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教育流动如何影响子女健康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但目前尚缺乏严谨的经验证据。采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教育代际流动对子代健康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家庭教育的"代际固化"现象日益加剧,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父辈,其子女实现教育向上流动的几率更大;相比之下,受教育水平低的父辈,其子女往往没有足够的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实现代际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较小。教育代际向上流动对子代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向上流动的距离越大,子代的健康状况越好,但这种影响效应会随着父辈与子代之间教育流动距离的缩
【机 构】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流动如何影响子女健康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但目前尚缺乏严谨的经验证据。采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教育代际流动对子代健康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家庭教育的"代际固化"现象日益加剧,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父辈,其子女实现教育向上流动的几率更大;相比之下,受教育水平低的父辈,其子女往往没有足够的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实现代际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较小。教育代际向上流动对子代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向上流动的距离越大,子代的健康状况越好,但这种影响效应会随着父辈与子代之间教育流动距离的缩小而不断减弱;收入水平、健康行为、幸福感和医疗保险参与是教育代际流动影响子代健康的重要路径。这些发现对制定教育规划,改善教育水平和转变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其他文献
2019年,是我国著名教育史家张瑞璠先生(1919-2007年)的百年寿辰。重温张瑞璠先生的教育史求索之路,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张先生曲折成长历程、专业学术历练、理论研究的贡献与突破、前沿引领的底蕴与创获、育人实践的典范与意义,感悟其与大时代社会变革的内在关联,突显一代教育史学家与时俱进、务实严谨、不断求索创新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理想。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号召。"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是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也为教材建设确立了基本规格。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的《规划》和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简称《办法》)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两个基本面向,必将对高等学校教材建设起到划时代的引领作用。
2019年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在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引导舆论、凝聚战线、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做好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要完善教育科研工作基本制度。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第二,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治理体系;第三,创新范式方法,进一步加强教育学学科建设;第四,提升质量水平,更好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第五,强化使命担当,着力打造高素质创新型科研人才队伍。
教材是人才培养首要的、基本的文化资源和精神食粮。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材质量,是党和国家从事业发展需求和未来人才培的战略养高度所构筑的基础工程和战略工程。为此,《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体现国家意志。
多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指导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效显著,教材建设也成绩突出,但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质量问题。因此,加强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材质量刻不容缓。为加强职业院校教材建设与管理,提高职业院校教材质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狠抓教学、教材、教法改革……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完成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和修订、在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上加强区域教材规划、建设与现代产业
国家出台《规划》,强化党对教材工作的领导,加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对各学段、各学科领域教材建设,对于当前我国教材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规划》明确了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举措等,为今后的教材建设描绘了美好的蓝图,是教材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研究探讨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教育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主导的智能机器时代需要的人才及其对教育的启示。通过对技术发展与人才价值关系的分析,得出应对智能机器挑战的教育策略应该是培养"人"的特点,拉大人与机器的差距,而不是让人更机器化。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上被低估的才能和兴趣,如艺术、娱乐、全球化能力、翻译能力、人际关系、个人素质等,随着人类获得更多的可支配的收入和时间而获得价值的。因此,教育应该去机器化,从培养同质化人才转向培养差异化人才,注重个体的独特性,群体中人才的多样性。这既是应对智能机器
当代美德伦理学认为,康德主义的义务论要求人们仅仅出于义务而行动,因而缺少对现实情境与真实人性的观照。沃尔夫等人特别指出,康德伦理学以及功利主义倾向于产生"道德圣贤",而在沃尔夫看来,作为一种人格理想,"道德圣贤"其实并不值得向往。这种批评严重地误解了康德伦理学。首先,康德的义务论是要确立一种行动的"底线原则",而且康德比较明确地反对任何一种"道德圣贤";其次,当代美德伦理学学者的这一质疑恰恰适用于其自身的理论,虽然很大程度上他们是有意识地反对这种"道德完满主义";第三,从教育学的角度,
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耦合关系,是制定职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以1978-2018年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相关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研究我国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单向耦合的,即职业教育促进了经济发展,而非双向互动生成的动态平衡关系。因此,要通过促动形塑共生化的经济与职业教育文化心理场,建构常态化的职业教育财政支持制度,积极构建法治化的职业教育财政政策话语体系,聚通与提升自觉化的"经济职业教育力"等促进经济与
身体是个体生命活动与个体发展的载体。在身心二元的认识框架中,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的"离身"状态给他们的人格发展、社会互动能力培养、情感与道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让身体回归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过程,发挥具身活动在青少年认知、情感、道德发展中的教育意蕴,已成为当代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者的共识。青少年的身体蕴涵着健康、美学、认知、情感、道德、生命教育的价值,在以锻炼实践能力、拓展生命体验为主要目标的校外教育活动设计中,选择群体性的、真实任务定向的、最大程度运用肢体力量的活动,并在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中实施"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