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己的事自己来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mon521mu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儿子一家回国探亲,我到机场接他们。
  啊,他们来了,来了!可怎么搞的,儿子两手空空,儿媳只背了个小挎包,8岁不到的孙子却又背又提,几天前刚满4岁的小孙女更是左手拎着提袋,右手还费力地拉着行李箱。“Karl!Amily!奶奶在这儿!”听到我的呼唤,两个小不点扔下箱子喊着:“奶奶!奶奶!”向我扑来,可刚跑几步又不约而同地返回去各自拉着自己的箱子。看到他们吃力的样子,我真恨不得跑过去帮一把,可隔着栏杆又进不去;想要儿子和儿媳帮他们,可他们正微笑着向行李提取处走去。好不容易等孙子孙女出了栏杆,我一下子把她们拥进怀里,一个劲儿地问:“累不累?为什么不让爸爸妈妈拉?”“不累。”兄妹俩答得很干脆,“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拿!”
  好一个自己的东西自己拿!
  这,就是美国式的教子观,就是美国一贯倡导的自立精神。我不由回想起在美国和他们一块儿度过的日日夜夜。
  记得那是我第二次去美国时,小孙女刚满半岁,白天,她自己捧着奶瓶喝奶;晚上,独自一人睡小床,不哭不闹很好带。可到10个月大时,她仍不会爬。大人很着急,可把她往地上一放,她立刻脸涨得通红,双眼盯着大人,就是爬不起来。如果硬要她爬,她就放声大哭,眼泪巴巴地。我不忍心看她那求助的眼神,常常心疼地将她抱起来。儿媳却说:“妈,你不能太心疼她了。让她爬,训练四肢也训练脑子。”她毫不理会女儿的哭泣,动不动就让她在地板上练爬。
  孙女2岁半时,我要回国了。儿媳再一次开始对她进行强化训练:自己穿衣穿鞋,自己刷牙洗脸,整理床铺,睡前要自己清理书包,安排第二天的衣服鞋袜。小姑娘很要强,事事都做得认真到位,只是总系不上鞋带。
  我觉得,这对一个两岁的孩子来说太难了,可儿媳说:“不学会不行,您一走,我们早上忙得很,哪有时间帮她?”说的也是,美国是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家长们都清楚地意识到孩子们将来的一切都离不开自身的奋斗,独立生活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是从小培养起来的,而首先要培养的就是自己照顾自己的好习惯,不能让他依赖大人。
  美国权威儿科博士詹姆斯曾告诫家长:“依赖本身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如果我们只是超负荷地物质供给,无限度地娇宠溺爱,能说是尽到了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吗?
  庆幸的是,我儿子、儿媳欣赏美国的教子观,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在我离开美国的一年多时间里,小孙女进步很快,表现出惊人的自理能力。
  尽管这是她第一次回国,遇到的尽是些陌生的人和事,但她适应能力很强,吃饭睡觉一切自理,无论到哪里做客,总是小背包一背,无拘无束、落落大方。有意思的是,她每天还煞有介事地看书写作业,当然,书是美国带来的图画书,作业也无非是随心所欲的画画、剪纸之类,虽说不上有多高的水平,倒也充满童趣。
其他文献
通常,孩子会在两种情况下出现不想学琴的情形:一是想玩的时候,一是不会弹或弹不到位的时候。两种情况需要区别对待。  如果孩子因为想玩而不想学琴,我们可以语气平静但态度坚决地告诉他,学完琴后你还有玩的时间,但现在不是玩的时候。若孩子还是不能将心思放在学琴上,你可以握住孩子的手,让他看着你的眼睛,以不可商量的语气再次重申你的观点:现在只能学琴,不许做任何其他事情。不要轻易心软退让,因为你这样坚持不仅是在
期刊
曾读到美国专栏作家安娜·昆德伦写的一篇散文:  萤火虫飞回来了。在黄昏过后的黑暗中,它们贴着草坪,一群一群,忽明忽暗,低低地飞着。透过门窗,我的小男孩忽然发现了这番情景,冲我嚷道:“妈咪,快看,它们真神奇!”  从孩子闪烁着的、充满好奇的眼睛中,霎那间,我似乎明白了养育子女的全部意义。  几年前,在一份妇女杂志上,我看到一项问卷调查,它要求父母们回答这样的问题,你决定要孩子,是否由于:  (1)家
期刊
一不如意,儿子就踩别人的脚    我儿5岁,有个特别任性的坏毛病,比如我带他出门玩,遇到熟人,停下来聊了两句,儿子就认定这凭空冒出来的叔叔阿姨耽误了我们的“正事”,冲上去就踩人家一脚……这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每次我都是又骂又打,可他总改不了,这可怎么是好?  广州 于 丽    你儿子其实是不喜欢大人们一见面,就把他“遗忘”了的感觉。他冲上去踩别人的脚,是希望体现自己的存在,同时快快结束这一使
期刊
仔细观察一下你身边的小朋友,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有的脸上有雀斑,有的有小酒涡;有的头发是直的,有的有点鬈;有的喜欢吹牛,有的特别老实;有的胆小如鼠,有的胆大包天……而最大的不一样则是,一些是男孩儿,另一些是女孩儿。  为什么所有的人不干脆都一样呢?这不就省事多了嘛!在你这么想的时候,其实已经有许多人都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是,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决定了无论如何都必须有男孩儿和女孩儿——  第一,
期刊
儿子在门口玩,忽然飞来一只小爆竹,在他脚边炸响,他吓了一跳,裤角上还被火星烫了米粒大一个洞。四处一看,原来是邻居孩子在门口放了一堆小爆竹,正在一只只地燃放。儿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回家取出小喷雾器,灌满水,打足气,跑到人家门口,对准那堆小鞭炮就是吱吱吱地一通猛喷,把那个“弹药基地”彻底摧毁了。那孩子看了,哇哇大哭起来。  孩子的妈妈上门来告状,我立刻把儿子叫来盘问。  儿子振振有词:“他把鞭炮丢我
期刊
5岁的达达既聪明伶俐,待人又很有礼貌,而且感情丰富,但遗憾的是他的性格实在太软弱了。无论是3岁的邻家弟弟抢了他的玩具,还是大人对他说了声“不”,甚或他自己未能做好某件事,比如正在搭建的“高楼”轰然倒塌时,他都会或轻轻呜咽或嚎啕大哭。“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如何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如何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达达的父母不免忧虑起来,有时甚至恨铁不成钢地责骂。  可骂是没有用的。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证实,这
期刊
  
期刊
宝宝在幼儿园最好的朋友在背后说他坏话—什么宝宝现在还尿床啦;什么宝宝不遵守纪律啦;什么宝宝又偷吃零食啦……最离谱的是硬说他吃过小石头!其他小朋友可不知道这都是编的,见到宝宝就取笑他。宝宝又尴尬又苦恼:自己最信任的好朋友,怎么能这么说自己呢?以后再也不理他,还是继续和他做朋友呢?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好去找妈妈……    场景A  “你怎么交了这样一个朋友?”妈妈略带责备地说,“以后看人要看准些,
期刊
日本的家庭、学校、民间组织和政府都十分重视让孩子从小就关注日本以外的世界。这是因为: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密切,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已清醒地认识到,日本在新世纪里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让下一代对异国文化和历史拥有更全面、深入、准确的了解。  在日本幼儿园、小学的教室或活动室里,常常悬挂着一幅在外国人看来似乎与低龄儿童并不相称的巨型世界地图。当孩子们吃中国豆腐时,老师就引导他
期刊
为什么要教育孩子识字    很多家长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开始教孩子识字。识完字以后再干什么?不知道。一个不知道,字几乎等于白认了,大多数孩子、大多数家长也就停留在、满足在这个阶段止步不前。在蒋方舟的成长过程中,尚爱兰非常清楚,识字的目的不是为了显摆,而是为了尽快进入阅读。  在蒋方舟2岁多的时候,媒体宣传上有了“神童”的惊人例子,也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幼年识字方法。  像大多数家长一样,尚爱兰买来白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