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石嘴山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民生生态转型发展,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新型工业城市,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稳中求进,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上精准发力,全力促进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2016年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5亿元,同比增长7%,年均增长8.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同比增长0.2%,年均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860元和11820元,同比增长7%和7.5%,年均增长8.1%和9.3%;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亿元。几年来,共争取到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等16项国家级示范试点政策,获得国家和自治区各类支持资金299亿元,有力支撑了转型发展。在全国67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从2013年的第52名跃升至2015年的第16名,三年前进三大步,从达标跨入良好等次,居西部同类城市前列。
坚持转型升级,质量效益得到新提升。制定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1+3”方案、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和四个特色产业初步形成,“4+4”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实施石嘴山经济开发区、生态经济开发区51个国家循环化改造项目,处置“僵尸企业”90多家,累计淘汰落后产能351万吨,单位GDP能耗下降14.6%;大地循环、晟晏实业、嘉峰化工等一批企业通过技改升级、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恒达纺织、丽珠药业、中利线缆等一批调结构的新项目、大项目建成投产。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中阿物流园、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启动建设,开通了“陆港号”集装箱专列;奇石山文化旅游区、煤城·记忆等项目有序推进。汉唐九街、惠农东大街商圈、平罗国际建材城等建成投运,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产业蓬勃发展,服务业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大力推动农业“一优五特”产业提质增效,优势特色产业占农业比重达到86%,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河东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实施百万亩盐碱地改良、国土整治等工程,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
坚持民生优先,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办理一批民生实事,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240亿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4%。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全国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建设星海中学、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一批重点项目,不断改善教学和医疗条件。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整合57项文化体育资源免费向群众开放,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连续举办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标准舞公开赛等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质量,全市新增就业8万人。在全区率先实行居民医疗、养老、大病保险统筹,社会保险受益人群不断扩大。建成了市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失能失智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投入各类资金100多亿元,建设棚户区安置住房和保障性住房4.2万套,从根本上解决了12万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搬迁安置移民4.5万人,推进“四项脱贫计划”和“五项助力行动”,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精准脱贫。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成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改造1841家。社会治理、平安建设、信访规范化等工作走在全区前列,荣获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城市、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市。妇女、儿童、老龄事业长足发展,民族宗教、防震减灾、统计调查、粮食供销、电力通讯、金融保险等工作不断加强。
坚持统筹推进,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扎实开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六城联创”,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完善城乡规划,大力推进城乡建设,新建住宅小区90个,改造老旧住宅小区173万平方米,建设美丽小城镇9个、美丽乡村47个,城乡一体化明显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71%提高到74%。实施了城市亮化工程,新建市民休闲森林公园3个,城市形象大为改观。建成石银同城化干道、简滨公路、石嘴山黄河公路大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港湾式公交站亭110个,新增公交线路6条、新能源公交车110辆,建成大武口区慢行交通系统,群众出行更加便利。实施了贺兰山东麓生态防护林、采煤沉陷区治理、星海湖湿地恢复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2.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强力推进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治理,规范整治煤炭市场,扎实整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坚持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增加新动能。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深入实施中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全市100多项科技成果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81家,建成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16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6%,石嘴山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成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孵化园)31个,成功举办全市首届创业创新大赛,高标准建设宁夏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被列为全国职业培训示范城市。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成立鑫鼎担保公司,设立了产业引导基金和四个子基金;组建债权人委员会,政银企联动,推动金融风险有效化解;推进直接融资,17家企业在新三板、天交所和上海股交中心挂牌,4家企业发行债券融资52亿元,助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坚持破立并举,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制定公布了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35.6%,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清零。建成启用新的政务服务中心,做到审批部门全进驻、审批事项全覆盖、公共资源交易全进场。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市小微企业达到10844家、个体工商户达到40299家,分别是2012年底的4.3倍、2.1倍。全力推进农村改革,实施了多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点,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成效显著,经验在全国、全区交流。市属国有企业、招投标、户籍制度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以开放促发展,实施了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十个重大专项,与14个国内外友好城市开展广泛交流合作。招商引资成效明显,4年累计引进招商项目1015个,到位资金1383亿元,年均增长12.1%。
坚持转变职能,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健全政府决策规则和程序,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进依法行政,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6件、政协提案728件。强化政府部门日常监督,实行按季考评,建立督查评估推进机制,有效促进了工作落实。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开展电视问政,设立政务微博,发挥人民议政网作用,推动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加大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审计监督,确保各类资金合理使用。严肃责任追究,行政问责单位46个、干部85人。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整治“四风”,严肃查处并公开通报了45起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典型案例,政风行风明显好转。
责任编辑:章 立
坚持稳中求进,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上精准发力,全力促进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2016年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5亿元,同比增长7%,年均增长8.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同比增长0.2%,年均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860元和11820元,同比增长7%和7.5%,年均增长8.1%和9.3%;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亿元。几年来,共争取到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等16项国家级示范试点政策,获得国家和自治区各类支持资金299亿元,有力支撑了转型发展。在全国67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从2013年的第52名跃升至2015年的第16名,三年前进三大步,从达标跨入良好等次,居西部同类城市前列。
坚持转型升级,质量效益得到新提升。制定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1+3”方案、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和四个特色产业初步形成,“4+4”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实施石嘴山经济开发区、生态经济开发区51个国家循环化改造项目,处置“僵尸企业”90多家,累计淘汰落后产能351万吨,单位GDP能耗下降14.6%;大地循环、晟晏实业、嘉峰化工等一批企业通过技改升级、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恒达纺织、丽珠药业、中利线缆等一批调结构的新项目、大项目建成投产。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中阿物流园、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启动建设,开通了“陆港号”集装箱专列;奇石山文化旅游区、煤城·记忆等项目有序推进。汉唐九街、惠农东大街商圈、平罗国际建材城等建成投运,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产业蓬勃发展,服务业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大力推动农业“一优五特”产业提质增效,优势特色产业占农业比重达到86%,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河东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实施百万亩盐碱地改良、国土整治等工程,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
坚持民生优先,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办理一批民生实事,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240亿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4%。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全国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建设星海中学、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一批重点项目,不断改善教学和医疗条件。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整合57项文化体育资源免费向群众开放,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连续举办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标准舞公开赛等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质量,全市新增就业8万人。在全区率先实行居民医疗、养老、大病保险统筹,社会保险受益人群不断扩大。建成了市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失能失智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投入各类资金100多亿元,建设棚户区安置住房和保障性住房4.2万套,从根本上解决了12万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搬迁安置移民4.5万人,推进“四项脱贫计划”和“五项助力行动”,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精准脱贫。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成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改造1841家。社会治理、平安建设、信访规范化等工作走在全区前列,荣获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城市、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市。妇女、儿童、老龄事业长足发展,民族宗教、防震减灾、统计调查、粮食供销、电力通讯、金融保险等工作不断加强。
坚持统筹推进,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扎实开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六城联创”,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完善城乡规划,大力推进城乡建设,新建住宅小区90个,改造老旧住宅小区173万平方米,建设美丽小城镇9个、美丽乡村47个,城乡一体化明显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71%提高到74%。实施了城市亮化工程,新建市民休闲森林公园3个,城市形象大为改观。建成石银同城化干道、简滨公路、石嘴山黄河公路大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港湾式公交站亭110个,新增公交线路6条、新能源公交车110辆,建成大武口区慢行交通系统,群众出行更加便利。实施了贺兰山东麓生态防护林、采煤沉陷区治理、星海湖湿地恢复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2.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强力推进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治理,规范整治煤炭市场,扎实整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坚持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增加新动能。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深入实施中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全市100多项科技成果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81家,建成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16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6%,石嘴山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成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孵化园)31个,成功举办全市首届创业创新大赛,高标准建设宁夏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被列为全国职业培训示范城市。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成立鑫鼎担保公司,设立了产业引导基金和四个子基金;组建债权人委员会,政银企联动,推动金融风险有效化解;推进直接融资,17家企业在新三板、天交所和上海股交中心挂牌,4家企业发行债券融资52亿元,助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坚持破立并举,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制定公布了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35.6%,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清零。建成启用新的政务服务中心,做到审批部门全进驻、审批事项全覆盖、公共资源交易全进场。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市小微企业达到10844家、个体工商户达到40299家,分别是2012年底的4.3倍、2.1倍。全力推进农村改革,实施了多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点,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成效显著,经验在全国、全区交流。市属国有企业、招投标、户籍制度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以开放促发展,实施了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十个重大专项,与14个国内外友好城市开展广泛交流合作。招商引资成效明显,4年累计引进招商项目1015个,到位资金1383亿元,年均增长12.1%。
坚持转变职能,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健全政府决策规则和程序,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进依法行政,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6件、政协提案728件。强化政府部门日常监督,实行按季考评,建立督查评估推进机制,有效促进了工作落实。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开展电视问政,设立政务微博,发挥人民议政网作用,推动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加大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审计监督,确保各类资金合理使用。严肃责任追究,行政问责单位46个、干部85人。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整治“四风”,严肃查处并公开通报了45起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典型案例,政风行风明显好转。
责任编辑:章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