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小传:窦德献博士今年43岁,他1979~2002年先后在日本、美国留学和从事科研工作,在基因研究领域有独到建树,他所发现的“人类大脑发育基因NEURONATIN”受到世界科学家的关注,世界著名的《大脑研究》杂志1996年6月号将该基因图谱作为封面照片。他为人淳朴、坦诚,加上他卓越的科研才能与拥有的国内外30多项专利,2002年他归国创业时,吸引了几位企业家与他合作,在青岛高新区创业大厦内成立了作为研发基地的青岛海澜德生物医药公司,在烟台开发区建立了作为生产基地的华大药业有限公司。最近,海澜德公司正积极申请建设用地,计划在青岛高新区建立生产工厂。
作为一名世界著名的分子生物和基因工程科学家,窦德献博士有很多的人生选择,完全可以走一条既轻松又风光的路。然,出人意料,他最终选择的是一条最难走的路:归国创办企业,开发一类新药。问及个中原因,窦德献博士平淡地说:我喜欢面对新的挑战。的确,窦博士在几度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他走的都是最艰难的那条路,可每一次他又都成功了。
为求知,东渡扶桑
1979年,在小平同志的亲自过问下,我国教育部选派了第一批留学生共100名前往日本学习,18岁的窦德献幸运地成为其中之一。
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代公费出国留学者,窦德献表现出众。
当时国内恢复高考才两年。赴日留学生在国内选拔培训期间,筛选考试用的是日本当年全国高考考题。日本高考的严格程度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有名,有“考地狱”之称。但窦德献的考试成绩全优,化学更是满分。这在当时的日本成为新闻,当地多家著名报刊都做了报道,西日本电视台还做了专题采访并在黄金时间播出。最后窦德献考入了郭沫若先生当年的母校——日本国立岗山大学就读生物机能开发学专业。
还是本科生的时候,窦德献不仅日常学习保持优异,而且喜欢独创思维。他创造了MICRODISK测定法,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初步显示了自己在研究领域的才华。到硕士学习期间,他在本科生时期开始的独创思维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对于意料之外的实验结果,先大胆假设,再严谨论证,以求取得突破。进入博士学习,窦德献的独创思维更是获得丰厚回报,他成功发现了被命名为1H-66H的ACIDIPHILIUM,提出了“古生物存续原理学说”,并根据古生物的生长特性,首次将其应用于生物冶金。国际湿式冶金学会主席IMAI对这一成果给予高度评价,称“此技术是对二十一世纪人类冶金前途的探寻及对生物工程的重大贡献”。在完成博士论文的过程中,在成百上千次实验失败后,窦德献终于发现生物工程系列工具酶,使工具酶的生产效率提高八十多倍,这毫无疑问是一个世界级的重大成果。由于在生物工程和分子医学研究上的杰出成就,1989年,年仅28岁的窦德献被授予博士学位。
如果说IT(信息技术)代表工业的现在,那么BT(生物技术)就是工业的未来。日本工业界立即行动起来,要留住窦德献这个难得的人才。
日本生产工具酶的主要厂商TAKARA希望窦德献到该公司工作。任何一位研究人员都能理解这样的邀请对窦德献意味着什么。如果加盟TAKARA公司,自然是轻车熟路,名利双收。恰逢此时,窦德献就接到了美国生物学家史密斯请其赴美开展学术交流的邀请。
留还是走,此时的窦德献面临人生重大抉择。
或许是喜欢挑战自我的天性使然,期望能在领域内有创新发现的窦德献毅然选择了离开日本,远赴美国。
赴美国,再创辉煌
1990年春天,窦博士应邀到美国底特律医学中心(DMC)从事博士后研究。底特律医学中心由六家大医院和密歇根州立医学研究院构成,无论经济实力还是科研力量,在美国都名列前茅。同年,窦德献博士加入世界人类基因工程学会,成为其的早期会员。
与在日本的研究不同,窦博士在美国的研究对象从古生物转移到人类。窦德献一方面从事针对人类两大杀手——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的研究,另一方面进入研究最前沿,开展人类基因组研究。
窦德献在美国的研究很快取得全方位进展。他不仅在癌症研究领域里的MDR研究成果得到了极高评价;更重要的贡献还是他于1994年初在人类第20号染色体的长臂上发现了轰动科学界的人类大脑发育基因NEURONATIN(美国专利号5837535,美国基因库注册号U31767)。回顾这段经历,窦博士仍然激动不已。“我发现这一基因,当时的感觉是我不经意之间破解了一部天书。天机不可泄漏,我能公开这一发现吗?”1994年秋天,窦德献在华盛顿召开的世界人类基因组织年会上展示了这一成果。世界著名学术期刊《大脑研究》将窦博士的研究刊登在1996年6月号的封面上。十几个国家的科学家给他发来要求合作或祝贺的函电,提出开展合作的要求。
展宏图,归国创业
赴美研究8年,窦博士再次功成名就。他再次感到命运的召唤:是加盟大公司,做知名学者,还是自己创业?
这两条道路的难度完全不一样。前者驾轻就熟,窦博士在学术上的成功确保他个人的地位。钱不是问题,研究条件不是问题,生活更不是问题。窦德献在美国已经拥有三面环湖的别墅,业余时间钓鱼骑马。
回国创业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首先必须寻找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商们对于投资回报企盼很高,他们的投资原则是只能锦上添花,决不雪中送炭。所以,窦博士必须把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作为种子资金。
第二,创业的目标是研制新药,尤其是一类新药。开发一类新药非同小可,从临床前动物试验到Ⅰ期、Ⅱ期、Ⅲ期临试,开发周期平均是8~10年,大量投资及失败风险令许多研究人员望而却步。
第三,创业意味着窦德献要完成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转变——他不仅要组建研究开发团队,还要创建企业管理团队,以及面向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专业团队。
然而,窦德献的选择再次与常人理念相悖,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代出国留学的学子,报效祖国一直是窦德献心底的愿望,为此他最终选择了归国创业。为了筹集创业资金,他甚至把三面环湖的住宅卖了。
2002年,窦博士怀着满腔的热情回国,在山东参与创建了烟台华大药业有限公司、青岛海澜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并出任公司总经理,成功组建研发团队、企业管理团队以及融资专业团队,有的产品已经投产。他还在公司实行本土化方针,就地培养高科技人才,同时引进并吸纳更多海内外的优秀人士共同建设祖国。
面对新的挑战,凭着坚定的信念、勤垦的工作态度和独特的创造思维,窦德献博士一定会再创人生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