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敢于表达的孩子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交和学习机会,更容易赢得成人和同伴的关注与喜爱。然而,生活中总有一些孩子胆子小、不爱表达,这可愁坏了父母们。
广场上,一位阿姨正在分发气球,好几个小朋友围上去:“阿姨,给我一个,我也要一个。”果果也想要,妈妈说:“你也去跟阿姨要吧!”果果小声咕哝了一句:“我不想要了。”然后藏在了妈妈身后。
不难发现,生活中有一些孩子一遇到陌生的环境或需要表达的场合就往后退缩,就像果果一样显得有些紧张和焦虑,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不敢大胆表达的真相
●一种高级情感的萌芽——“羞怯”
有些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很爱表现,也很爱说话,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越大越腼腆了。其实,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都要经历这么一段“长大了、会害羞了”的时间,这正是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表现。
●每个个体独有的特征——“气质”
个体遗传上的“气质”类型差异也是孩子不爱表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中的过度保护或严厉惩罚
相比前面的遗传因素,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往往是导致孩子“说话声音像小猫,不敢表达胆子小”的最重要因素。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或者对孩子的活动过度干预,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孩子探索环境、大胆表达和表现,并且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从而习惯于消极地应对环境,表现为胆小、退缩、依赖。
例如,同样两个在操场上玩耍的孩子,一个孩子滚了一身的泥和草,父母却不太予以干涉,认为只要孩子玩得痛快、不出危险就可以了;另外一个孩子则刚趴在地上看蚂蚁,父母就厉声喝止。显然长此以往,后面一类家庭教育下的孩子就会表现得更“胆小”“退缩”,不那么大胆、有闯劲儿。
帮助孩子大胆表达的方法与策略
放轻松,不逼迫
孩子这种胆小、不敢表达的状态实际上来自于他感觉到的外在环境或成人给他的无形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是孩子害怕自己說得不好、说得不对、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就像前面例子里的果果很可能是担心自己“要不来气球”。所以当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之后,就要学会帮助他减压。千万不要逼迫、诱骗孩子“你去要,你要不去我就不喜欢你了!”“你怎么这么胆小呢?!你还是个男孩子吗?”……这类语言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
正确的做法是表示出对孩子心理状态的认同,对孩子更多一些包容。“你是担心要不来气球吗?你不太想去要气球是吧?没关系,那我们就不去要了。下次你想要的时候再去。”让孩子提着的心放下来,逐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对父母鼓励的信任。
父母得先敢于表达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父母说话的方式、做事的方式……所以,父母自身的行为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父母自己能大声表达、主动表达,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千万不要只要求孩子,而自己不去实践。
帮助孩子体验到成功
帮助孩子体验一次成功。而这次成功很可能是一次预先安排的。比如和幼儿园老师私下协商好,鼓励孩子在遇到张老师后问好,张老师则用夸张的方式回应,表现出极度的赞扬,用超级拥抱或者是抱着孩子旋转的方式让孩子获得“惊喜”,并且悄悄地告诉孩子“如果你下次大声一点儿就更好了”。体验到成功后,孩子就会逐渐有更多勇敢表达的行为,父母再逐渐帮助孩子从面对熟悉的人到面对不太熟悉的人。
创造丰富的生活环境
对环境的陌生感也是孩子不敢表达的重要原因。所以父母不妨多带孩子去不同的场合,见不同的朋友,让孩子逐渐走出家庭,熟悉周围不同的环境。可以先从小范围的朋友圈开始,再逐渐过渡到大一点儿的范围,逐步降低孩子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广场上,一位阿姨正在分发气球,好几个小朋友围上去:“阿姨,给我一个,我也要一个。”果果也想要,妈妈说:“你也去跟阿姨要吧!”果果小声咕哝了一句:“我不想要了。”然后藏在了妈妈身后。
不难发现,生活中有一些孩子一遇到陌生的环境或需要表达的场合就往后退缩,就像果果一样显得有些紧张和焦虑,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不敢大胆表达的真相
●一种高级情感的萌芽——“羞怯”
有些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很爱表现,也很爱说话,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越大越腼腆了。其实,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中都要经历这么一段“长大了、会害羞了”的时间,这正是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表现。
●每个个体独有的特征——“气质”
个体遗传上的“气质”类型差异也是孩子不爱表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中的过度保护或严厉惩罚
相比前面的遗传因素,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往往是导致孩子“说话声音像小猫,不敢表达胆子小”的最重要因素。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或者对孩子的活动过度干预,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孩子探索环境、大胆表达和表现,并且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从而习惯于消极地应对环境,表现为胆小、退缩、依赖。
例如,同样两个在操场上玩耍的孩子,一个孩子滚了一身的泥和草,父母却不太予以干涉,认为只要孩子玩得痛快、不出危险就可以了;另外一个孩子则刚趴在地上看蚂蚁,父母就厉声喝止。显然长此以往,后面一类家庭教育下的孩子就会表现得更“胆小”“退缩”,不那么大胆、有闯劲儿。
帮助孩子大胆表达的方法与策略
放轻松,不逼迫
孩子这种胆小、不敢表达的状态实际上来自于他感觉到的外在环境或成人给他的无形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是孩子害怕自己說得不好、说得不对、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就像前面例子里的果果很可能是担心自己“要不来气球”。所以当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之后,就要学会帮助他减压。千万不要逼迫、诱骗孩子“你去要,你要不去我就不喜欢你了!”“你怎么这么胆小呢?!你还是个男孩子吗?”……这类语言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
正确的做法是表示出对孩子心理状态的认同,对孩子更多一些包容。“你是担心要不来气球吗?你不太想去要气球是吧?没关系,那我们就不去要了。下次你想要的时候再去。”让孩子提着的心放下来,逐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对父母鼓励的信任。
父母得先敢于表达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父母说话的方式、做事的方式……所以,父母自身的行为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父母自己能大声表达、主动表达,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千万不要只要求孩子,而自己不去实践。
帮助孩子体验到成功
帮助孩子体验一次成功。而这次成功很可能是一次预先安排的。比如和幼儿园老师私下协商好,鼓励孩子在遇到张老师后问好,张老师则用夸张的方式回应,表现出极度的赞扬,用超级拥抱或者是抱着孩子旋转的方式让孩子获得“惊喜”,并且悄悄地告诉孩子“如果你下次大声一点儿就更好了”。体验到成功后,孩子就会逐渐有更多勇敢表达的行为,父母再逐渐帮助孩子从面对熟悉的人到面对不太熟悉的人。
创造丰富的生活环境
对环境的陌生感也是孩子不敢表达的重要原因。所以父母不妨多带孩子去不同的场合,见不同的朋友,让孩子逐渐走出家庭,熟悉周围不同的环境。可以先从小范围的朋友圈开始,再逐渐过渡到大一点儿的范围,逐步降低孩子对陌生环境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