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tu Raman光谱研究MCFC中NiO阴极溶解破坏机理

来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一种新的原位Raman光谱技术对CO2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中的NiO阴极的溶解过程中的微观作用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CO2气体极易吸附于NiO阴极的表面,在含氧气氛及熔融碳酸盐的条件下, 吸附的CO2与活化态O2相互作用形成碳酸根, 并进入熔盐电解质. NiO表面的脱附态CO2也可与NiO中的晶格氧作用, 导致NiO的溶解破坏.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T_S模糊模型的非线性预测控制策略 .T_S模糊模型用于描述对象的非线性动态特性 ,通过将模糊模型的输出反馈回来作为模型输入 ,从而构成了模糊多步预报器 .
蛋白质在微生物研究中可用作生物标记物, 故在生物技术中其表征工作很重要. 各种质谱技术已被用于细菌的表征[1~3]. 1994年, Cain等[4]首先报道了将色谱和基体辅助激光解离/电
提出一双光场作用下的四能级系统,并对四能级模型的共振荧光谱作了详尽的研究.原子的共振荧光谱随Rabi频率的变化展示出能级的ac-Stark分裂,且在很大参量范围内光谱具有这一特
利用脉宽约为50ps的类镍-银13.9nm软X射线激光作为探针,探测由脉宽80ps的驱动激光打C8H8靶产生的等离子体在1ns后的电子密度分布信息,获得了清晰的莫尔条纹图像.对结果的处理
介绍了Be靶制备的电阻加热法、滚轧法、静电振动法、离心沉淀法、聚集束溅射法等。结果显示 :电阻加热和滚轧制备自支撑Be靶的厚度范围分别为 2 0~ 970 μg/cm2 和 3 8~ 2 0
利用X射线光电子谱仪 (XPS)分析和Ar+ 刻蚀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了Ti膜表面的化学元素及相应原子的电子结合能。分析结果表明 :Ti膜及膜材料样品表面有大量的C、O元素 ;膜表面
本文主要介绍用sol gel法制备具有纳米结构的SiO2 、TiO2 和ZrO2 材料。这些材料的孔洞率和比表面积甚高 (孔洞率为 80 %~ 99 8% ,比表面积为 10 0 0m2 /g) ,孔洞尺寸和体积密
研究了复映射z←z2+c所产生的M-J混沌分形图谱的特征参数, 利用逃逸时间算法绘制M-J混沌分形图谱. 以超吸引周期点为基础, 通过计算机数学实验计算超吸引周期点之间的距离,
室温下,[Cp2Ti(C=CPh)2]和[Cp2Zr(C≡CPh)2]分别与二茂钒作用,首次合成了[Cp2V(μ-η2:η4-PhC4Ph)MCP2]1(M=Ti),2(M=Zr).用元素分析、质谱、磁矩、红外和拉曼光谱对配合物进
用温度梯度法 (TGT)生长出了高质量的a面 (11 2 0 )白宝石单晶。通过化学腐蚀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晶体内部的位错分布及其密度的大小 ,同时应用高分辨X射线四圆衍射法测定了晶