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死亡的诊断与实践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jian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死亡的诊断在世界各国或地区不断地实践与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争论和共识的周而复始成为最强有力的推动力。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脑死亡定义专题委员会将脑死亡定义为“不可逆性昏迷”(以下简称哈佛定义),并首次提出脑死亡诊断标准(以下简称哈佛标准)。此后,许多国家或地区相继制定了各自的脑死亡诊断标准,并付诸实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1eukoaraiosis,L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MRJ结果将脑白质疏松分为脑室周围LA和皮质下LA,并进行计分和分级。结果共纳入113例卒中患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39例,平均(61.33±1.32)岁。有脑室周围LA患者(n=86)的年龄[(65.52±12.56)岁对(47.96±9.23)岁,t=5.634,P=0.000]、
白癜风是最常见的色素减退性皮肤病,临床治疗困难.胎盘制剂含有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00的蛋白,肽类和鞘脂,可以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促进黑素合成.胎盘制剂也可以促进成黑素细胞增殖和分化,其治疗白癜风具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尤其是治疗儿童头皮部白癜风的理想药物。
目的探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acyltransferase,LCAT)基因608C/T和511C/T多态性与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50例脑梗死、150例脑出血患者以及122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对照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LCAT基因608C/T和511Cff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LCAT基
系统性硬皮病致病机制仍未明确,表观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为解释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疾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近年来,系统性硬皮病相关研究在表观遗传学方面,尤其在DNA甲基化与RNA十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进一步探讨系统性硬皮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深入治疗研究提供线索。
目的 探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混合性谱系激酶(mixedlineage kinase 3,MLK3)、c-Jun-N末端激酶(c-Jun NH2-terminal kinase,JNK)磷酸化、胱冬酶-3表达以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卒中与各种基础疾病和治疗有关,常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容易引起医疗纠纷。院内卒中诊断和治疗的时效性在理论上优于院外卒中,但在实际诊疗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延误的现象。文章对院内卒中的可能原因和机制进行了综述,旨在提高院内卒中的防范意识,预防和消除发生院内卒中的潜在危险。
斑秃是一种毛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中精神应激机制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作为大脑-皮肤之间的神经免疫内分泌联系的神经肽类的研究:外部应激因素可通过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生长因子、肥大细胞、巨噬细胞、γ8T细胞组成相互作用的网络,这些物质组成"脑-毛囊轴",毛囊对这些应激介质高度敏感,应激正是通过这个途径影响毛发生长;二是对皮肤作为外周类似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单位的研究:
患者男,59岁.2002年1月23日因全身皮肤鳞屑性红斑及阴部肿物就诊于我科.患者于32年前开始周身皮肤出现点滴状鳞屑性红斑,自觉瘙痒,皮损逐渐增多增大,大部分皮疹融合形成斑块,表面覆多层银白色鳞屑,曾于多家医院确诊为银屑病.患病后曾间断口服甲氨蝶呤治疗近10年、环孢素2年,就诊前半年开始以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