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在苏联的恋人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tterfly1982_2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苏联伊万诺沃州体育学院教室半拱形的窗户看出去,整整齐齐的校舍屋顶落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吱呀”一声,一位清秀俊逸的中国男孩——黄健(俄语名为尤拉)推开教室门。室内有许多废纸和一些垃圾,他左找右找也未找到扫帚,便想去别的教室借。
  空荡荡的教学楼里,黄健寻了好久才看到开着门的教室。他敲了敲门,一个清脆的声音说:“请进。”打开门的一刹那,黄健的心跳漏了一拍。站在窗边的苏联姑娘转过头看向黄健,她有高挺的鼻梁、白皙的肌肤,一双深邃的蓝眼睛如同深不见底的贝加尔湖。“你好,我是塔玛拉,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黄健一愣,有些结巴地回答:“我是尤拉,想借用一下扫帚。”
  从那天起,黄健每天早上都起得格外早,只是为了能在清晨寂静无人的时候,随着第一缕阳光见到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姑娘。几番交流之后,黄健觉得他必须握住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于是鼓起勇气向塔玛拉表达情谊,两人从此坠入爱河,伊万诺沃郊外的雪地中留下了两人深深浅浅的脚印。
  毕业前夕,黄健满心欢喜地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向工作人员表达了想要带塔玛拉回国的愿望,然而工作人员的回答却让黄健陷入了两难之地:“国家很需要大学毕业生回国工作,但现在国内局势不是特别乐观,带其他国籍的人回国有很多困难。”
  黄健听到这个消息如遭雷击。他也想过继续留在苏联,毕业之后找一份工作,然而这个想法在黄健这个受过爱国主义教育人的心里只是一闪而过——黄健的父母是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他是爱国主义者的后人,回国是必然的。当归国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塔玛拉父母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他们需要塔玛拉的照顾,于是黄健痛下决心,断了带塔玛拉回国的念想。
  1951年,从莫斯科开来的火车停在满洲里,黄健站在火车站呼吸着属于祖国气息的新鲜空气。那时,全国上下都在向苏联学习,从苏联毕业的大学生很受国人欢迎。可黄健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远在苏联的恋人,他每天最开心的事情便是接到塔玛拉的來信。那时,他尚没有意识到两人的距离在无形之中已被拉扯得越来越远,随着苏联撤走最后一批驻华专家,中苏两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塔玛拉的来信也越来越少。他原本期盼中苏关系逐渐缓和,他能有和塔玛拉再见面的一天,然而塔玛拉的一封来信如同晴天霹雳砸在黄健的头顶。
  “亲爱的尤拉,请原谅我。中苏关系日趋紧张,和中国人有交流的人成了重点排查对象,我不得不痛下决断。我结婚了,丈夫有着和你相似的五官。”
  政治局势异常紧张的情况下,黄健也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多年后,50岁的黄健终于在工作和生活上都迎来了人生的春天,他成了国家田径队总教练,并与俄语老师瓦利娅结为夫妻,善良的瓦利娅也希望他能在有生之年见到自己的初恋。
  黄健72岁时,曾两次前往莫斯科寻找塔玛拉,却始终没有结果。绝望之余。黄健在莫斯科《寻找你》的电视节目中用一口流利的俄语讲述着那段纯真悲凉的爱情故事,最后,黄健终于在伊万诺沃州塔玛拉的家中见到了同样银发苍苍的她。纵使风华不再,他还是很快认出她便是他的初恋,两人相拥而泣。
其他文献
关于段祺瑞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的表现,一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惨案发生之后,段祺瑞很快就赶到了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还有一种,说他此后终生食素以示忏悔。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与事实不符。  惨案发生时,执政府卫队旅参谋长楚溪春正在北京吉兆胡同等待希望执政府不履行列强提出的“撤除津沽防务”最后通牒的游行队伍的到来。从时间上看,游行队伍早该来了,但还迟迟没有露面。楚溪春正想通过电话向执政府方面进行询
正循环的生活才能越过越好  相同的起点,有的人活得越来越好,有的人活得越来越差。作家毛南讲过自己的故事:刚毕业时,他有两个坏习惯,熬夜和购物。熬夜是为了打游戏,结果第二天起不来,上班总是迟到、没精神,工作也做不完。三年下来,他没存到一分钱,还欠下四张信用卡,之后越滚越多,而且一直循环下去。他这才发现,从一开始,自己的生活就处于一种负循环的状态。所谓的负循环指的是当下的生活状态、所作所为对自己是透支
早在秦朝时,秦始皇派蒙恬进攻匈奴,把匈奴的河套地区给抢来了。可把匈奴人打跑后,蒙恬没有趁势进攻,而是就地修起了长城,把战国时期各国修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一道统一的防御线。  蒙恬为什么不追呢?一是追不上。秦军以步兵为主,要跑赢匈奴骑兵实在是有心无力。二是匈奴人机动性强。他们奉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战略,中原王朝很难与其正面对抗。三是追击成本太高。打败对手很容易,可要歼灭对手非常困难。汉武
1927年6月,王国维在颐和园投水自杀。自杀的原因有很多,但穷困肯定算一个。  王国维一生的起点不高:考中过秀才,但没有中过举。他只好去上海打工,帮人做抄抄写写的工作。因为有才华,他认识了当时正在主办某文学社的罗振玉,不但得到罗振玉的资助,后来双方还成了亲家。  而这也成了王国维一生的拐点。清朝灭亡后,王国维像罗振玉一样,成了遗老。本来以王国维的身份,和遗老根本沾不上边。毕竟做遗老是要本钱的:要么
晋国贵族栾黡由于生前太跋扈,得罪了很多人,所以他死后,他的儿子栾盈小心谨慎,乐善好施,广交朋友。终于,经过栾盈的努力,有一帮铁粉围在他周围。谁知却祸起萧墙。  栾盈的母亲叫栾祁,是现任中军元帅范匄的女儿。当初,范匄将女儿嫁给时任中军元帅的儿子栾黡,算是强强联手。可亲家没能更加亲密,两家几乎搞成了仇人。  栾祁和栾黡夫妻感情不好,但栾黡的弟弟栾针跟栾祁的兄弟范鞅倒是玩得好。有一年,晋国带着联合国十二
鲜卑人侯莫陈崇骁勇善战,是西魏实际掌权者宇文泰手下的一员猛将。他随宇文泰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最终被宇文泰提拔成西魏八柱国中的一员。  侯莫陈崇不仅打架猛,而且非常毒舌,毒到能把人气死。被侯莫陈崇气死的倒霉鬼叫王勇,他和侯莫陈崇一样,有胆识、力气大。王勇加入了西魏的敢死队,杀敌无数,连宇文泰也赞叹不已,给他赐名为“勇”,以表彰他的功劳。后来王勇又因为征讨蠕蠕(又称柔然,是公元前4世纪末至6世纪中
天圣五年(1027年),北宋官员章粢(jie)出生于浦城(今属福建南平)一个官宦世家,父亲是三朝元老,官至资政殿学士。按理说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章楶应当生活得自在优越。但是,章家素有规矩,家教尤其严格,父亲希望章粢能秉承家风,科举入仕,成为文武双全的儒将,为保家卫国、守卫北宋江山贡献力量。  好在章粢生性温顺,乖巧懂事,规规矩矩地按照父亲规划好的未来走:一边苦读圣贤书,一边学习武艺。他两耳不闻窗外事
清代合州(今属重庆市)有一个士子,本是个不读诗书的纨绔子弟。当年参加县上初试,他出钱雇了个枪手代他答卷,结果竟高居榜首!这厮不通文墨、贪玩厌学,在童生中人人皆知。名次一公布,公众哗然。可是,在紧随其后的由县官亲自点名的考试中,这厮又买通县令的听差,将考卷传递给场外的枪手。四场下来,他仍名列第一。  考生们料定其中必定有诈,纷纷要求县令亲自对他面试一场,不准差役、书童等无关人员靠近。县令也有些疑惑,
拉斐尔前派是英国著名画派,名字听上去有点儿像拉斐尔粉丝后援团的感觉,事实上是指一群即将成为拉斐尔、但还没有成为拉斐尔的人。他们为什么要给自己的门派取个那么矫情的名字?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咖,17岁出师,37岁就挂了,在20年里创作了300多幅画,这个数字和凡·高(9年200幅)比起来虽然不算什么,但是,光就每幅画的复杂程度而言,凡·高(左图)和拉斐尔(右图)基本上就是民房和故宫的差别。  
北宋的周行己有两大令人艳羡的硬件。其一颜值高,“丰仪秀整,语音如钟”,偶像级的面容,再加上标准的男中音,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第二,周帅哥不是空长一副皮囊,学习成绩也是棒棒的,“七岁诵经书,十岁学属文”,标准的学霸级人物。元祐六年(1091年),25岁的周行己进京赶考,并在几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荣登进士。  这样一位有才的帅哥很快吸引了参知政事冯京的注意,想将他纳为乘龙快婿。为了第一时间捞到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