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不再着重于基础的传统教育方法,而是更加注重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融入教育的理念,因此对数学教育也有了新的教学标准。幼儿数学教育不只是为了让幼儿掌握数学知识,更是为了让幼儿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教育打下基础。但事实上,很多幼儿园和幼儿教育并没有将生活经验教育放在首位,仍然采用原有的教学方式,因此难以让幼儿对科学、数学等理性学科产生兴趣。幼儿由于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又活泼好动,更要革新教学手段,帮助幼儿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当既适应幼儿的现有水平,又应该具有一定挑战性”。因此,教师除了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和问题,还要能帮助幼儿拓展视野和经验的内容来组织活动。下面,針对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数学规律排序,谈谈自己的看法。
创设游戏,感知幼儿学情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数学中较为复杂的问题,教学不当会导致幼儿感到枯燥,因此教师要通过生活中的数学细节帮助幼儿学会规律排序。幼儿行动性较强,想到什么就会去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游戏情境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
在班级的游戏区,模拟生活中的场景使幼儿参与进来。
比如,烧烤、医院、超市等情境,教师提供模仿的范例和需要的材料。于是,笔者就在烧烤区提供了“蔬菜烤串”“肉类烤串”简单排列的例子供幼儿模仿。很多“烤串师傅们”就会根据已有的烤串,自己拿起木签也开始串起来,不光是按照形状,由于材料上都会有相应的颜色,他们也会结合颜色来串烤串。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孩子完全没有想到模仿,只是单纯地将材料串起来,满足自己玩耍的乐趣。
此时,教师应指导孩子根据范例,寻找排列的规律,尽管一开始难以找到规律,但通过教师的引领可以逐渐摸到排列的秘密,从而建立起孩子的数学性思维。另外,游戏情境也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兴趣点有所变换,大班女孩对装饰性物品更感兴趣。因此,也可以准备一些数学游戏,像串手链珠子、搭积木等引起孩子动手欲望,通过实际行动感受到规律排序的有趣之处,将规律排序的概念引申到生活中。
结合实际,感受数学魅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有言:“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材料。”强调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与知识的重要性,这也是生活教育的核心。
尽管游戏情境能够带给孩子一定的帮助,但要真正达到将教学融入生活的目的,还需要带领孩子深入地体验生活,由教师指出规律排序的点,这样会让他们产生印象,以后再看到类似现象就能联想到。幼儿一日生活中有不少户外的活动时间,教师可以及时给予提示,像沙地轮胎是怎么排列的、有什么规律。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寻找答案,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不仅如此,时逢集体活动时,更是教学的好时机。
有一次,笔者带领孩子们去濠西书苑参观,走在路上他们都很兴奋。有孩子观察到路灯,笔者就适时提出问题:“路灯是怎么排列的啊?”一下子热闹起来,大家争着说:“走一会儿就有一个!”笔者又提问:“那么走多少步呢?”有孩子就开始走一步数一步,最后得到答案:“走80步就有一个。”通过亲身的体验,找到了事物排列的规律,这无疑是帮助幼儿探索世界的一大利器。还有孩子提出异议说他不是80步,教师也要积极解决孩子的疑问,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
联系家长,促进家园结合
生活教育的场景除了幼儿园,还有家庭环境;因此,家长成了影响教育成果的又一要素。家长不仅要与学校多多交流,了解孩子的情况,还要配合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注意孩子的教育。孩子的成长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任务,也是家长的责任。
比如,在园时间紧张,没有大块时间供幼儿涂画,那在家就可以利用一些数学图画书锻炼孩子数学思维。书上的规律涂画练习,幼儿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家长和孩子外出时,也可以尝试发现规律排序的事物,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从小培养逻辑性思维。但由于很多家长平时对孩子少有耐心,可能会忽略孩子的问题,尽管带有强制性,教师还是可以将此类练习当成任务布置给孩子,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使他们真正掌握规律排序,同时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乐趣。
此外,像春夏秋冬排列规律,像幼儿园操场上的图案有序排列,像俄罗斯套娃大小排列规律等,只要有心,生活中有规律的事情处处存在。为了让幼儿的主体性重新成为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学会利用生活场景,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使幼儿触摸到规律排序的“面纱”,帮助幼儿进一步地寻找事物间的联系,教师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激励幼儿成长。
大自然中有规律性的事物比比皆是,贯穿着我们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引导幼儿,用一双观察的眼睛,寻找事物间的关联。从大自然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是最适合幼儿的数学活动。同时,教师要关注家庭教育,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幼儿的成长过程,带领孩子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排序现象,使孩子尽早建立起逻辑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
创设游戏,感知幼儿学情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数学中较为复杂的问题,教学不当会导致幼儿感到枯燥,因此教师要通过生活中的数学细节帮助幼儿学会规律排序。幼儿行动性较强,想到什么就会去做,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游戏情境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
在班级的游戏区,模拟生活中的场景使幼儿参与进来。
比如,烧烤、医院、超市等情境,教师提供模仿的范例和需要的材料。于是,笔者就在烧烤区提供了“蔬菜烤串”“肉类烤串”简单排列的例子供幼儿模仿。很多“烤串师傅们”就会根据已有的烤串,自己拿起木签也开始串起来,不光是按照形状,由于材料上都会有相应的颜色,他们也会结合颜色来串烤串。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孩子完全没有想到模仿,只是单纯地将材料串起来,满足自己玩耍的乐趣。
此时,教师应指导孩子根据范例,寻找排列的规律,尽管一开始难以找到规律,但通过教师的引领可以逐渐摸到排列的秘密,从而建立起孩子的数学性思维。另外,游戏情境也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兴趣点有所变换,大班女孩对装饰性物品更感兴趣。因此,也可以准备一些数学游戏,像串手链珠子、搭积木等引起孩子动手欲望,通过实际行动感受到规律排序的有趣之处,将规律排序的概念引申到生活中。
结合实际,感受数学魅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有言:“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材料。”强调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与知识的重要性,这也是生活教育的核心。
尽管游戏情境能够带给孩子一定的帮助,但要真正达到将教学融入生活的目的,还需要带领孩子深入地体验生活,由教师指出规律排序的点,这样会让他们产生印象,以后再看到类似现象就能联想到。幼儿一日生活中有不少户外的活动时间,教师可以及时给予提示,像沙地轮胎是怎么排列的、有什么规律。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寻找答案,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不仅如此,时逢集体活动时,更是教学的好时机。
有一次,笔者带领孩子们去濠西书苑参观,走在路上他们都很兴奋。有孩子观察到路灯,笔者就适时提出问题:“路灯是怎么排列的啊?”一下子热闹起来,大家争着说:“走一会儿就有一个!”笔者又提问:“那么走多少步呢?”有孩子就开始走一步数一步,最后得到答案:“走80步就有一个。”通过亲身的体验,找到了事物排列的规律,这无疑是帮助幼儿探索世界的一大利器。还有孩子提出异议说他不是80步,教师也要积极解决孩子的疑问,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
联系家长,促进家园结合
生活教育的场景除了幼儿园,还有家庭环境;因此,家长成了影响教育成果的又一要素。家长不仅要与学校多多交流,了解孩子的情况,还要配合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注意孩子的教育。孩子的成长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任务,也是家长的责任。
比如,在园时间紧张,没有大块时间供幼儿涂画,那在家就可以利用一些数学图画书锻炼孩子数学思维。书上的规律涂画练习,幼儿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家长和孩子外出时,也可以尝试发现规律排序的事物,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从小培养逻辑性思维。但由于很多家长平时对孩子少有耐心,可能会忽略孩子的问题,尽管带有强制性,教师还是可以将此类练习当成任务布置给孩子,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使他们真正掌握规律排序,同时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乐趣。
此外,像春夏秋冬排列规律,像幼儿园操场上的图案有序排列,像俄罗斯套娃大小排列规律等,只要有心,生活中有规律的事情处处存在。为了让幼儿的主体性重新成为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学会利用生活场景,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使幼儿触摸到规律排序的“面纱”,帮助幼儿进一步地寻找事物间的联系,教师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激励幼儿成长。
大自然中有规律性的事物比比皆是,贯穿着我们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引导幼儿,用一双观察的眼睛,寻找事物间的关联。从大自然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是最适合幼儿的数学活动。同时,教师要关注家庭教育,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幼儿的成长过程,带领孩子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排序现象,使孩子尽早建立起逻辑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