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数据时代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q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革命占据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机器承担了我们的工作,算法分析我们。谷歌等公司操控着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人类是已经被宣判为“无能之辈”,还是能够重新发现自己,定义自己?
  数字化时代的我们有时会有这样的感觉:人类将自己解雇了,将控制权交到计算机、智能机器和社交网络手上;在这个由算法一统天下的星球,人类在未来只会沦为一个边缘化的存在;不久人类就只会成为世界的破坏因素,没有他们,这个世界会更好。
  不久前更名为Alphabet的谷歌,正是这种数字化时代发展的体现。Alphabet不仅仅涉足一个又一个行业,还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实际上,这种变化的数量如此之多,有时候就连谷歌自己的员工也无法一一列出该公司从创立之初到现在为止的创新。
  我们可以从谷歌的更名中看出它的野心,从A到Z改变一切的总需求,正是数字革命的典型特征。数字革命重新书写了我们的人生,从爱情到死亡,插手了人类命运的每一个方面,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每一天。
  今天,人类对于网络的依赖简直就像重症上瘾者一样。我们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各种消息和邮件。如果汽车导航设备失灵,我们很可能就找不着北,迷失方向。如果我们的手机15分钟内没有出现任何消息、短信或推送信息,我们就会变得焦虑不安。而这些可以意识到的瘾只是一种更加强烈的依赖的一小部分,对于绝大部分的依赖,我们都并不自知。
  地球上生活着70亿人,他们周围充斥着上百亿,甚至上千亿机器和信号。到2030年,约有5000亿物品会联网,小到跑鞋,大到工业激光器、无人战斗机。如果人们可以听到这些物品之间的交流,即使每个信号都只是一道微弱的“嗡嗡”声,加在一起却能形成让整个地球震耳欲聋的噪音,人类可能会在这种电子噪音中毁灭。机器人取代人类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越来越现实的危险。联网的机器、计算机和算法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压迫着人类的生存空间,以致于很多人现在就已经感觉到“压力山大”,受到机器的威胁,只能任其摆布。
  机器承担了越来越多以前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而且现在机器比人类还要完成得更好,同时成本更低。如今,人们几乎大大小小任何事情都要借助机器的力量,而这些机器仿佛还在一步步争夺着更多的控制权。
  算法则能看透人类的行为举止,分析其身体指标和基因参数,然后给他建议:应该买什么东西,阅读什么样的书,吃什么食物,甚至和谁睡觉、结婚。算法能调节人的需求、口味、世界观以及所有的一切,只要他在机器和网络上留下个性化痕迹。德国社会学家哈拉尔德·韦尔策表示,算法操纵人类的行为,限制其自由;数字革命触发了一种“新集权主义”威胁。
  一些乐观的社会学者则持相反的论调。他们认为,机器越来越聪明,这正表明人类又进化了一个层次,人类在理智存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工智能的存在,从一般人类发展为了超级人类。人类能从数字革命中受益巨大,因为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界限,智能手机与其主人之间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机器的能力现在也成为人类的能力,人类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强大、聪明和理智。他可以借用所有机器和网络的力量,为如果自己独自解决会很吃力的问题找到答案。
  现在,一个人可以和上百个朋友保持联系。而且,人类最终拥有了足够的数据和知识,知道如何才能最优化地规划自己的生活。他知道自己对于哪些病症没有抵抗力,不会因为无聊的活动浪费时间,不会再受舆论制造者的操纵,因为他自己就可以得到所有信息。他并不将所有希望寄托于读精英大学上,因为他可以在网上接受教育。他并不会受制于父母的地位和财富以及出生地。每个人都可以了解任何事情,成为任何他想要成为的人,做任何事,达到任何目标。个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历史上这还是头一回。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数字革命甚至能让我们获得永生。这个惊世骇俗的言论是网络奇才、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提出的理论。他认为,我们只需要坚持到2029年,就可以把自己复制一个安全备份,以达到永生的目的。
  数字革命到底是好是坏,会把我们带向何方,对此世上已经有了各式各样的理论。然而,数字革命到底应该如何评判,可能并不能用一些极端的论调来衡量,而是应该通过我们的日常生活来感受。
  并不是一个发明就可以改变一切。数字革命意味着,在所有地方都在发生着永恒的改变,人类也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断发生改变,有时候我们可能对此难以察觉,但是变化总是持续不断。人类能在机器的无声噪音和算法的无形力量面前坚持自己吗?
  童年
  在YouTube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视频:一个名叫布里杰的美国男孩坐在一张沙发上,手里捧着一个iPad,手飞快地操作着,从一个窗口跳到另一个窗口,点击各种应用软件,打开一个又一个视频。背景里,我们依稀可以听到他父亲的声音,听起来他还挺为自己的儿子感到自豪的。布里杰还不到两岁。
  有一个特别受欢迎的视频,在YouTube上已经拥有400万点击量。视频内容是一个穿着尿不湿的婴儿,正对其前面一个方方正正的物体越来越不耐烦,不停按它,踩它,这个物体却一动不动。原来这不是一个平板,而只是一份报纸。
  “看起来简直毛骨悚然,一个还缠着尿布的婴儿对于如何操作这些智能设备已经如此熟练了。”美国女作家汉纳·罗辛描述自己观察她两岁的儿子是如何使用iPad的时候说。
  数字化时代出生的孩子们现在慢慢成长起来了,他们也被称为“数字原生代”,即那些在数字时代土生土长,自小与网络、手机为伴的人。这些电子产品从他们出生那一刻起就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小婴儿自然也成为这其中的一份子,就像他的父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将智能手机对准自己来张自拍,这些电子产品已经在他们子女的成长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虽然现实如此,家长对于电子产品在孩子成长中所起作用的态度却显得很微妙。根据德国一家教育协会发布的一项研究,在德国2-5岁儿童的家庭当中,大约有77%的父母相信书籍能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只有17%的父母认为计算机能起到这一作用。
其他文献
工作之余,如果你能有更多空闲时间,你想要发展什么兴趣爱好?如果能坚持这份爱好,让它成为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不定有天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有所成就。  俄罗斯以拥有诸多传统手工艺品闻名世界。现在俄罗斯有多少种民族工艺?据艺术学家们的粗略统计,至少有200种!俄罗斯的民间手工艺品五花八门、色色俱全:俄罗斯套娃,博戈罗茨科的雕刻品,格热利陶的瓷器,若斯托沃的装饰画,沃洛格达的编织品,德姆科沃的玩具,
学者们最终能获得巨大成就,离不开那些他们曾经获得的“反面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搞笑诺贝尔奖”——一个极具讽刺性的模仿诺贝尔奖的奖项,目的在于选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深思之后发人深省”的研究。但获得该奖项的各项研究并非纯粹为了搞笑,事实上,其中许多获奖者在获得这一“滑稽的奖项”后深受鼓舞,创造出了有益于社会的重要科技成果,成为诺贝尔奖和搞笑诺贝尔奖的双奖获得者。飞翔的青蛙2000年,因“用磁铁
想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就一定要去它的集市看一看。各国情调和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以及纪念品在这里能得到完美的诠释。异域风情的东南亚国家有一种别具特色的集市,那里的小贩用小船代替售货摊位,在水上做生意。亚洲国家的水上集市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对于欧美游客来说,水上集市似乎已成为东方特色。拥有水上集市的国家几乎全都位于气候湿热的岛屿或沿河谷底,并覆盖着大面积的热带森林。第一批生活在水边的人就出现在这些地带,
世界各地数以千万计的人们习惯了在自家的花园里喂食野生动物,人们何以乐此不疲?一头银发,流露着贵族气质的莱斯利-史密斯夫人是我童年时的邻居,她独居在离我家不远的一栋木屋内,她的房子里摆满了书和鲜亮的绿植。大约30多年前的一个温暖的秋日夜晚,莱斯利-史密斯夫人邀请我和妈妈到她家做客,和她一同观看一场对我们来说十分难得的晚间仪式。她在花园的门庭外撒播了一些饼干碎,在路灯的照耀下,饼干碎闪闪发光。我们3人
我第一次当大使是在荷兰。刚结束外交部发言人的工作,大使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角色,有点摸不着底。  上任之前,我曾经向一些老大使请教怎样当大使。有位老大使对我说,大使的称号是特命全权大使,他的实际体会是“特命无权大使”。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  老一辈的外交家,从周恩来到陈毅,都反复强调“外交工作,权在中央”“外交工作,授权有限”,那个时代不太讲究个人的思考与个人才智的最大发挥,比起创造性的工作,不折
我长期从事对非洲的工作,在非洲常驻加起来有16年,到过40多个非洲国家,同非洲人打了40多年的交道。我曾对一些不了解非洲的年轻人说过:“非洲不是天堂,更不是地狱,他是人间。人间万象皆有,无论是人,还是自然,与其他地方大同小异。”我想,既然非洲不是天堂,那非洲人也不是“天使”,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有好人,也有坏人,有穷人,也有富人。非洲人除了皮肤的颜色比我们深一些外,其他没有什么区别。西方记者镜
多年来,我们的作者只吃商店弃掷的过期食物和难看的蔬果,只穿二手服装。她拒绝消费的态度到底有多坚定?柏林科特布斯水坝边的那个蔬菜商已经认识我了。他指向蔬菜摊后面的两个大木箱,里面堆放着难看的苹果、梨和扭曲的黄瓜。我仔细将这些果蔬选进我的袋子。这里很吵,周围可见闪着光的广告牌,人们在商店买卫生纸,吃土耳其肉夹馍。我一周过来一次,目的是拯救食物。我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我很吝啬,而是因为我相信,就算我的桌子
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家庭教育中,男性特有的素质对孩子有重要作用。不过,新爸爸们得先找到自己的位置,妈妈们常惊讶地发现新爸爸们的育儿障碍正是自己。怎样才算是好爸爸?“我不知道,”亚历山大·赫伯斯特说,“但是我知道,我不要做另一个妈妈。”柏林魏森塞,28岁的赫伯斯特坐在家中的地毯上。儿子亨利8个月大,在他身旁爬着。他刚刚给儿子喂好饭,换好尿布。父子俩周围散落着一些玩具。赫伯斯特抚摸着儿子的背。小男孩咧嘴
人总是愿意相信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那么何苦去做货真价实的科学发明呢?所以总有人弄虚作假,欺世盗名。本文便从这一点出发,带大家探究历史上的几大科学骗局,以及将这些骗局做得巧妙绝伦、堪比艺术的几大科学“伪”人。  在科学发展的先驱史中,有一类人值得我们特别开篇描述,就是那些本来无法成为大科学家,却仍然渴望获得公众的认可,而选择走捷径的人。他们厚颜无耻地操控现实,而在后世人眼中留下欺诈之名。他们之中有些
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可能藏有大量的宝藏,从埃及法老的金字塔,沉于海底满载着金银珠宝的货轮,到欧洲贵族的陪葬品……这些宝藏有的已经被人找到了,有的至今还尘封于某个未知的角落,全世界不知有多少双觊觎的眼睛正在盯着这些价值连城的宝藏。世界上到底还剩下多少至今未被发现的宝藏?根据历史记载和一些传说,世上可能遗存的宝藏有亚瑟王的圣物,所罗门国王的财宝,印加帝国的黄金城,印第安人的黄金湖等等。据专家们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