教育也必须遵从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然而,学校目前所实行的封闭式管理却违背了学生发展的生态学规律,违背了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因此,值得我们对此展开进一步思考。
一、 “封闭式”破坏了个体发展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认为,人的发展受到与其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这种生态环境是由若干个镶嵌在一起的系统所组成,与学生的发展有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有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并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系统。这个整体系统中的每一个子系统都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复杂的生态学意义,也就是说成长中的孩子应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全面和谐的教育影响,在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封闭式学校管理只强调课堂教学和校内活动,忽视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人为地把学校和家庭、社会割裂开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只重视学校教育。家庭在孩子性格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家长对孩子最为了解并倾注了极大的爱,孩子在成长中遇到了烦恼和困惑,就能及时与家长沟通和交流,这种行为是孩子心理健康的表现。人是社会的人,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接触社会环境,贴近社会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将学生封闭在校内,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让学生多了解社会时事,但绝大部分的社会时事基本上是经过学校筛选了的,供学生了解的时事是以正面的社会现象居多,这就使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容易片面化和简单化,导致学生一旦走出校园就很难适应“围墙”外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
二、“封闭式”容易产生“花盆效应”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教育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部生态环境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着教育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封闭式管理把学校看作一个封闭的局部生态环境,人为切断其与外部系统的联系,导致学校教育系统各生态因子适应阈值下降,生态幅变窄,一旦学生离开该生态环境,就难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这就是“花盆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人为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在一段时间内,作物和花卉可以长得很好,但是离开了这种小生态环境,作物和花卉就会枯萎凋谢。同样道理,在学校的管理中,关起门来,创设封闭的教育环境,实际上把学校变成了一个花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斯宾塞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社会阅历的增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逐步积累经验的过程,因此只有从学生时期开始广泛地接触社会,才能在离开校园时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独立地生存和发展。
三、“封闭式”挤压了学生生态位
在生态学理论中,生态位是指在一个群落中,每个物种都有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时间、空间和功能位置。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态位,这与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性格、成长经历等有关。这就要求我们要确立学生在校园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认识到每个学生存在的都是唯一的,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爱好、特长和经验,在个性特征和发展阶段上各不相同,即他们都有适合自己生存的生态位。而封闭式教育则过于强调统一性,要求全体学生按照一种生活模式,推行加班加点、时间加汗水的教育方式,总是让学生把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书本知识上。这样就挤压了学生的生态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世界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生命,引导他们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和完善他们的良好个性,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独立个体。
综上所述,学校对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教育生态规律,既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该以学生一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范国睿. 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刘云杉. 学校生活社会学[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胡祖吉.生态学视野中的和谐校园建设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
[4] 张大友. 学校封闭式管理质疑[J]. 天津教育,2004(12).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从生态学角度看,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生物群体,学校是与学生直接作用的环境,也是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生态系统,因此学校教育也必须遵从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然而,学校目前所实行的封闭式管理却违背了学生发展的生态学规律,违背了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因此,值得我们对此展开进一步思考。
一、 “封闭式”破坏了个体发展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认为,人的发展受到与其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这种生态环境是由若干个镶嵌在一起的系统所组成,与学生的发展有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有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并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系统。这个整体系统中的每一个子系统都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复杂的生态学意义,也就是说成长中的孩子应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全面和谐的教育影响,在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封闭式学校管理只强调课堂教学和校内活动,忽视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人为地把学校和家庭、社会割裂开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只重视学校教育。家庭在孩子性格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家长对孩子最为了解并倾注了极大的爱,孩子在成长中遇到了烦恼和困惑,就能及时与家长沟通和交流,这种行为是孩子心理健康的表现。人是社会的人,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接触社会环境,贴近社会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将学生封闭在校内,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让学生多了解社会时事,但绝大部分的社会时事基本上是经过学校筛选了的,供学生了解的时事是以正面的社会现象居多,这就使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容易片面化和简单化,导致学生一旦走出校园就很难适应“围墙”外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
二、“封闭式”容易产生“花盆效应”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教育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部生态环境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着教育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封闭式管理把学校看作一个封闭的局部生态环境,人为切断其与外部系统的联系,导致学校教育系统各生态因子适应阈值下降,生态幅变窄,一旦学生离开该生态环境,就难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这就是“花盆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人为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在一段时间内,作物和花卉可以长得很好,但是离开了这种小生态环境,作物和花卉就会枯萎凋谢。同样道理,在学校的管理中,关起门来,创设封闭的教育环境,实际上把学校变成了一个花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斯宾塞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社会阅历的增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逐步积累经验的过程,因此只有从学生时期开始广泛地接触社会,才能在离开校园时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独立地生存和发展。
三、“封闭式”挤压了学生生态位
在生态学理论中,生态位是指在一个群落中,每个物种都有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时间、空间和功能位置。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态位,这与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性格、成长经历等有关。这就要求我们要确立学生在校园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认识到每个学生存在的都是唯一的,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爱好、特长和经验,在个性特征和发展阶段上各不相同,即他们都有适合自己生存的生态位。而封闭式教育则过于强调统一性,要求全体学生按照一种生活模式,推行加班加点、时间加汗水的教育方式,总是让学生把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书本知识上。这样就挤压了学生的生态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世界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生命,引导他们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和完善他们的良好个性,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独立个体。
综上所述,学校对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教育生态规律,既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该以学生一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范国睿. 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刘云杉. 学校生活社会学[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胡祖吉.生态学视野中的和谐校园建设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
[4] 张大友. 学校封闭式管理质疑[J]. 天津教育,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