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1921—1949年):科技创新思想的孕育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已形成了关于科技创新的最初认识,虽然这些思想由于认识水平与实践条件的限制没有实现系统化与体系化,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20年,瞿秋白作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在回国后写了许多文章,其中重点关注了科学技术这一方面,他在记录第九次全俄苏维埃大会时,总结大会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写道:“以经济改造的目的,提高国内无产阶级生产力为前提……教育上极力注意于养成无产阶级农工子弟中的专门经济技术人才。”
1921年,毛泽东参加新民学会在文化书社举行的常会,在谈到自己的计划时说:“因缺乏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的基础科学的知识,想设法补足。”在参加革命工作后,毛泽东形成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科学态度,并在革命实践中大力支持科学技术事业。正是依赖于早期共产党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已初步形成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思想。
随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逐渐应用于革命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推动了科学技术事业的组织化、体系化与制度化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相对安定团结的陕甘宁边区出现了科学技术事业快速发展的繁荣景象。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1949—1978年):科技创新思想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自己的力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奇迹般地初步建立起较为全面系统的科技体制。这一科技体制历经战火摧残,得以保留、传承与发展,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了贡献巨大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意识到应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推动科技发展上,他在《在南京、上海党员干部会议上讲话的提纲》中指出:“现在处在转变时期:由阶级斗争到向自然界斗争,由革命到建设,由过去的革命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科技的主要做法包括:领导制定并发布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等规划性文件。发布落实规划性文件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发展科技创新的计划性与针对性。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整合和配置备类资源的能力以及顶层设计能力,在一穷二白的发展环境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虽然在十年“文革”中经历了一些曲折,但仍为改革开放后的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础与宝贵经验。
三、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1978—2012年):在改革中探索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这一時期,电子计算机技术、原子能技术、宇航空间技术等各领域快速发展,并与生产直接结合起来,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5500多名代表汇聚一堂,我国科技事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同时,他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正确分析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
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又称“863”计划)。1988年8月,与“863”计划相衔接的火炬计划开始实施。1991年,邓小平把握国际竞争的实质与世界科技革命的新趋势,做出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示,为促进我国科技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同时,邓小平深刻阐明了科技与教育的关系,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形成了“科教兴国”战略的雏形。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为基础的邓小平科技思想,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系统化与理论化,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2年3月,国务院下发《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科学技术,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1993年7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在不久后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将科技创新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高度。
2012年,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这是指导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体现了我国解决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问题,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决心与信心。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年至今):在伟大复兴中迈向科技强国之路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动能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创新为首位的新发展理念,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动能转化的关键性因素,提出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经过多年努力,科技发展实现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跨越,2020年,我国也正式迈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国家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为实现发展驱动力的根本转换奠定体制基础。
2018年8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的通知》,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调整为国家科技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审议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及重大政策等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精准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大势,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总结过去、谋划和开拓未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创新是贯穿《建议》全文的核心关键词之一,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建议》展望2035年,突出强调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做到“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并在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的主要目标中,明确表明要实现“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