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
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在教学领域,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广大教师议论的中心、研究的课题。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下列方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设疑激趣。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桂林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桂林的水又是什么样子的?和我们这里的山水有什么不同?”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去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这篇文章的脉络,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
2、以境引趣。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并播放配乐课文录音。结果,学生从真实、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体会到了桂林山环绕水、水倒映山的特点以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受,产生了如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高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以读生趣。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树立学生的自学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让学生摆脱在课堂上对别人的依赖性,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预习时,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求知,敢想敢说,使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主动获取相关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技能。在课堂上,对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要坚决让学生自学解决;对学生自学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可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努力解决。要求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要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自学课文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读懂课文。课文中意思并不深奥的词句,很多答案就在文中,有些学生却领会不到。如教学《春》时,先与学生共同学习写春草这一节,抓住自己喜爱的句子读读,再品析语句,体会千草勃发的景象;然后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自学写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或观察得到的知识,说说春天的美景,并应用以读点拨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求得其解。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善于利用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记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
总之,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能力,就能把阅读教学真正指向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阅读、终身学习服务,使学生成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真正的主人,充分展示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获得新知和能力的乐趣。
参考文献
①陕西教育。
②教育报。
关键词:阅读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
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在教学领域,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广大教师议论的中心、研究的课题。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下列方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设疑激趣。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桂林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桂林的水又是什么样子的?和我们这里的山水有什么不同?”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去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这篇文章的脉络,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
2、以境引趣。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并播放配乐课文录音。结果,学生从真实、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体会到了桂林山环绕水、水倒映山的特点以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受,产生了如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高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以读生趣。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树立学生的自学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让学生摆脱在课堂上对别人的依赖性,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预习时,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求知,敢想敢说,使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主动获取相关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技能。在课堂上,对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要坚决让学生自学解决;对学生自学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可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努力解决。要求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要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自学课文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读懂课文。课文中意思并不深奥的词句,很多答案就在文中,有些学生却领会不到。如教学《春》时,先与学生共同学习写春草这一节,抓住自己喜爱的句子读读,再品析语句,体会千草勃发的景象;然后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自学写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或观察得到的知识,说说春天的美景,并应用以读点拨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求得其解。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善于利用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记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
总之,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能力,就能把阅读教学真正指向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阅读、终身学习服务,使学生成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真正的主人,充分展示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获得新知和能力的乐趣。
参考文献
①陕西教育。
②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