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与价值分析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l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研究北京中轴线。统计、整理中轴线相关非遗名录体系,列出完整北京中轴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结中轴线礼制文化、民族文化、宫廷文化、民间文化、商贾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从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分析遗产价值;提炼北京中轴线非遗在多文化圈交织与嵌套作用下传承至今的时代特性。
  【关键词】北京中轴线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特征 遗产价值
  1.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看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指北京老城(明清北京旧城)的传统城市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全长7.8公里。
  北京中轴线体现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的文化理念,反映中国传统都城风水的布局原则,集中展示北京城的文化特征。以中轴线方式规划、布局、营造城市,本身即是中国人对中正、对称、风水、运势等传统宇宙观的认知与实践表达,是一种“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角度看,本身即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此,“北京中轴线”作为不可移动的遗址,从普遍价值上看,是表现这种轴线对称规划方式的物质遗存,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伟大成就的实物例证,属于物质文化遗产;而作为一种传统宇宙观的认知与实践,从实践者的传承赓续上看,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是文化遗产在“物质”与“非物质”两个层面相结合的典型代表,一轴带两翼,反映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依存关系。
  2.北京中轴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北京中轴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北京老城范围内,社区、群体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北京中轴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指由中轴线相关社区、群体申报,并列入国家级、北京市级、东城和西城区级等三级名录体系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由中轴线文物遗产区与缓冲区范围内社区群体申报而列入名录的项目,与中轴线文化密切相关,受中轴线文化影响而产生、发展、传承、传播,计为北京中轴线非遗直接项目;由东城、西城区域内且文物遗产区与缓冲区范围外社区群体申报而列入名录的项目,与直接项目行政区域相同,文化意识相通,社区群体间交叉较为密集,计为北京中轴线非遗辐射项目。中轴线区域以外其他与中轴线有关的非遗项目,如为故宫提供琉璃制品的“琉璃烧制技艺”等可计为北京中轴线非遗拓展项目。
  3.北京中轴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
  3.1深厚的礼制文化
  北京中轴线积淀的丰厚文化,在物质层面上表现为中正对称的布局、雄伟庄严的宫廷、四面围合的庭院、均等方正的路网等一系列反映“礼”的秩序追求;在非物质层面上体现都城的礼制文化烙印,集中反映在口头文学、礼仪乐舞、宗教祭祀、节庆礼仪等方面。
  中轴线相关的天坛、前门等传说均与礼制有关,既反映天人关系与人伦关系,又体现生活方式与伦理道德。如“天坛的由来”折射了民众对传统礼制的质朴理解;“全聚德招牌传说” 反映了中国传统礼仪道德观念;“刘伯温建造北京城”体现了皇城根百姓对皇家宫苑等级森严的礼制遐想。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逐渐积淀下能被大众接受的民间文学故事。
  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是纯正的中华古乐舞,是明清宫廷对古代雅乐的系统继承,保存了先秦时代的基本形态,被尊为“华夏正声”,是中轴线礼制文化在传统音乐方面的典型代表。
  北京狮舞除民间北狮,还有皇家御用的太狮。明代钟鼓司、清代掌礼司,分管内庭祭祀礼仪乐舞。“掌礼司太狮老会”是北京地区存留至今唯一一档出自宫廷、执事器具保存基本完好、能够进行传统套路表演的太狮会,是中轴线舞蹈的典型代表。
  青铜器作为传统礼器,其修复与复制两项技艺由来已久、相辅相成,至今故宫博物院仍传承着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
  3.2多彩的民族文化
  北京中轴线所吸附的民族文化与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明之汉、清之满等民族统治下历史各阶段发展密切相关。在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交融的过程中,各民族的非遗也得以交融发展,这种海纳百川、百花齐放的文化视野与气度,增强了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
  随着历史发展,北方各游牧民族兴衰起伏,又受到回族等穆斯林民族发展影响,当下北京中轴线非遗项目主要以汉、满、蒙、回等四个民族为主。如代表汉族文化的古琴艺术、北京皮影戏、围棋等;展示满族文化的善扑营掼跤功夫、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天桥中幡等;体现蒙古族文化的北京蒙镶、葡萄常料器、宫廷正骨等;反映回族文化的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厨子舍”清真菜民间宴席制作技艺、北京回族民间故事等。
  多民族聚居的环境,仅从饮食文化方面,就造就了北京食物口味的融合性与品种的多样性。如宫廷奶品制作技艺,源于蒙、满等游牧民族自古食用奶制品,定都北京后又融入汉族奶品制作精髓发展至今。北京中轴线一轴带两翼,推动了东、西两城发展,受民族宗教活动影响,北京内城庙会中,西城护国寺与东城隆福寺地位尤為突出,号称“东西两庙”,以其为核心,形成中轴线两边风味小吃的集散地,孕育了护国寺清真小吃制作技艺、北京风味小吃制作技艺等一系列非遗饮食项目。
  3.3鲜明的宫廷文化
  北京自古是北方重镇,后经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京师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元以来不断描绘的中轴线,为这座帝都赋予了鲜明的宫廷文化色彩。中轴线延展的北京老城区,历来吸引名家大师、荟聚文人雅士、云集能工巧匠,汇集各方人才,直接服务于皇家宫廷,客观上推动了北京在工艺美术、表演艺术、医学医药等众多领域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中轴线的宫廷文化首先体现在以“燕京八绝”为代表的传统美术与传统技艺类项目中,包括景泰蓝制作技艺、北京玉雕工艺、象牙雕刻、雕漆技艺、金漆镶嵌髹饰制作技艺、北京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京绣等八大工艺门类,汲取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在清代开创出中华传统工艺的高峰,并形成“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中轴线的宫廷文化还体现在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上,包括瓦作、木作、石作、搭材作、土作、油漆作、彩画作、裱糊作等“八大作”,是中国传统营造技术的典范,对古建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此外,灯彩、补绣等集民间精华于一身,历史上直接服务于宫廷,也融入了宫廷艺术特色。   在传统戏剧方面,昆曲、京剧深受皇族推崇而登上宫廷舞台,并迅速扩大影响力,呈现出艺术精湛、高贵华美的皇家表演艺术水准。
  此外,内八档花会是清朝每逢佳节庆典中由各部官员为皇家呈现的表演活动,包括礼部的中幡、兵部的杠箱、掌仪司的狮子、刑部的五虎棍、吏部的双石、工部的石锁、太子府的花坛、户部的秧歌等八大花会表演。这些项目享有皇家封赏的荣誉、严格规范的会规、气势恢宏的表演、与民同乐的风范,成为中轴线区域传统舞蹈、体育、游艺与杂技的亮点。
  3.4浓郁的民间文化
  都城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繁荣昌盛的发展也促使了民众的民间文化具有政治延伸、礼仪交往、追求品质等特点,成为中轴线上非遗的又一特征。在皇权至上的王朝时期,以中轴线为核心的皇城作为历代皇亲国戚盘踞、达官贵人云集的城市,带动了皇城根百姓对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的追求,造就了中轴线非遗的高品质,晚清八旗子弟更发展至巅峰。内画、毛猴、泥人、面人、脸谱等传统手工艺,养鸽、遛鸟、玩虫、放风筝等娱乐活动普遍流行。民国以后,非遗传承人流落民间,许多旗人后裔凭借原来的兴趣爱好谋生,非遗手艺转为养家糊口的技能。时至当今,这些渗透着老北京人生活美学的非遗项目随着非遗保护风潮的兴起得以弘扬。
  市井百姓云集的什刹海,交错的胡同是中轴线的底色与肌理,滋养了京味儿十足的民间工艺,北京兔儿爷、北京风筝制作技艺、蜡果制作技艺、北京吹糖人等各色非遗齐聚。
  五行八作荟聚的天桥,孕育了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涵盖北京评书、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等京腔京韵的曲艺项目,以及中幡、口技、抖空竹等京味儿十足的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
  穆斯林生活的牛街,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牛街掷子、白猿通背拳、奶酪魏奶酪制作技艺等非遗流传至今。
  3.5发达的商贾文化
  作为国都,北京中轴线延展的旧城区吸附了数量庞大、实力雄厚、品味高端的消费群体,使北京发展成为大型消费城市。众多非遗产品民为官用、官促民享,大幅提升了产品品质,推动了商贾文化发展,逐步形成众多非遗老字号品牌,相对集中于手工业、餐饮业、医药业等行业,涵盖众多领域。
  商业老号云集的前门,是北京资本市场的萌芽地,也是商贾文化的发祥地,汇聚着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等众多老字号商铺群。
  各地客商汇集的王府井,是清末以后的商贸新星,兴起了东来顺涮羊肉制作技艺、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同升和京派手工沿条缝绱工艺等众多非遗品牌。
  文人雅士聚集的琉璃厂,是北京文玩书画交易的场所,透着高雅清新的书卷气,传承着戴月轩湖笔制作技艺、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荣宝斋的木板水印技艺和装裱修复技艺、肄雅堂的古籍修复技艺等众多非遗手艺。
  北京老城旧时流传的“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体现着非遗老字号重视品牌、追求品质的商贾意识。同仁堂的祖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六必居的初衷“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炽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饱含着非遗老字号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商贾精神,是中轴线非遗传承至今的内在动力。
  4.北京中轴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4.1历史价值
  北京中轴线是历史发展之轴。任何文化遗产都是历史的,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和不断注入新鲜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门类项目众多,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得以传承至今,其核心技艺难以用文字典籍来记录,而主要通过口口相传、手手相教、心心相授的形式得以传习,并通过长期的实践得以掌握。中轴线非遗使当代人能够直观的认识北京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构成、生产水平、生活方式、人际关系、道德习俗等,是以人为载体的历史活态见证,有助于研究北京的历史发展、时代变迁。
  北京中轴线也是民族融合之轴。中轴线的非遗是伴随北京作为多民族都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而形成的文化系统集成体,这些非遗源自中华民族内部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源自长城内外、燕山南北各民族非遗精华的荟聚,甚至源自佛、道、伊斯兰等诸多宗教的影响,还源自皇城内达官贵族与皇城根贫民百姓的往来互动,有助于研究北京的民族融合史、民族发展史。
  4.2文化价值
  北京中轴线是文化传承之轴。中轴线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蕴含了文化传承的意义,十大门类涵盖传统文化各领域,是中轴线文化的基因。如展现古代仪式中格律和韵脚的惯用语、小短诗的北京童谣,是中轴线民间文学的代表;宫廷音乐、佛教音乐、民间音乐融合,有音乐活化石美誉的智化寺京音乐,是中轴线传统音乐的代表;反映百姓朴素审美情趣的民间花会大栅栏五斗斋高跷秧歌,是中軸线传统舞蹈的代表;传承于路家德顺皮影班社的北京皮影戏,是中轴线传统戏剧的代表;古事今说、佐以评论的北京评书,是中轴线曲艺的代表;解说幽默、翻扑激烈的“武相声”天桥摔跤,是中轴线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的代表;在口小如豆的方寸透明壶内壁反手书画的北京内画鼻烟壶,是中轴线传统美术的代表;受都城规划布局影响的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是中轴线传统技艺的代表;融合蒙医正骨术与中医骨伤科精髓的宫廷正骨,是中轴线传统医药的代表;京腔京味儿、合辙押韵的老北京叫卖,是中轴线民俗的代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北京中轴线非遗的文化价值在于展示了北京人的精气神。
  4.3艺术价值
  北京中轴线是艺术美学之轴。中轴线非遗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体现美善交汇于中的审美价值。从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等天人合一、人物共生的建筑营造艺术,到昆曲、北京皮影戏等美美与共、雅俗共赏的舞台表演艺术,再到北京玉雕、北京绢人等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交相呼应的工艺美术,涵盖雕、錾、塑、作、扎、绘、织、绣、唱、念、演、奏等各种艺术类别。中轴线的艺术品类形式丰富,浸透着北京人的审美意识与美学个性。   4.4科学价值
  北京中轴线是科学实践之轴。中轴线非遗是北京老城历代生产力发展状况、科学技术水平、民众创造能力与认识水平的凝结与反映。中国人自古不断总结中医诊疗、药材炮制、制剂方法等医学科学理论,形成完备的中医学,时至今日,王氏脊椎疗法、同仁堂阿胶传统制作技艺、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等非遗仍备受推崇。从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金属工艺品锻錾工艺、北京蒙镶、景泰蓝制作技艺、北京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等一系列非遗中,可以窥视中国人冶炼与金属工艺的科学发展历程。阴阳、五行、八卦作为东方哲学科学的代表,在传统体育形式上表现为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非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与实践,体现中国人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立春习俗之鞭打春牛、清明习俗之家训格言等非遗,是北京中轴线版的二十四节气,体现民俗活动的科学性。
  5.结语
  北京中轴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中轴线地理、历史、人文、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反映了北京老城的历史文化与时代变迁,是皇城根的生活美学、老北京的文化基因。
  北京中轴线非遗在多文化圈交织与嵌套的作用下产生、发展,传承至今仍表现出符合当代社会的时代特性:从传统礼制追求到中正仁和的文化认同;从南北文明碰撞到交错相融的统一发展;从皇家宫廷独享到全民共享的意识转变;从民俗民间发展到品味精致的文化繁荣;从商贾商贸蓬勃到百年不衰的品牌精神。
  中轴线非遗蕴含北京人的生存状态、生产习俗、生活风貌、伦理观念等活态文化遗存,是思维方式、精神价值、文化意识的时代表达,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是北京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写照。
  参考文献
  [1] 张宝秀:《北京中轴线的起源、发展与地位认识》,《北京学观点》2020年3月9日第5期.
  [2] 呂舟:《北京中轴线申遗研究与遗产价值认识》,《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4月.
  [3]《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文本》,2018年1月版.
  [4] 王汉杰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基础文化汇编》,外文出版社2012年版.
  [5]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北京文史历史文化专辑:古都北京中轴线》,北京出版社2017年版.
  [6] 卢美慧等:《皇家内八档花会百年后重现北海》,《新京报》2012年1月24日第A05版.
  [7] 王兰顺、张田:《京腔京韵话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9年第1版.
  [8] 李建平:《北京城中轴线申遗与文物保护》,《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8月.
  [9] 金良浚:《世界名城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国城市出版社2012年第1版.
其他文献
【摘 要】《民法典》第1062条之规定,夫妻共有股权在夫妻关系内部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为其共同共有。而在《公司法》规定中,仅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名册及工商登记的功能,但并未明确规定股权如何体现“共有”状态。  【关键词】夫妻;共有股权;单方处分;性质;救济  1.问题的提出  《民法典》第1062条之规定,夫妻共有股权在夫妻关系内部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为其共同共有。而在《公司法》规定中,仅规定了有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为了促进自身发展,各行各业纷纷引进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其内部网络平台,从而完成数据信息管理等多种任务。民航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后能够为其创造更为高效以及便捷的管理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一些弊端。例如,现如今的民航安全管理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信息泄露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为了解决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各民航企业需要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研究,从
期刊
【摘 要】与传统分析比较,利用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铜、铬、铅、锌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更具优势。结果显示:方法检出限为0.00062~0.0072mg/L,线性范围为0~0.5mg/L,加标回收率为99.7%~103%。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重金属;微波消解  引言  人体内蛋白质及酶能够和重金属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致使它们失去活性,导致慢性中毒。不仅如
期刊
【摘 要】在信息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人信息存在被侵犯的威胁,对社会和谐发展会形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在个人信息获取程度逐渐变高的过程中,发现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个人信息获取方面具备便利性的特点,关注个人信息维权工作,并且应该确定个人信息在制度方面的界定方式。在2017年出台的《民法总则》中,给出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的内容,但是通过目前收集的资料发现《民法总则》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
期刊
【摘 要】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动,国际贸易中跨境电商的类别以及数目不断扩大,但是在该进程中也出现了较多问题。跨境电商针对的国家数量比较多,操作人员应该知晓各个国家的风俗人情以及历史文化,因此,本文主要基于“一带一路”的背景,探究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引言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贯彻合作共赢观念的大策略,贯通了沿线多个在
期刊
【摘 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在国内经济双循环推动下,企业兼并收购日趋频繁,资产价值评估必不可少,改变通常的成本法和市场法,借鉴国际上收益法,考虑资产的获利能力、商誉、管理优势等,科学合理的评估资产价值,是我国会计改革的一项内容,有其必要性。  【关键词】企业价值;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折现现金流量模型  根据收益法的基础理论,结合企业价值评估案例探讨收益法的问题,收益法评估的模型主要有现金流量折
期刊
【摘 要】空管设备是航空飞机飞行的基本物质基础,空管设备的风险关乎到飞行人员及乘客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在万米的高空,一旦空管设备出现了问题,其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所以空管设备保障一线人员的工作也将成为整个飞行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员工的综合素质都要严格把控,不管是新老员工,都要时刻学习先进技术,公司更要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用以增加他们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民航通信;设备保障;一线员工  引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渐渐的人们对于世界万物的看法和认识也随之不断发生转变,尤其是对于文化的认同感。如果单另的从文化的层次上来看,千百年来文化的冲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此可知只有加强文化之间的交流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其中“和”文化的构建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显示出中国独特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因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
期刊
【摘 要】本文研究探讨的是碳五石油树脂加氢催化剂的开发,通过具体实验来予以制备开发,最终结果显示开发制备的碳五石油树脂加氢催化剂完全可以胜任各项进口催化剂方可胜任的工作。  【关键词】碳五石油树脂;加氢催化剂;开发策略  引言  石油化工行业的稳定建设和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新型技术开始出现在行业当中,尤其是近几年,特种胶粘剂、新型涂料与油墨的需求日渐增长,伴随而来的就是对加氢催化剂的需要的飞速增加。
期刊
【摘 要】党建思政工作始终是企业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在其经营的过程中,无论盈利与否,都要记住其建设的初衷——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因而,市场经济发展,可以动摇企业的地位,但不能动摇企业的精神。基于此,在市场经济趋于完善的今天,企业党建思政工作仍旧要强调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企业人员仍旧要具有知行合一的思想作风,真正地认识市场、认识社会,并制定出全新的服务市场、服务社会的工作内容。因此,新形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