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行旅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737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0年前,逃过生死劫的王守仁,往赴贵州龙场,迎接自己的命运。
  在此之前,王守仁受褫衣杖责之辱后,被贬为龙场驿栈驿丞。这个十二岁便立志要当圣人的状元之子,遭遇政治的狂风暴雨,身受死亡的威胁,逃脱锦衣卫追杀,他人生的苦雨终风并未停歇,他行走在泥途之中,前路茫茫。贵州“万山丛薄”,道路崎岖,瘴烟弥路,阴雨连绵,多少人在此荒山野岭中坐愁兴叹,行路如此艰难,效仿前人穷途之哭也并不赧然。
  此时,王守仁又偏偏遭逢行旅的大敌——夜雨。余秋雨在《夜雨诗意》里说:“夜雨会使旅行者想家,想得很深很深。夜雨会使旅行者企望安逸,忽然憬悟到自己身陷僻远、孤苦的处境,顾影自怜,构成万里豪情的羁绊。”王守仁并非“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也不是三十余年在路上写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的职业旅行家徐霞客,他在“成圣”的路上突然被抛掷到荒野之中,少年的壮志与青年的自信在他心中燃起的熊熊之火,是否会被黑暗吞噬,被冷雨浇灭?
  雨声潺潺,秋意渐浓,山中阴湿寒冷,让人不能成眠,端坐于柴扉堂中的王守仁,想到距离是近470年前(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的夔州,漂泊江湖已入老境的杜甫也遭遇了秋雨。大雨如注,凄凉萧索,高峡苍藤,古木荒村,杜甫眼见暴风骤雨中的飘摇之状,念及国家腥风血雨不断,以及自己流落饥寒、终身不用的遭际,悲从中来,长歌当哭,吟出《白帝》一诗。这个“一饭未尝忘君”的杜甫,历经万方多难而终成“诗圣”, 王守仁或许想到,自己的成圣之路也必经这样的秋雨艰难之途,他拈来《白帝》诗中“门”“盆”“昏”“存”“村”的韵脚,酝酿诗情,写成这首《因雨和杜韵(赴龙场作)》。
  夜,连同风雨一点点浸染天地,天色渐暗,堂屋里阴冷又重了几分,沉甸甸地坠着人的心,紧掩的柴门慢慢模糊了苍凉寒素的轮廓,连天的雨终于收了声势,但疏落的雨点,与骤来的风,依然清寒袭人,并带走残存的温度。堂前有残荷,半枯半卷,随风左右欹斜,忽然一阵风疾驰而过,雨点儿也密了,打在残荷上,声声凄凉——残荷雨声,闲适的人听来是清心闲雅之声,而贬谪之人却不忍听闻。雨水在荷叶上越积越多,忽然倾泻如泉,霎时间泻入养荷的石盆,想来,被贬柳州、滞留文身之地的柳宗元所见“惊风乱飐芙蓉水”,也应是此番让人愁思百结的景象。王守仁此时所见疏雨、残荷,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喻象,一种心象呢?荷之“情其信芳”, 然而终被风雨摧伤,又被秋气凋伤,王守仁见堂前雨打残荷,心灵颤动惊悸不已。
  天色越来越黑,重峦叠嶂、山林岭树都沉入了黑夜。这样深而浓的雨夜,宜于对床卧谈,宜于灯下闲吟,宜于红袖添香,以人世温存、人情温暖来抵御夜雨的清冷,唯独不宜独坐。而王守仁去国万里,离家亦万里,与亲人暌违,此番上路是长长的漂泊,龙场是等在前方的驿站,但人生苦旅不会就此停歇,下一站又将前往何处?他大概会想起南朝梁时任昉的感慨——“沧江路穷此,湍险方自兹”, 也不免有途穷的大恸。沧江逝水滔滔,带不走忧愁,却带走时间,杜甫“一卧沧江惊岁晚”(《秋兴八首·其五》),而王守仁穷愁之时顿感自己心境苍老,灵魂也生出几茎白发。屋外的雨时疏时密,闲时听来应有十足的诗意,只是当此之际,昏黄摇曳的灯火下,几个天涯倦客相对,没有“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的快然自足,只是默默端然枯坐。一切喧嚣都在夜里退去,而孤独寂寥却在心里越长越大,身在何处?家在哪里?神思可飞越沧江,飞越峰岭,肉身却如此沉重。曾经,他羡慕过寺中僧人的简单生活,他在《化城寺(归越作)》里叹道:“最爱山僧能好事,夜堂灯火伴孤吟。”而此刻,灯火不暖,孤吟难堪。
  王守仁坐在凄风冷雨的夜里,感觉岁月老了。清冷落寞的秋天,总在人百无聊赖时侵袭人心。人在旅途,舟车劳顿,身体疲惫渐至麻木,心灵却格外敏锐,王守仁经春历夏,一路走到了秋天,秋字入心变成“愁”, 而这愁本就是行旅者的心灵底色。其实王守仁的一生如行旅,不论春秋,他都会与孤独愁苦相遇,他在《夜宿宣风馆》里也吟出:“天际浮云生白发,林间孤月坐黄昏。越南冀北俱千里,正恐春愁入夜魂。”落魄萧瑟,何尝有春秋之别呢!人生难免困顿,有人因此折节屈从于权势,有人因之和光同尘,折损生命光芒,王守仁此时已摆脱死亡阴影,“身陷囹圄时的沉痛、望心情已大大缓解”,心境依然沉郁,但他“发愤为圣人”之志,并不因“幽室魍魉生,不寐知夜久”的痛苦而消磨,我从“菊尚存”这幽洁芬芳的诗句里,分明读到他“择善固执”的坚韧执着。菊色灿灿如金,菊香幽谷清冷,无论菊遭遇天地间何种风欺雨凌,终究不改傲然坚贞之姿。此刻夜深,菊未必是他眼见,大概于荒僻野径上兀自开放的菊花曾与他的眸子、与他的心灵相遇,他自爱求好之心也蕴蓄在对菊花的怜爱中,“谁怜”是孤独者的自伤,亦是他对世人良知的叩问。
  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身体与精神皆被放逐,羁旅天涯,找不到人生津渡,是怀瑾握瑜而自疏俗世,还是歸隐田园以求自在从容?又或许前人开辟的两条路都与“此心光明”有碍?挣扎、矛盾是另一种风雨,骤来骤往,一刻不息。王守仁以圣人自期,心志不可谓不坚,但同时,他又感叹“终年走风尘,何似山中住。百岁如转蓬,拂衣从此去”(《忆诸弟》),他认定“确信此身如野鹤,人间随地可淹留”(《沅水驿》),他还咏叹“五月沧浪濯足归,正堪荷叶制初衣”,不肯俯首顺从,但可洁身自好。王守仁并不苛求富贵,也不恋栈高位,“事了拂衣去”,归于林泉、沧浪才是人生之大幸。故此,当他于贬谪之路上奔波时,自然忆及故园,忆及江南山水,江南柔波当可洗去客袍上的征尘,而故园简单安静的田园生活正好安顿此身此心。晴耕雨读,闲时垂钓,与此时荒村行旅相比,当然更安闲美好,恍惚间,他似乎魂魄入梦,梦里江南细雨如织,雨落水面漾起清浅涟漪,清江一曲极温柔地抱着粉墙黛瓦的村落,而他身着蓑衣,静坐江边,听到长笛清亮,吹得岁月也悠长静好……
  王守仁当真如陶渊明一般“归去”吗?安稳自在的田园生活是对倦于仕途士子们永远的诱惑,然而,王守仁终究“归不得”,龙场在前方等他,等他开悟得道,等他以“知行合一”的心学建不朽之奇功,并成为“立德、立功、立言”的真圣人,多年之后,心地光明如焰的王守仁再回首那夜雨行旅萧瑟之际,大概会莞尔一笑:夜雨诗意犹在字间,行旅之苦原本是一生之必经,不可逃避,那就冲破夜雨,走向更广阔的世间,最终让旅程成为传奇。
其他文献
外公是一个退休的外科医生,但这并不妨碍他兴趣广泛。他喜欢和我父亲讨论希特勒的集中营和毛泽东的策略;喜欢和我简述鲁迅的百草园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喜欢和人争论到底是凤凰的山水好还是魔都的高端生活好。  外公家不大,他却硬是自己打了几个书柜,放上了书,把自己的卧室变成书房,为此他只好把自己的床搬到客厅里。小时候自己不喜欢听父母哕嗦,于是便会跑到外公外婆家,那会儿会缠着外公给我读书,一天,天气炎热,我推开
期刊
夜幕降临,月上柳梢头,繁星满目。书桌上零星地堆放着几本随意翻过的书,冰凉的月光钻过窗帘间隙撒在书本上,顿时白纸黑字爆发出耀眼的光芒,将我卷入不知名的世界……  正是晨光破晓,远山似有空蒙的钟声传来,有力地扣动睡眼惺忪之人的心扉,将人带入崭新美好的一天。  我漫步街头,一边呼吸着让人神清气爽的新鲜空气,一边颇为惊奇地打量着周遭的一切。只见街道两旁的凳子上,坐着不少“低头族”。他们神色闲适,似乎正低头
期刊
随着如今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容易进入大众的视野,而别人的生活也逐渐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最热衷于评价的内容。于我看来,他人的评价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自身可以做到的,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自嘲而不嘲人”。  如何理解“知世故而不世故”呢?前一个“世故”。指的是熟习世俗人情习惯,第二个“世故”说的就是待人圆滑、不得罪人了。评价他人生活在如今也算得上是世俗人情了,几乎随时随地都能听到一两句评论:“
期刊
沈三怪不是明星、大腕,他是生活在世纪之交的普通农民,用他的话来说,是一个终生捧老牛屁股的泥腿子。两年前,他无疾而终,享年八十有六。沈三怪走了,却在村里留下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笑话。  据说上个世纪有一段时间中国农民的日子特别不好过,村里养鸡没有人家舍得自己吃的,不是留着生蛋,就是留着卖钱。可沈三怪那年养了几只鸡,首先宰了一只自家吃,然后才把其余卖了,供儿子交书杂费。村里人都说他不会过日子,他笑笑:“
期刊
经典小说《达芬奇密码》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丹·布朗曾说:“世界是一条数轴,大部分普通人是无理数,在数轴上找不到他的位置,只有小部分智者是有理数,他们不仅有精确的位置,更有沿数轴不断伸展的能力。”在我看来,这里的智者并非指智力超常的人,而是指那些敢于无言之处有话说,敢于无声之处奏新曲的人。  “有话长说,无话短说”是句老话,而今却有人提出新解:“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绝非偶然。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
期刊
2016年高考虽已落下帷幕,但对全国各地作文试题的讨论却未落幕,为帮助广大考生探究命题规律,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改革探讨出一些新思路,本期特邀请一线语文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2016年全国各地作文试题进行全景透析,对2017年高考命题进行展望,在此基础上,试图给语文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可鉴经验。
期刊
每一个在历史上定格的瞬间都蕴藏着无尽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随着《白鹿原》的上演,槽运船工的号子声衍化而来的“老腔”拂去了尘封的面纱,撞人大众视野,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这种华丽的转身,不禁引起我们深深地思索:“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有人说,应对“后物欲时代”,更需保留传统之美,静守内心安定。“老腔”一声吼,震撼着从耳朵到心灵的每一个细胞,唤醒你沉溺于名利权势的灵魂,无论多么耀眼的都市霓虹灯
期刊
7  耀州城的四个城门,都有自己的雅名:北门名曰寿门,南门名曰雍门,东门名曰丰门,西门名曰远门。北城门、南城门,与位于城中的衙门,遥相呼应,形成递进式的三点一线,放眼望去,蔚为壮观。  衙门构成了耀州城的白菜心。但白菜心之外,除过一些带有书卷气也带有官府烙印是庭院,比如文庙、学堂以及寺院等,便是市井和民居了。比起官衙的一本正经,市井无疑显得随意了一些,潦草了一些,凌乱了一些。  官衙是官吏们的舞厅
期刊
不觉间,又一个春节的门槛被我们跨过。  这道标注着生命刻度的门槛,不像富丽堂皇的庙堂之门,或低檐矮墙的柴扉之门,人可以绕其而行,避而不入。面对它,人无可选择,逃不掉,摆不脱,只能乖乖地就范,任凭它像收割机那样,将天下所有人一网打尽,悉数收入囊中。  人一贫如洗也好,家财万贯也罢;坐轿子也好,抬轿子也罢;红花也好,绿叶也罢;勤勉也好,懒散也罢……都不得不随时间的节拍而起舞,并随时间的轮回而存亡。  
期刊
毕淑敏说过:生命是一条河,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如果为了以防万一而将物物都装进行囊,追求所谓的“万全”,那么,终有一天有许多东西会成为你的负担。成功不需要大而空泛,好高骛远的妄想与空谈,只需要我们在行囊中装有专注与实干。  那些在行囊中装满了专注与实干的人,那些对准一个“城墙口”进攻的人好似水中的沉香,新淬炼出的钢,散发着穿透岁月的方向与光亮。钱钟书先生不顾外界政治风云的变幻和他人的言语,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