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在问“为什么创新成为热门词汇?”最扼要的回答是“因为老路走不通了”。
在“工业4.0”、制造业2025战略的大背景下,企业应如何应对当前的形势变化呢?也许“4-5-1阵型”对企业有所帮助。
4:拥抱“工业4.0”的新格局
“工业4.0”是什么?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具体地说,是包括互联网、电脑技术和软件、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在内的虚拟资源,与物品、人的高度关联。至今,“工业4.0”概念的提出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国内学术界和媒体还习惯将之定义为“概念”和“趋势”,事实上,“工业4.0”正向我们走来,在某些领域——如仓储成本最小化、产品和服务异质化,已初显成效。在此关口,不能叱咤风云,就难免被淘汰出局。
5:互联网和制造业的5大融合点
融合点一: 制造过程平台化。也叫“分布式”,把自己的资源对外开放,同时利用别人的资源。本质是基于互联网和现代交通网络,由平台主、小微主和其他平台成员组成的一种协作关系。
融合点二: 制造产品智能化和服务化。“智能化”主要指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和机器人等的运用。“服务化”则是基于原有的产品,从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产品增值、提升核心竞争力等基本点出发,使企业由提供产品的中心转向提供“产品+服务”为核心。
融合点三: 实施互联式合作。这类合作主要指众筹、众包、众设、行业电子商务等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不仅具备更广阔的开放性,而且往往可以获得资金之外的技术、HR和渠道等资源。
融合点四: 互联网营销。不是简单的上网,也不能止步于粉丝数量。至少要实现两大基本目标,一是“有流量”,就是有内容,能留住粉丝;二是“有销量”,就是有针对性地瞄准粉丝中的潜在客户进行推广,把粉丝量变成用户量,再变成销售量。
融合点五: 去中心化的组织形式。主要形式是“小团队,大事业”,本质目标则是“以人为本,各方共赢”。
1:为制造业更换一种新思维
制造业的“老路”大概是这样的:首先分析行业的宏观需求、发现普遍刚需,然后定位市场、筹措资金、建设工厂,再挤进通常已经“一片鲜红”的市场,还得拼广告、拼关系、拼渠道,千辛万苦卖掉产品,还未必如数回款。
“老路”在供不应求的市场里,尤其刚性需求尚未完全满足时行得通。当下的问题是,刚需旺盛的行业少见,主流的状况是市场变化频繁、产品寿命周期缩短、用户需求持续升级,能力弱的企业就无从应对,产品也难以提升。
那什么是制造业的“新思维”呢?至少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要改变观察用户的视角,从宏观的角度转向微观角度,不仅懂得他们的功能性需求,也要和他们互动,把握更活跃、更多变的心理需求;其次要随时根据用户需求的改变迅速调整运营的各个环节,重新建立起竞争优势。当然,更适宜的策略是选择用户最关注或企业最擅长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作为突破口。例如,提供功能更加巨大的产品、赋予不同的产品概念、展开更加走心的营销。概括地说,就是“基于用户关注的产品持续更新”。
变局当前,“4-5-1阵型”该是基本的应对方略。
在“工业4.0”、制造业2025战略的大背景下,企业应如何应对当前的形势变化呢?也许“4-5-1阵型”对企业有所帮助。
4:拥抱“工业4.0”的新格局
“工业4.0”是什么?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具体地说,是包括互联网、电脑技术和软件、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在内的虚拟资源,与物品、人的高度关联。至今,“工业4.0”概念的提出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国内学术界和媒体还习惯将之定义为“概念”和“趋势”,事实上,“工业4.0”正向我们走来,在某些领域——如仓储成本最小化、产品和服务异质化,已初显成效。在此关口,不能叱咤风云,就难免被淘汰出局。
5:互联网和制造业的5大融合点
融合点一: 制造过程平台化。也叫“分布式”,把自己的资源对外开放,同时利用别人的资源。本质是基于互联网和现代交通网络,由平台主、小微主和其他平台成员组成的一种协作关系。
融合点二: 制造产品智能化和服务化。“智能化”主要指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和机器人等的运用。“服务化”则是基于原有的产品,从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产品增值、提升核心竞争力等基本点出发,使企业由提供产品的中心转向提供“产品+服务”为核心。
融合点三: 实施互联式合作。这类合作主要指众筹、众包、众设、行业电子商务等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不仅具备更广阔的开放性,而且往往可以获得资金之外的技术、HR和渠道等资源。
融合点四: 互联网营销。不是简单的上网,也不能止步于粉丝数量。至少要实现两大基本目标,一是“有流量”,就是有内容,能留住粉丝;二是“有销量”,就是有针对性地瞄准粉丝中的潜在客户进行推广,把粉丝量变成用户量,再变成销售量。
融合点五: 去中心化的组织形式。主要形式是“小团队,大事业”,本质目标则是“以人为本,各方共赢”。
1:为制造业更换一种新思维
制造业的“老路”大概是这样的:首先分析行业的宏观需求、发现普遍刚需,然后定位市场、筹措资金、建设工厂,再挤进通常已经“一片鲜红”的市场,还得拼广告、拼关系、拼渠道,千辛万苦卖掉产品,还未必如数回款。
“老路”在供不应求的市场里,尤其刚性需求尚未完全满足时行得通。当下的问题是,刚需旺盛的行业少见,主流的状况是市场变化频繁、产品寿命周期缩短、用户需求持续升级,能力弱的企业就无从应对,产品也难以提升。
那什么是制造业的“新思维”呢?至少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要改变观察用户的视角,从宏观的角度转向微观角度,不仅懂得他们的功能性需求,也要和他们互动,把握更活跃、更多变的心理需求;其次要随时根据用户需求的改变迅速调整运营的各个环节,重新建立起竞争优势。当然,更适宜的策略是选择用户最关注或企业最擅长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作为突破口。例如,提供功能更加巨大的产品、赋予不同的产品概念、展开更加走心的营销。概括地说,就是“基于用户关注的产品持续更新”。
变局当前,“4-5-1阵型”该是基本的应对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