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反映与认识主体性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认识主体性问题是当今认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长期以来,认识论的研究比较强调反映的客观性而忽视认识的主体性,在一些教科书中,对认识主体性阐述得很少.因此,对于什么是认识主体性、反映与主体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发挥认识主体性等理论问题,不甚明确.近年来,学术界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这对于正确认识上述问题是有益的,但在讨论中出现一种片面夸大主体性的错误倾向.把认识的主体性与能动反映论对立起来,把能动反映论等同于直观反映论.我们认为,研究认识主体性不是为了否定能动反映论,而为了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充实.为此,必须正确理解辩证反映与主体性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认识是主体意识对客体存在的反映.那么,什么是反映?从现代系统论来看,所谓反映,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对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
<正> 当前,我国的图书馆学研究,由前几年学术空气活跃、学术争鸣踊跃、学术成果显著的时期,开始步入了一个稳定、停滞、等待的时期。其突出的表现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去向不很明确,研究课题比较分散,讨论的问题不够集中,论述的内容显得一般化,新的见解不甚多,理论研究难以解决实践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等等。
<正>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对大诗人陶渊明作出高度评价的第一人,当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他不仅以太子之尊,副君之重,颇不寻常地首次编撰了《陶渊明集》,而且亲自为其作传写序。在序文中昭明全面地评价了陶渊明,说:“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起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又说:“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粗为区目,……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正> 主持人:世界表现为一个统一的体系。体系即为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它“产生于人的精神的永恒的需要,即克服一切矛盾的需要”(《马恩全集》第21卷310页)。图书馆学体系是人们理论思维的一个结晶。为了克服理论思维的矛盾性(即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发散式思维与收敛式思维的矛盾)和社会实践的矛盾性(即图书馆领域特有的藏与用的矛盾),以圆满阐释图书馆实践活动,人们从理论思维伊始便构筑图书馆学体系,从刘向开始,一直到郑樵,建立了最初的、比较松散的中国封建社会图书馆学、目录学体
<正> 马克思的“巴黎手稿”(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通过批判、扬弃黑格尔思辨的主客体思想,唯物地阐明了主体—客体的辩证法,为创立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理论前提和方法论基础。因此,深入考察和探讨《手稿》的主体—客体辩证法思想,不仅对于研究马克思辩证法思想形成史有直接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澄清当前哲学论争中的一些问题也有现实意义. 一、对黑格尔思辨的主客体思想的批判、扬弃马克思在《手稿》序言中之所以强调“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这样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在家兔皮下给药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皮下注射罗哌卡因(RoP)4mg/kg、RoP—PLGA—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