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地理作为中学基础学科之一,教师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關键词】初中地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整、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初中地理学科作为中学基础学科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开发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形成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一、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适合心理教育的教学内容
地理内容的趣味性和知识的丰富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为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人文地理中的国情知识、关心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时事热点话题可以培养学生产生不同见解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如人教版教材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中介绍中国经济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自豪感;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国情时,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了解取得伟大成就付出的艰苦努力可以砥砺学生的坚强意志,塑造学生的良好个性。又如人教版教材七上阅读材料《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病房中的维格纳躺在床上观察地图发现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吻合,进而研究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他不惧病魔积极乐观的心态会感染学生,他锲而不舍为研究取证进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惧困难才有可能成功。
二、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重要的载体之一。很多地理知识需要学生从图中习得。在上地理课时有很多时候需要学生指图,可以有意识的让较为胆小羞涩的学生多些机会,让他们上黑板指图,在同伴面前大声说、大胆展示,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辩论赛、角色扮演
辩论赛、角色扮演、讨论会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可以设置学生辩论赛的内容,如人口增长快好还是慢好、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是拆除还是保护等、热带雨林开发还是保护等。也有一些适宜学生角色扮演的内容,如讲授长江沿江地带有益的开发,让学生扮演专家、学者开展角色扮演,提出设想。还有一些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的内容,如“保护红猩猩少吃方便面”等。讨论会、角色扮演、小组辩论赛等都需要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身临其境,通过与同伴的主动交流融入团体合作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勇于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与自然、社会和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开展校外考察和社会调查,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从熟悉的周边环境地理事物出发,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世界的神奇。如我校地处长江边,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时,可以组织学生到长江边参观船厂、沿江开发等,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再如组织学生登山,这样不仅可以在登山的途中讲解“坡度陡,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等高线稀疏”,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等高线在山顶、山脊等的不同特点,还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拥有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培养学生意志力。
(四)地理实验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有利于展现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等高线模型的制作、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模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等等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规律,学生兴趣高涨,体验出一种亲自参与的乐趣。
(五)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地理教师指导学生确定地理学习的主题,让学生运用网络、纪录片、电影、微课等资源,搜集相关的数据、文字、地图、视频等资料,并进行取舍、整理、归纳,按照学生自己喜爱的方式制作成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作品,并在班级内展示、交流。给学生美的享受,愉悦身心。
(六)别样的地理作业
针对学生不同的水平层次,布置不同的作业,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进步的愉悦感。可以结合学生特长布置地理手抄报、地理观察和地理实践等作业给学生不一样的作业体验。
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生成,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各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采用多种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使学生感受地理课可以这样学、地理可以这样美、地理课可以这样开心!这样同学们不仅喜欢上地理课,更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愉悦身心、体验快乐、感受生活的美好,有助于学生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
三、正确的学生评价给学生充满了阳光与喜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实施评价是调整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地理教师对学生的演讲、演示、绘图、读图与分析、观察与观测、调查、制作等各种活动和作业给与积极的心理暗示,充分鼓励与表扬,善待学生的每一种答案。特别是不正确的、有待商榷的答案,变消极评价为正面引导,引导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的闪光点,避免回答失败后自卑意识的呈现,不断提升学生探索学习的内驱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在于行,使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
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地理课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促使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内心充满了阳光与正能量。学生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地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势在必行。
【關键词】初中地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整、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初中地理学科作为中学基础学科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开发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形成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一、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适合心理教育的教学内容
地理内容的趣味性和知识的丰富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为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人文地理中的国情知识、关心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时事热点话题可以培养学生产生不同见解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如人教版教材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中介绍中国经济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自豪感;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国情时,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了解取得伟大成就付出的艰苦努力可以砥砺学生的坚强意志,塑造学生的良好个性。又如人教版教材七上阅读材料《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病房中的维格纳躺在床上观察地图发现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吻合,进而研究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他不惧病魔积极乐观的心态会感染学生,他锲而不舍为研究取证进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惧困难才有可能成功。
二、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重要的载体之一。很多地理知识需要学生从图中习得。在上地理课时有很多时候需要学生指图,可以有意识的让较为胆小羞涩的学生多些机会,让他们上黑板指图,在同伴面前大声说、大胆展示,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辩论赛、角色扮演
辩论赛、角色扮演、讨论会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可以设置学生辩论赛的内容,如人口增长快好还是慢好、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是拆除还是保护等、热带雨林开发还是保护等。也有一些适宜学生角色扮演的内容,如讲授长江沿江地带有益的开发,让学生扮演专家、学者开展角色扮演,提出设想。还有一些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的内容,如“保护红猩猩少吃方便面”等。讨论会、角色扮演、小组辩论赛等都需要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身临其境,通过与同伴的主动交流融入团体合作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勇于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与自然、社会和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开展校外考察和社会调查,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从熟悉的周边环境地理事物出发,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世界的神奇。如我校地处长江边,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时,可以组织学生到长江边参观船厂、沿江开发等,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再如组织学生登山,这样不仅可以在登山的途中讲解“坡度陡,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等高线稀疏”,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等高线在山顶、山脊等的不同特点,还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拥有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培养学生意志力。
(四)地理实验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有利于展现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等高线模型的制作、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模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等等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规律,学生兴趣高涨,体验出一种亲自参与的乐趣。
(五)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地理教师指导学生确定地理学习的主题,让学生运用网络、纪录片、电影、微课等资源,搜集相关的数据、文字、地图、视频等资料,并进行取舍、整理、归纳,按照学生自己喜爱的方式制作成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作品,并在班级内展示、交流。给学生美的享受,愉悦身心。
(六)别样的地理作业
针对学生不同的水平层次,布置不同的作业,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进步的愉悦感。可以结合学生特长布置地理手抄报、地理观察和地理实践等作业给学生不一样的作业体验。
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生成,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各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采用多种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使学生感受地理课可以这样学、地理可以这样美、地理课可以这样开心!这样同学们不仅喜欢上地理课,更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愉悦身心、体验快乐、感受生活的美好,有助于学生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
三、正确的学生评价给学生充满了阳光与喜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实施评价是调整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地理教师对学生的演讲、演示、绘图、读图与分析、观察与观测、调查、制作等各种活动和作业给与积极的心理暗示,充分鼓励与表扬,善待学生的每一种答案。特别是不正确的、有待商榷的答案,变消极评价为正面引导,引导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的闪光点,避免回答失败后自卑意识的呈现,不断提升学生探索学习的内驱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在于行,使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
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地理课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促使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内心充满了阳光与正能量。学生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地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