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是一个在实践过程中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细节成就完美,于细微处见功夫,是当下课堂教学真正走向有效、高效的法宝。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以下探索。
【关键词】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 课前准备
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课堂教学诸要素以及之间的关系要了然于胸,并做精细化处理。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所以课前备课一定要把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人的原有认知结构搞清楚,弄清他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备课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等方面都坚持与班级不同层面学生的实际相适应。
1.1 备内容
首先,教师要加强对课标的学习、研究,明确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然后过好教材关,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材内容进行调整、组合或拓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选准课堂切入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
其次,教师要站在单元、整章、整册、乃至整个学段教材的角度进行系统备课。再次,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要呈现材料的掌握应该很熟练,达到脱稿的水准,这样在巡视、指导,精讲时才会干净利落,不出现拖泥带水的低效现象。
1.2 建设学习小组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对班内优秀、良好和一般的学生进行互补式的学习小组划分,每组4-6人,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
1.3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课前一至两天提前发放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本着“先学后教,先练再讲”的原则,把课堂学习任务分解并前置到预习任务中去,利用学案指导学生对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充分预习,让学生带着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和疑惑走进课堂。
2 互动课堂
2.1 情景导入
对照教材中的“热身”(Warming up)和“读前”(Pre-reading)两部分内容,设计相应的课堂学习活动,如问卷调查、看图讨论、情景听说、思考问题等,充分利用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媒介,创设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学习的情境和氛围,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2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时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做到凡是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进行小组讨论;凡是通过小组讨论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包办讲解,教师的讲解和点拨只发生在学生需要的时候。
2.3 科学训练,反馈巩固
引导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学案中的自我测评题目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当堂达标、当堂反馈、当堂矫正,提高课堂效率。完成任务后,让小组成员互换批改,并相互借鉴,完善答案。在讲评时,既可安排部分学生上讲台板演,也可通过投影来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练习,以便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其中的疑难和存在的问题,从中发现错误及学生不良的答题习惯,及时予以反馈纠正。
2.4 总结反思
这一部分尽量要求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Content)、生词和习惯用语(Words and expressions)以及语法结构(Structures)。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这一任务,也可以相互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组织他们运用适合自己的认知策略实现学习目标。
2.5 作业分层,链接生活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同时,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提升点紧密结合当前时事和学生生活实际设计题目,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把课本上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加以应用,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效性和有用性。
真正的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在学习中感受着快乐,在成长中收获着幸福。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能力发挥的极致。学生由后台走上前台,变听为讲,由传统“要我学”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参与者。角色的转变,标志着学生学习观的彻底转变,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多向、立体的课堂互动,使得师生不再是对立的矛盾体,而是和谐促进的合作者,是平等相待的朋友。
【关键词】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 课前准备
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课堂教学诸要素以及之间的关系要了然于胸,并做精细化处理。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所以课前备课一定要把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人的原有认知结构搞清楚,弄清他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备课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等方面都坚持与班级不同层面学生的实际相适应。
1.1 备内容
首先,教师要加强对课标的学习、研究,明确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然后过好教材关,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材内容进行调整、组合或拓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选准课堂切入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
其次,教师要站在单元、整章、整册、乃至整个学段教材的角度进行系统备课。再次,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要呈现材料的掌握应该很熟练,达到脱稿的水准,这样在巡视、指导,精讲时才会干净利落,不出现拖泥带水的低效现象。
1.2 建设学习小组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对班内优秀、良好和一般的学生进行互补式的学习小组划分,每组4-6人,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
1.3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课前一至两天提前发放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本着“先学后教,先练再讲”的原则,把课堂学习任务分解并前置到预习任务中去,利用学案指导学生对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充分预习,让学生带着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和疑惑走进课堂。
2 互动课堂
2.1 情景导入
对照教材中的“热身”(Warming up)和“读前”(Pre-reading)两部分内容,设计相应的课堂学习活动,如问卷调查、看图讨论、情景听说、思考问题等,充分利用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媒介,创设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学习的情境和氛围,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2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时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做到凡是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进行小组讨论;凡是通过小组讨论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包办讲解,教师的讲解和点拨只发生在学生需要的时候。
2.3 科学训练,反馈巩固
引导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学案中的自我测评题目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当堂达标、当堂反馈、当堂矫正,提高课堂效率。完成任务后,让小组成员互换批改,并相互借鉴,完善答案。在讲评时,既可安排部分学生上讲台板演,也可通过投影来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练习,以便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其中的疑难和存在的问题,从中发现错误及学生不良的答题习惯,及时予以反馈纠正。
2.4 总结反思
这一部分尽量要求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Content)、生词和习惯用语(Words and expressions)以及语法结构(Structures)。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这一任务,也可以相互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组织他们运用适合自己的认知策略实现学习目标。
2.5 作业分层,链接生活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同时,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提升点紧密结合当前时事和学生生活实际设计题目,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把课本上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加以应用,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效性和有用性。
真正的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在学习中感受着快乐,在成长中收获着幸福。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能力发挥的极致。学生由后台走上前台,变听为讲,由传统“要我学”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参与者。角色的转变,标志着学生学习观的彻底转变,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多向、立体的课堂互动,使得师生不再是对立的矛盾体,而是和谐促进的合作者,是平等相待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